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李公館」誕生中共一大,他和毛澤東後來同時參加開國大典

位於上海市黃浦區興業路76號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簡稱“中共一大”)會址,是一幢沿街磚木結構的中西合璧式建築,中共一大於1921年7月23日至7月30日在樓下一間18平方米的客廳召開。

1961年,中共一大會址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6月成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16年9月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上海“李公館”誕生中共一大,他和毛澤東後來同時參加開國大典

中共一大會址房屋建於1920年秋,建成後不久,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發起人之一李漢俊及其兄李書城租用兩幢相鄰房屋為寓所,將內牆打通,成為一家,人稱“李公館”。

1921年7月23日,出席這次大會的有毛澤東、張國燾、劉仁靜、董必武、陳潭秋、王盡美、鄧恩銘等代表。

上海“李公館”誕生中共一大,他和毛澤東後來同時參加開國大典

會議被一個法國巡捕房密探察覺,代表們立即撤離現場,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條遊船上繼續舉行,大會通過了黨綱,選舉了中央領導機構,成立了中國共產黨。

1984年3月,鄧小平為中共一大紀念館題寫館名。

上海“李公館”誕生中共一大,他和毛澤東後來同時參加開國大典

1996年6月,中共上海市委決定實施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擴建工程。新建築的外貌與中共一大會址建築相仿,佔地面積715平方米。

中共一大會址為上海典型石庫門式樣建築,外牆青紅磚交錯,鑲嵌白色粉線,門楣有礬紅色雕花,黑漆大門上配銅環,門框圍以米黃色石條。

上海“李公館”誕生中共一大,他和毛澤東後來同時參加開國大典

客廳正中是一張長方形的西式大餐桌,桌上擺放著茶具、花瓶和紫銅菸缸。餐桌四周圍著12只圓凳,東、西兩壁各有茶几一隻,椅子兩把,靠北牆板壁處還有兩鬥桌一隻。

上海“李公館”誕生中共一大,他和毛澤東後來同時參加開國大典

100多平方米的展廳內,13位代表的展位以籍貫為單位陳列:上海的李達、李漢俊;武漢的董必武、陳潭秋;長沙的毛澤東、何叔衡;濟南的王盡美、鄧恩銘;北京的張國燾、劉仁靜;廣州的陳公博;留日學生周佛海以及陳獨秀委派的包惠僧。

上海“李公館”誕生中共一大,他和毛澤東後來同時參加開國大典

董必武是和毛澤東一起參加中共一大,又同時登上了天安門城樓參加開國大典的中共領導人。

上海“李公館”誕生中共一大,他和毛澤東後來同時參加開國大典

展廳內陳列一本出版於1920年7月的《天問》週刊第23號,泛黃的頁面上刊載著毛澤東發表的《湖南人民的自決》:“社會的腐朽,民族的頹敗,非有絕大努力,給他個連根拔起,不足以摧陷廓清……”如今,這一論斷早已被證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