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關係中最危險的不是吵架|心理諮詢

婚姻關係中最危險的不是吵架|心理諮詢

圖文 | 心之愛

婚姻關係中最危險的不是吵架|心理諮詢

婚姻關係中最危險的不是吵架|心理諮詢

陶碧和她的丈夫都以為,導致婚姻無法繼續的原因是吵架太多,他們覺得沒法過下去了,所以前來尋求幫助。在與他們工作的90分鐘裡,我聽著他們相互指責,惡語相向……他們兩個人,沒有任何一個想停下來,看看自己需要為這份關係承擔什麼責任。

但是,我確定地知道,他們兩個誰都不願意離婚,不然又怎麼會來到心理諮詢室。可是他們的真實想法被他們身上包裹著的硬殼掩蓋掉了。我在想,生活中如果連最親密的婚姻關係也不能真實面對,我們該有多累?不能真實地面對自己,恰恰是夫妻感情出現危機的重要原因。

心理諮詢工作,就是帶著來訪者一點點走近自己,學著真實地面對自己,並向身邊人真實地表達自己。當我們學著真實的時候,我們就會自覺地去承擔關係中需要承擔的責任。真實面對自己的人,往往更有機會成為一個獨立的人,在親密關係中,也願意給對方獨立的空間。

在陶碧和丈夫一步步面向真實自己的成長道路上,我們看到了阻礙他們婚姻的真正絆腳石:陶碧與丈夫之間的關係衝突,源自於兩個人的固定交往模式和不同成長需求的衝突。

溝通分析技術的創始人艾瑞克·伯恩指出,自我狀態存在三個階段:父母、成人、兒童。有時候某一狀態會成為控制我們人格的主體,使我們在人際交往中表現出父母、成人或兒童的人格特點。陶碧與丈夫之間,一個是指責的父母模式,一個是受傷的兒童模式。他們有各自的成長需要,對方卻不能給與滿足。關於這樣的關係衝突,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書中也有類似的描述:求助於心理醫生的大多數人,不是有神經官能症,就是患有人格失調。它們都是責任感出現問題所致,其表現症狀卻恰恰相反:神經官能症患者為自己強加責任,患有人格失調的人卻不願承擔責任。與外界發生衝突和矛盾,神經官能症患者認為錯在自己,人格失調症患者卻把錯誤歸咎於旁人。陶碧和她的丈夫,一個是神經官能症傾向,一個是人格失調症傾向,一個內心深處執意認為“這都是我的錯”,一個執意認為“這都是你的錯”。

看到這些,我們似乎對陶碧和他的丈夫有了更多的擔憂,似乎只有解除關係才能真正解決問題。但真正解決問題的方式並不一定是離婚,而且一定程度上,離婚也是對問題的一種逃避。如果兩個人都有意願成長,都願意為關係的改變而努力,這才是直面問題的有效方式。當然,改變關係就意味著要改變自己,與其說我們為了維護關係而尋求改變,倒不如說關係督促我們改變自己。這需要更大的勇氣。也許心理諮詢師要無數次地對陶碧說:“這不是你的錯”,也要無數次地對陶碧的丈夫說:“你需要為你的選擇承擔什麼?”我們自己,和外界的他人,總是要找到一個恰當的臨界點,在那裡:我們既不會侵犯到他人,強迫他人為我們承擔成長的責任,又不會因為自己無故替別人承擔了責任而委屈、愧疚。換句話說,這個臨界點也是“我”與外界的平衡點。

婚姻關係中最危險的不是吵架|心理諮詢

想起前兩天與友人的聊天:

“婚姻對一個人意味著什麼?”

“婚姻有時像牢籠,很痛苦!”

這樣的回答也出乎了自己的意料,可是我內心的真實感受就是這樣的,那一刻,並不想否定婚姻給我的感覺。的確,再完美的婚姻也會出現吵架,吵架的時候會讓人覺得痛苦。對追求自我成長的人來說,一旦溝通不暢,就會有被牢籠禁錮的感覺。也許我們大部分人,沒有辦法訓練自己在婚姻中高水平的吵架(用理智吵架),但即便是歇斯底里地吵架,那也不是阻礙我們婚姻的重要絆腳石。重要的是,面對我們自己的需要,哪怕它有多麼的不堪,我們是否曾經真實地接納並向對方說出來?我們有沒有允許自我獨立?在此基礎上,我們又有沒有允許對方獨立?現時代,完美的婚姻,再也不是“男主外,女主內”,也不再有三綱五常對我們的道德束縛。更多的人,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都走在婚姻中追求自我成長的道路上。如果一段關係,不能支持你做自己,這樣的關係,不要也罷!這句話也同樣適合於現代婚姻中的男女。

——————————————

歡迎轉發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