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雲離阿里雲還有多遠?

腾讯云离阿里云还有多远?

在剛剛過去的上半年,一貫低調的騰訊雲一言不合就高調起來:投放機場廣告,邀請滴滴CEO程維、富途證券創始人李華和鬥魚CEO陳少傑為其代言;推出新品牌LOGO,並連發多款新品。下週二,精英大咖雲集的騰訊“雲+峰會”未開先火,入場券一票難求,屆時馬化騰將親自上陣,為騰訊雲站臺。

種種跡象顯示,在雲市場佈局上,騰訊正大步快跑,目標直指雲市場帶頭大哥阿里雲。

在剛剛落幕的2016雲棲大會上,阿里雲盡出風頭,發佈《數據安全白皮書》,啟動安全SaaS合作伙伴計劃,與新希望集團達成戰略合作。

毫無疑問,騰訊雲和阿里雲都在對雲市場提前卡位佈局。在未來,雲計算領域將不可避免顯現“馬太效應”,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現在佈局卡位還有未來,否則,落後一步,步步落後。在資金、資源、技術和客戶量等方面極具優勢的騰訊雲,能否後發制人,挑戰阿里雲的地位,成為雲市場的一大看點。

1雲生態的較量

雲計算發展到今天,正逐漸成為一種基礎設施,人們不必關注它是誰,它能做什麼,但卻時時刻刻在用它,這就如同生活的水和電一樣,不可或缺。對於雲服務商而言,雲計算一旦實現規模化便可躺著收錢,這一直是商家追求的最佳商業模式。

騰訊雲離阿里雲還有多遠?

騰訊雲和阿里雲憑藉過去十多年的深厚積累,已在各自的核心領域建立了不可複製的優勢,雙方紛紛在雲市場跑馬圈地。

先說阿里雲。2009年,阿里雲正式成立。兩年後,阿里雲開始與萬網合作,推出了彈性雲計算業務。隨後,阿里雲推出雲服務器產品,併發布了阿里雲OS。2013年底,阿里雲籌劃進軍海外雲服務市場。

從業務上看,阿里雲市場重點開發政務、電商以及物流、醫療領域。阿里雲在去年和多個省市建立雲計算戰略合作。同年,阿里雲還發布了“創客+”計劃,投入百億資金扶持創業項目,而背後則阿里向阿里雲戰略增資60億元,可以說,阿里不遺餘力佈局雲市場。

就在前幾天,摩根士丹利發佈報告稱,阿里巴巴的雲計算業務阿里雲單獨估值已達390億美元。該行預估,阿里雲未來5年內營收將突破185億美元。在國內市場,阿里雲是當之無愧的老大。

再來看騰訊。從1998年起步成長至今,騰訊的開放數據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數據分析平臺,總存儲量超過了100P。2013年底,騰訊雲正式對外開放,並同時提供企業和個人的公有云服務。依託QQ和微信兩大平臺,騰訊雲接入大量企業和個人用戶。可以說,騰訊雲背後的整個騰訊生態,是一個具有強社交屬性的生態系統。

根據騰訊方面的介紹,騰訊雲主要聚焦的是提供公有云基礎設施,遊戲、移動應用、視頻、金融、物聯等極具互聯網屬性的行業解決方案。

在去年10月舉行的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雲端峰會上,騰訊雲發佈“雲+計劃”,即未來5年將投入100億元打造雲平臺及建設生態體系,發展2000家雲計算生態服務商,其中包括500家核心合作伙伴。

自從啟動“雲+計劃”後,騰訊雲已經幫助近300家初創公司上雲,陸續為廣州、深圳、上海、重慶、四川、河南等二十多個省市政府提供雲服務。

完整生態系將是致勝關鍵,無論是騰訊雲抑或阿里雲,誰能夠攬到更多的資源到自己的生態體系中,誰就能在未來奪得某個領域裡的話語權和巨大的利益。

阿里和騰訊的雲生態之爭,好戲還在後頭。

2雲+CDN:阿里雲比技術,騰訊雲拼速度

CDN 全名為內容分發網絡,是網絡的一部分,通過CDN把計算和存儲推向邊緣。可以說,CDN是雲計算的入口,是兵家必爭之地,騰訊雲、阿里雲更是視之為重中之重。

今年3月,阿里雲發佈極速CDN 6.0版,在業界首次提出Cloud Delivery Network(雲分發網絡)理念。按照阿里雲的說法,應用越來越豐富的同時,業務、應用上雲也成為企業發力的重點,傳統CDN的定義已經不再適應CDN的發展趨勢。

騰訊雲離阿里雲還有多遠?

而新版CDN融合雲計算和大數據技術,涵蓋視頻和移動兩個解決方案以及大數據分析、HTTPS加速等新功能,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雲CDN解決方案。阿里雲透露,去年雲CDN客戶數已突破10萬,客戶規模是傳統CDN廠商客戶之和的20倍。目前,人民網、芒果TV、今日頭條、新浪微博、優酷土豆、知乎、豆瓣、熊貓TV、魅族等企業已經使用阿里雲CDN。

在過去的一年,騰訊雲CDN團隊完成一系列技術攻堅,進行了四大升級:邊緣節點全面升級;通過騰訊雲專線網絡,較傳統CDN速度提升超過80%;建立區域中心,業務平均回源速度提升50%;深挖精細化調度。

騰訊雲宣稱,升級後的騰訊雲CDN速度上行業領先30%。騰訊方面還透露,CDN將和騰訊雲全線產品深度融合,CDN+視頻雲、CDN+COS、CDN+安全,在協同功能提供、性能優化上做更多的優化。

不難預料,騰訊雲和阿里雲在CDN領域的競爭將繼續輪番上演。

3雲市場“馬太效應”加速

雲服務被公認為是一片萬億紅海市場。Gartner調查數據顯示,2014年國內近80%的企業將在雲計算方面增加投資。之前IDC也發佈預測,我國公有云市場規模到今年將達到246.7億元,年複合增長率38.6%。

但事實上,雲市場的競爭已經相當激烈。除了騰訊雲、阿里雲,百度、京東、華為、聯想等企業紛紛佈局雲市場,群雄紛爭的背後體現了行業的殘酷性。伴隨更高效的雲服務管理、更低廉的IT設備購買價格、更有效率的運營、更低的價格,資源和客戶將越來越集中於幾個巨頭之間,雲市場“馬太效應”將加速。

騰訊雲離阿里雲還有多遠?

隨之而來的是,實力弱小者舉步維艱,新競爭者難以進入,行業的門檻在不斷提高。從服務器、帶寬、維護、安全,再到開發相關的解決方案,即雲的規模越大,門檻就越高。而中國互聯網行業發展到今天的規模,難以再出現一家互聯網巨無霸企業,可以像騰訊和阿里一樣土豪般建立成同等規模的雲。

眼下,雲服務都成為騰訊和阿里的戰略級業務,馬化騰和馬雲都在多個公開場合力挺自家的雲服務,雙方為此投入大量成本來建設。從目前已公開的數據看,雙方在雲市場的投入非常巨大,但這卻是騰訊和阿里不得不做的選擇。畢竟,在未來,數據將成為未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而數據需要一個安全的載體。

阿里雲能否持續保持先發優勢,騰訊雲能否後來者居上,讓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