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婦9妹幫村里賣出水果300萬斤,農村電商網紅如何養成?

5月31日,當電商618大戰的帷幕徐徐拉開時,“我是馬小壞”已經在微頭條上慶祝勝利了,差不多4個小時之內,1000斤的無公害甜玉米全部賣光,這位廣東梅州的少婦喜歡拍一些客家美食的小視頻,沒想到撬動味蕾的同時,還能幫助家鄉的土特產走量。

巧婦9妹幫村裡賣出水果300萬斤,農村電商網紅如何養成?

號稱今日頭條最紅美食達人的巧婦9妹有200多萬粉絲,她的視頻記錄的都是普通農婦忙忙碌碌的日常生活,大清早去種甘蔗,午飯做一籠韭菜雞蛋餡餃子,下午帶你去看看村裡的千年古樹,晚間再用一盤炒田螺款待遠道而來的另一位三農網紅等等,畫面看起來特別原生態,運鏡和剪輯不加修飾,隨性的鄉音配上八桂山水和樸實笑容,讓人有種“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的悠閒,覺得這才是想象中的田園生活。

但這位純樸廣西妹子的另一個身份是年收入破千萬的成功農商,今年的靈山荔枝節期間,她在520就開始預熱搶頭荔活動,5月26今日頭條店鋪正式發貨,到現在累計銷售35萬斤,單日最高衝到了5萬斤,其中3萬斤是發往北京,帶貨能力讓很多明星大V自愧不如,儼然就是家鄉廣西靈山縣的形象代言人了。她被邀請登上央視,還接受了《焦點訪談》採訪。

巧婦9妹幫村裡賣出水果300萬斤,農村電商網紅如何養成?

直播和短視頻崛起為內容電商的重要力量,當然是流量和用戶下沉的功勞,但在土味文化中撈到第一桶金的為什麼是農村網紅電商?

這背後是兩個關鍵因素的交叉作用。

首先,傳統電商啟動了農村市場,但並沒有打開農產品的上行通道。

電商平臺的本質是比價和低價,很大程度上依賴技術、運營和營銷的合力,這並不是農村商家所熟悉的競爭。這種模式缺乏足夠的利潤做精品電商,不利於提升附加值,很難建立品牌,只能成為定向流量下的品類附庸。

其次,消費時間之外,還要注入場景。

移動互聯網的文化產品天生帶有強烈地緣和社交屬性,讓處在文化沙漠裡的小城市和農村青年找到了消費時間的方式,自得其樂並深陷其中,但無法與現實生活有效銜接。

印度有位106歲的農村老太太靠著發佈野炊小視頻成為網紅,視頻觀看過千萬,全球爆紅,可惜美食只能與兩位年過半百的兒子分享,印度政府也有個“讓農民成為商人”的計劃,但薄弱的基礎設施和電商的低滲透率,讓很多人只停留在網紅的階段。

巧婦9妹幫村裡賣出水果300萬斤,農村電商網紅如何養成?

以往內容電商的兩個套路在中國都不特別成功,豆瓣、愛範、B站等走的是小清新和亞文化線路,輸出平臺的影響力給產品做過濾型的導流,針對的群體小眾而聚焦,適合給高附加值單品做品牌,並不適合衝量。

海淘代購的買手是這個套路的另一種變體,靠著塑造達人影響力以及表面客觀的試用體驗來推動銷售,網易也做過垂直的美妝社區,本質上都是消費信息不對稱的產物。

從帶貨能力來講,農村電商完爆這些傳統的內容電商。

以前愛範的玩物志曾經上線過一個爆款雙肩揹包,因為主打通勤概念加上防盜等細節設計,2000單左右的轉化成了經典案例,但巧婦9妹轉型短視頻不到1個月時給家鄉靈山縣的皇帝柑做了一次推廣,8天時間賣出了10萬斤。

成功的農村電商有兩個必要條件。

一是商業模式健康度的正確排序變為內容>低價>補貼。

農產品附加值低,在競爭激烈的電商平臺上溢價空間有限,也不同於以往的內容電商和海淘代購,後者基於高利潤單品,即使不能大規模衝量仍然有利可圖,阿里和京東這些年來沒能完全打開農產品的上行通道原因在此。

電商的營銷工具越來越細化,加上一年下來不斷造節,流量成本有逐漸攀高的趨勢,所以依賴高品質的內容營銷從長遠來看要比直通車之類硬廣更奏效。

另一個方面,農產品與工業製成品的天然區別就在於品質的地區和個體差異化,特色農產品可以鞏固口碑、提升復購,這都是內容電商更擅長的。

二是以網紅為核心的商業集群。

農村電商的成功標準不是如何包裝出更多爆款,而是帶動本地農民形成專業化的生產集群,實現專業分工,提高效率,巧婦9妹目前的思路就是給本鄉農民的產品作分銷,同時也需要更多的農民來負責快遞等業務。

這與微商販賣毀臉的劣質面膜完全不同,後者並不帶動任何有價值的社會生產力,而且50%的微商都已經死掉了。

農村電商作為內容電商最有希望的分支,背後有著複雜的社會因素。

1、農村電商表面是消費驅動,背後是文化的不平衡。

中美是移動互聯網最發達的兩個國家,但國情又有極大不同,美國中西部地廣人稀,商業服務設施的下沉度不高,娛樂生活不發達,被很多中國人戲稱為“好山好水好無聊”,但美國鄉村有悠久的酒吧和BBQ文化,陌生人交流有成熟機制,不存在任何障礙,而中國鄉村因為人員流動,傳統的文化形態正在解體,與城市形成巨大的經濟差異,在消費升級時代尤其明顯,這並不是簡單的技術手段就能改善。

傳統集市為什麼會成為農村產品的主要集散方式,因為短時間的人流附集承載了基於地域的社交需求,而今天直播和短視頻改變了農村的陌生人社交,促成流量爆發,這背後其實是支撐新農村消費升級的能力。

短視頻成為農村電商的最合適載體原因很多,主要是10分鐘視頻製作相對簡單,不構成負擔,加上功能組件很多,年輕人極易上手,更重要的是短視頻在用戶層面逐步消滅了原有的城鄉差別,抖音以前只在一二線城市白領中流行,隨著今年春節的返鄉人流迅速下沉到小城市和鄉村,推動抖音的日活從原來的6000萬竄升到1.5億,作為城市和農村都在使用的現象級產品具備了開發更多場景的能力。

2、人格因素成為交易入口。

羅振宇曾經總結,人類次第打開的交易入口有四層,分別是流量、性價比、知識和人格,說明知識付費火爆之後,基於特定網紅人格的內容電商就要紅火起來。現在,人格因素影響下沉到了農產品的交易。

一般網紅的流量變現就是幾種套路。

要麼依賴平臺的廣告分成,但因為所打通的商品與網紅人格屬性沒有直接關聯,這不是一個靠的住的商業模式。

打賞和流量紅利正處在頂峰,巧婦9妹在今日頭條每月流量分成收入可觀,這對一個原來只能在廚房打工,只有200元工資的妹子已經是天文數字,但聰明的網紅都在做人格的商業轉化,巧婦9妹不但做電商,還準備做線下店鋪以及果園生態旅遊,考慮的就是線上流量和粉絲固化的商業運營。

粉絲留存的最大優勢在於提升復購率,巧婦9妹的靈山皇帝柑做到了95%的復購率說明網紅人格與產品本身緊密捆綁,做爆款,做品牌的能力會更強。

對於內容電商而言,內容與電商二者是互相依存的,只有消費者用人民幣為你的內容投票,內容才能說是真正帶來了人格信任。

以人來串連的農村網紅電商似乎做到了這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