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六十二中老師李浪:陪伴是最長情的關愛

今年是李浪老師從教的第23年, 回顧來時路,他說:“與學生在一起就是我最大的樂趣。”做好一名教師,深入學生內心並伴隨學生的成長,讓他深感責任重大。

合肥市六十二中老師李浪:陪伴是最長情的關愛

生活中的李浪老師是一個謙遜、隨和的人,淡淡的微笑時不時地會出現在臉上,和他交談總讓人如沐春風。“現在回想起來,在當時,與其說是我選擇了教育,不如說是教育選擇了我。”李浪笑著說。自從畢業後他被分配到廠裡工作,那時廠裡響應鄧小平同志的號召:計算機要從娃娃抓起。於是廠裡開設計算機學校,李浪陰差陽錯地來到了學校,併成為一名教授信息技術課的一級教師。

說起教育方法,李浪的確獨樹一幟。他的兒子在清華大學從本科一路讀到博士,李浪的同事、六十二中的束玲玲老師讚賞地說道:“李老師待人親切溫和、正直睿智,很有自己的教育智慧。他為了教育好自己的兒子,把學校圖書館裡關於教育的書籍都仔細地研究過,也經常給我們分享他的教育經驗。”

談起兒子,李浪也是滿臉的驕傲與自豪,“對於兒子,我更多的是給予他愛和陪伴,設身處地的從孩子的角度去想問題、理解他,並給他正確的引導。”有一年夏天,李浪帶著兒子出去旅遊,兒子很喜歡一件紀念品,但是因為當時家裡經濟拮据,李浪沒給兒子買下來,這件事過了十多年,雖然兒子已經記不得了,但時至今日依然讓李浪心裡耿耿於懷。

李浪對於綜合素質不夠全面尤其是在班級處於弱勢的學生,一般會通過談話的方式,關心學生,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認識學習目標,認識人生追求與價值體現;再通過激勵的方式,引導學生參與到自我挖潛的過程中來,通過一次又一次的進步不斷地強化學生的自我認知。

在李浪看來,他現在所掌握的很多技能得益於父親帶給他的影響,他一直很尊敬和崇拜父親。李浪的父親年輕時從一字不識到自學成才,期間自學了很多技能,靠自己的努力和實幹成為鎮上的一名廠長。在採訪中,李浪坦言自己是個傳統的中國人,很難開口去和父親表達愛意,但是更多的時候,他會把對父親的感激和愛戴之情融入到生活細節之中,休息時間盡最大可能回家陪伴父親。他覺得他對自己的兒子亦是如此,不輕易表露自己的情感,父愛如山。

“育苗有志閒逸少,潤物無聲辛勞多。”23年的風雨歷程,23年的愛心守護,一輪又一輪的學生來了又走,在他的精心呵護下茁壯成長,如今,李浪已經桃李滿天下。在父親節到來之際,他希望自己的孩子和學生們能夠合理的規劃好自己的人生,盡己之力,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朱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