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隊又給國足上了一課

小組賽最後一輪,日本隊為了出線“消極比賽”的舉動,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但在這場和比利時隊交手的八分之一決賽,他們用賽場上的表現為自己贏得了尊嚴。

日本隊還是遺憾地出局了。儘管沒能夠衝破16強的歷史最佳成績,但他們在俄羅斯的進步,有目共睹。

日本隊又給國足上了一課

而從陣容上看,星光熠熠的比利時隊的總身價高達7.58億歐元,而日本隊的全隊總身價只有7240萬歐元,只有比利時隊的一個零頭。

但即便存在數字上的差距,比賽並沒有呈現出一邊倒的局面,反而是日本隊“反客為主”。

但比利時主帥馬丁內斯,終究還是力挽狂瀾。第65分鐘他連換兩人,結果導演了一場世界盃“神作”:

比利時連扳三球,補時階段絕殺日本隊逆轉獲勝。3粒進球當中,有2粒是來自替補上場的費萊尼和沙茲利。

維爾通亨頭球吊射破門。

即便是放眼世界盃,這樣精彩的逆轉大戰也相當少見。上一次有球隊在世界盃淘汰賽兩球落後的情況下反敗為勝,還是在遙遠的1970年。

兩名替補球員上場後都進球的情況,在世界盃淘汰賽的歷史上更是從來沒有發生過。

贏下這場比賽之後,比利時隊已經連續兩屆世界盃都打入八強,創造了該國足球的新歷史,接下來如果能戰勝巴西進入四強,就能追平球隊的世界盃最好成績。

對於日本隊來說,他們也雖敗猶榮。雖然未能完成進入八強的夢想,但這,已經是他們歷史第三次打進世界盃16強。

正如賽前香川真司所說,“我們是弱者,但我們會展現最頑強的抵抗。”

球迷也說,日本足球讓人看到了東亞的發展方向,技術能力和戰術素養和種族無關。踏實的青訓,舉國一致的足球理念,才是破繭的關鍵。

而這樣一場精彩的比賽,也得到了外界的讚揚,國際足聯的官方賬號賽後就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感謝你們,奉獻了如此精彩的一場經典之戰。”

日本隊的從容

在對哥倫比亞,球隊在領先一人的情況下,對於比賽局面的掌控能力,體現出了高超的戰略智慧;在面對身體條件明顯在自己之上的塞內加爾隊時,日本隊用高出一籌的整體組織能力與對手進行周旋,兩次尋找到了對手防線的漏洞。

對陣比利時,兩次抓住反擊破門,試問當今足壇,有多少球隊能兩球領先比利時?

當然,日本隊要實現這些戰術和組織,也是以出色的基本功作為基礎的。

我們清楚地看到,在迎戰各大洲的豪強時,日本球員在面對對手的逼搶和壓迫時,依舊能夠從容地完成各種穿插跑動和連續傳導。

相比之下,國足的國腳們,在開春的友誼賽上面對威爾士、捷克這樣的對手時,卻在對手比賽強度稍稍提升之後,就輕而易舉地犯下各種錯誤,實在令人唏噓。

甚至還有王燊超毫無壓迫下的三次停球……只能讓人感嘆球員技術和心理上的差距。

日本隊又給國足上了一課

日本隊球員乾貴士(左)在比賽中射門得分。新華社記者 陳誠 攝

年輕球員的共性

事實上,相比那些遠在天邊的歐美豪強,日本足球就是一面鏡子。

不同膚色的人們,在綠茵場上先天競技素質的不同,是客觀存在著的。東亞人在靜力量對抗,以及爆發力等環節上的缺陷,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這批日本球員,是國內不同俱樂部青訓體系所培養出來的,然而在球場上,這些來自不同俱樂部的球員,在執行這套戰術體系的時候,卻並不會出現配合不默契的現象。

可以說在日本,對於年輕球員的技術層面要求,是具備一些共性的——如此獨特的現象,恐怕只有日本和墨西哥有。

因此,日本足球對於巴西足球的技術取經,並不是個別俱樂部在足球層面上走另闢蹊徑的道路,而是整個國家的足球人,以一種工匠般的精神,將這套重視球員技術培養的理念,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俱樂部里加以實行。

日本足球對於中國足球的啟迪不言自明,然而具體到走哪條道路,應該採取怎樣的培養方式時,恐怕國內的足球人,已經很難達成共識了。

絕對不能談系統

在日本足協主席川淵耕耘的二十年裡,我們的足協走馬燈一般換了一茬又一茬。

他們有足球專業人士,也有學習能力很強的志存高遠者,但不管是什麼樣的管理方式,照樣是來來往往。

劉建宏曾經開玩笑說過,只有來了就紮根的人才有希望把中國足球搞上去。假如都知道自己不過是個三五年或者兩三年的過場,誰會踏踏實實的從基礎開始改起呢?

而有國字號隊伍的教練也說:每次參賽遇到日韓球隊,都有一個球隊和對方一個系統在對抗的感覺。但總結的時候卻絕對不能談系統,否則就是推卸責任。

中國隊請來裡皮擔任國家隊主教練,“銀狐”有能力令一群本身技術能力欠佳的球員,通過量身定做的戰術捏合起來,從而在十二強賽上距離小組突圍僅僅一步之遙。

然而裡皮所能夠給予中國足球的提高,僅僅只是戰術層面了,倘若無法在技術層面上有本質的飛躍,中國足球重返世界盃舞臺仍舊是黃粱一夢。遑論在賽場上與哥倫比亞、塞內加爾和比利時這樣的各路豪強打得有來有回了。

日本隊又給國足上了一課

世界冠軍夢荒誕嗎?

如今的日本球員,已經在歐洲各大聯賽中,都站穩了腳跟。

本次日本隊的大名單裡,有7名球員來自德甲球隊,來自西甲、英超和法甲的球員也分別有兩名,他們中的大部分,都在俱樂部比賽有穩定時間。這種常年浸潤於高水平聯賽的經歷,才能令他們在世界盃賽場上顯得更加遊刃有餘。

比如中場球員乾貴士,曾經在諾坎普球場完成過梅開二度的表演;另一名中場柴崎嶽,曾經在對皇馬的世俱杯決賽中梅開二度,在轉會西甲後,還曾世界波攻破過巴薩球門。

當年中田英壽在意甲處子秀中兩次轟開尤文圖斯球門時,中國人曾經驚異於他的出色表現,彼時在五大聯賽中,日本球員的身影仍舊罕見。

如今,距離中田初登亞平寧已經20年,日本球員早已遍佈歐洲各大聯賽。

也許如今的日本國家隊中,沒有中田英壽這樣一等一的足球天才,不過這群常年在五大聯賽中效力的球員,卻令球隊的整體實力,相比20年前初登世界盃時上了好幾個臺階。

就像在俄羅斯展開的大幅《足球小將》海報,日本足球願意為他們看似荒誕的世界冠軍夢,辛勤耕耘三十載,仍舊風雨無阻,卻不知國內的足球人,有否這份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