「荔鄉」茂名,爲何「美荔」不再?

世紀90年代,在茂名擁有一個荔枝園,幾乎可以說是財富的象徵。在5元能買一斤豬肉的年代,荔枝賣出了10多元的價格,價格實在美麗。而在當時茂名人口中談的不是荔枝的滯銷,而是想著如何把荔枝出口到國外,因為當時中國尚未加入WTO,而行業內流行的說法是歐美國家以中國荔枝農藥存留量高所以不批准進口。

20年後的今天,一切似乎都變了。“荔鄉”茂名似乎只剩下在印象中,反而增城掛綠、東莞“觀音綠”、廣西“仙進奉”、海南“火山荔枝”等各種品牌層出不窮,茂名荔枝不再美麗,加上耗時耗力的採摘,不到1元的收購價甚至讓荔枝淪為豬欄美食。

茂名荔枝怎麼啦?有人說,荔枝保質期短運輸麻煩,加上今年的大豐收導致了茂名荔枝滯銷,但真的只有這樣嗎?茂名荔枝的出路在哪裡,曾經“一騎紅塵妃子笑”難道今天只能“遺寄紅塵惹人笑”嗎?我們不妨秉著認真態度,一起討探一下茂名荔枝重新“美荔”之路。

“荔鄉”茂名,為何“美荔”不再?

滯銷,就只有等死嗎?

今年茂名荔枝季落幕了,果農最直接的感覺是就連前兩年能買上價格的桂味今年也成為了賠本貨。茂名作為在廣東荔枝種植數量最多的城市(沒有統計過,但應該不錯),似乎只是在等待著“鍘刀”的落下,前幾年在桂味行情好的時候大規模種下的樹苗,今年迎來了掛果,但豐收帶來的不是喜悅而是滯銷的哀愁。

對於這些年紀大多在60歲以上的果農來說,他們基本上不懂得經濟規律,只知道跟隨著去年的經驗年復一年的幹活,但換來的只是“一場空”。

同樣,和茂名荔枝幾乎同時豐收,又同時滯銷的還有湛江的菠蘿,一種和荔枝一樣只有幾天保質期的水果。不過,湛江人似乎並沒有坐以待斃,湛江菠蘿營銷從一開始登陸朋友圈,慢慢地通過各種渠道擴散到珠三角各大城市,比如在佛山各個小區、超市都有湛江菠蘿的身影,而有些學校、公有單位甚至要求員工購買菠蘿。

湛江菠蘿的快速營銷模式,則與他們菠蘿收購專業市場建立有很大關係。在茂名,幾十年不變的是小販下鄉購買的形式,遇上荔枝價格高時還有各種本地勢力阻撓,成為了“價低時沒人要,價高時買不到”的尷尬局面。

茂名政府是否可以學習湛江,成立專業化、透明化的荔枝收購市場,為收購商和果農提供一個更直接的交流和交易平臺呢?退一步來說,就算解決不了滯銷問題,至少讓茂名荔枝有了一個統一平臺,提高議價能力,加強對外溝通力量。

品牌,要怎麼樹起來?

茂名人種了幾千年的荔枝,以前有“貢果”之稱。在唐朝,有楊貴妃作代言人;到了上世紀90年代,國家領導人也親自位茂名荔枝站臺。而茂名人把“貢果”名頭捧在手裡,也基本要砸在了手裡。

同樣有國家領導人站臺的贛南臍橙,他們的發展之路或許能夠給茂名一些啟示。

贛南人現在種植臍橙由政府統一引導選種,並且成立農業合作社,集中學習經驗和交流種植心得。為了讓贛南臍橙能夠樹立品牌,政府規定了臍橙統一採摘的時間點,提前採摘將被處罰,組織收購企業直接進入果園採購(果園道路基本上由政府硬底化)。而收購的果品,按照品種、直徑劃分等次,每個等次對應規定價格,形成標準化,這樣一來果農和收購商心裡都有底了。現在的贛南臍橙種植已經形成了規模化,果農收入穩定,果品品質穩定,電商物流順暢,確實值得茂名人組團去參觀學習。

而廣西人則把狗肉和荔枝連在一起,一年一度的狗肉荔枝節,也讓廣西荔枝被全國人名認識。對於茂名人來說,在端午荔枝成熟之際,高鐵又通了,為什麼就不能來個海鮮荔枝節,來個旅遊荔枝節呢?

“荔鄉”茂名,為何“美荔”不再?

“荔鄉”茂名,為何“美荔”不再?

“荔鄉”茂名,為何“美荔”不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