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子美文:一個人依依不捨的北京

相子美文:一個人依依不捨的北京

北京,就要說再見了。

帶著新高考的渴望與激情,帶著對教育的困惑與追問,我們來了,笑聲跌落在北京中學校園的樓群與草坪之間。

一個星期很快過去了。這次校長培訓班的學習很紮實,聽了那麼多專家的報告,看了那麼多的中學:八一學校,北京中學,首都師範大學附屬回龍觀育新學校、清華附中,對外經貿大學附中,中關村中學……,我笑著對我的同學們說,隨著時間的流駛,竟然對北京有了不捨與眷戀,還隱隱生出了羨慕與焦慮:北京不管是哪所中學,校園時尚與現代,文化傳承與創新,基礎設施配套與完善,讓我們作為教師的幸福感紛至沓來。可是,作為農村中學,我們的距離還很遙遠,教育改革還在路上。

相子美文:一個人依依不捨的北京

北京,已經來過多次了,每次都有不一樣的體驗。

第一次來北京,是2002年,自己的一篇散文《長笛情》獲得了全國一個大獎,來人民大會堂參加中國作家世紀論壇,第一次站在人民大會堂河南廳發表獲獎感言,一種莊重感油然而生,對文學有了新的理解與追求;2005年參加了魯迅文學院研修班的學習,第一次跟那些文學的大師們面對面的交流,作家梁曉聲第一個給我們講課,自己寫的散文《聆聽曉聲》也掛在了魯院的官網上。還去了現代文學館參觀,跟老舍的兒子館長舒乙先生合影留念;2006年,競爭上崗,任副校長之後,來北京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習,晚上,一個人去學院的圖書館看書,還可免費喝到咖啡,體驗到了靜夜讀書的快樂時光。

這次來北京學習,時間安排得很緊,除了專家的報告,就是參觀北京的中學,看學校的宣傳片,聽校長對學校辦學理念和對新高考的解讀,參觀校園的各個功能室,日程滿滿,收穫多多。而每到夜深人靜,就一個人坐在電腦桌前,回憶白天的所見所聞,開始寫這些學校的印象。

相子美文:一個人依依不捨的北京

每天早上6:00就起了床,酒店門口左轉,再右轉,就是裕民中路,走過一個紅綠燈,就是一個公園。公園不知道叫什麼名字,一條小河將將兩邊的高坡分開,從一個小門走進去,沿河邊往前走,加入早練的人流裡,岸邊的重柳在風中輕搖,不時拂過臉頰。有一種樹開著金銀花一樣的米粒花,不知樹名,就拿出手機,打開“花語君”小程序拍攝,才知學名叫金銀忍冬。往前走,有一座小木拱橋,橋面鋪著塑膠,踩上去軟軟的,輕輕的。走過橋往回走,有一處小景點,叫矛與盾,幾株長箭插入石頭的圓形盾裡,夢迴元朝,讓人聽到金戈鐵馬的烽煙;從另一處景點“鐵鎖沉炮”往高坡上走,到了一片樹林,有彎彎的石板路延伸其中。往前走一會,又回到橋上,往這邊高坡上走,是一個小廣場,很多早練的人們在跳舞、唱歌,有一塊巨大的石頭,寫著“北京百鳥園”幾個大字,果然,林子裡有鳥的叫聲此起彼伏。鳥與人爭鳴,人與鳥爭歡,我看到早練的北京人臉上寫滿了幸福的笑容。這樣一個大圈下來,就走了四千多步,有微汗慢慢滲出來。往回趕,就去餐廳過早,也就快七點了。

相子美文:一個人依依不捨的北京

在北京,交通很便捷。出行,我很少叫滴滴快車,因為北京的地鐵既快又不誤時。有一天,下午上完討論課,大興的一個老鄉正好來海淀辦事,看到我發的朋友圈,就來住地邀我去他那兒吃飯。吃完飯都九點了,他要幫我叫滴滴出行,我拒絕了。我上網查找了最佳路線,從高米店南B口進去買地鐵票,從四號線轉六號線,再轉八號線,不到一個小時就到了安華橋站。從站口出來,打開手機導航“跟我走”,一個人走在北京的街頭,也不去問路,跟著導航走,晚風有些涼意,吹在身上特別的清爽。十幾分鍾後就到了住地。心想,這網絡還真是便利呀,就是路盲也不擔心走錯路了。

相子美文:一個人依依不捨的北京

再見,可愛的老師,再見,親愛的同學,再見,我魂牽夢繞的北京城。我主持了培訓班的結業典禮,寫一首詩來表達心中的不捨與依戀:

……

最終,我們還是要離開北京,

離開北京的白雲藍天

讓夢想的種子

張開蒲公英的小傘

無論是䓤蘢成小草

還是催生成大樹

我們都要把綠蔭與詩意

構建成師生幸福的家園

(2018年5月8日於北京)

相子美文:一個人依依不捨的北京

作者簡介:相子,男,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湖北省優秀語文教師,黃石市突出貢獻專家,陽新縣十大名師。讀後感雜誌專欄作家。著有散文集《莊子與魚》、《一起去看海》等,參編著作多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