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回憶說:日軍刺刀拼不過大刀片,發明鐵圍脖,效果反而更差

抗日戰爭時期,我29軍在喜峰口的近戰中,使用大刀和日本三八式軍刺對抗佔盡了上風。日本軍方自從建軍以來就非常注重士兵拼刺訓練,新兵一律接受嚴格的刺殺訓練。日軍向來以步槍精確射擊和拼刺二大技藝作為武士道精神的體現。

除了部隊嚴格訓練以外,日軍為了在拼刺中佔到上風,還特地設計了新式的30式刺刀,單單這個刺刀就長達0.53米,極為鋒利。加上三八式步槍1.2米的長度。全槍連刺刀長度超過1.5米,為全世界同類槍械中最長的。

老兵回忆说:日军刺刀拼不过大刀片,发明铁围脖,效果反而更差

日軍在二戰中生產了多達620萬把30式刺刀,對拼刺的重視可見一斑。要知道,當年侵華日軍平均身高不過1. 6米,這樣一來三八槍連刺刀的高度幾乎超過日軍士兵身高。

當時中國,國產漢陽造和中正式就算配上新式刺刀,全槍長度也和日軍三八式相差不少。中國方面在兵器上佔了劣勢。中國士兵大多是臨時徵召的農村青年,還有部分是抓壯丁來得。由於前線損失大,新兵草草訓練訓練一下,會打槍了就送上戰場。從拼刺技術上,中國士兵也遠遜於日軍。日軍刺殺雖然厲害,但西北軍的大刀確實日軍刺刀的剋星。

西北軍在眾多中國武士大師的指導下,練習了一套專門剋制日式刺殺的使用刀法。其實就是簡單的二招。面對日軍的直刺,西北軍士兵用刀背對這敵人,刀鋒對著自己。在刺刀過來的一瞬間,用刀背由下往上猛磕敵軍刺刀。由於大刀重量在4斤以上,加上雙手使用,這樣一磕的力量很猛,日軍刺刀絕對會立即飛開。

此時大刀已經揮舞到上方,刀鋒正對著日軍。此時日軍的刺刀已經被磕到外門,不能構成威脅。西北軍士兵用大刀只要順勢砍落,日軍立即人頭落地。這個刀法雖然只有二招,但是絕對非常實用,也容易練習。

實戰中,這種刀法非常有用。一個訓練有素的西北軍士兵,一把大刀就可以連續對付好幾個日本兵。日軍在喜峰口羅文峪共傷亡了2000多人,其中死亡1500人。一般來說,戰鬥再激烈,死亡和受傷的比率一般就是一比二或者一比三。死亡率如此之高,還是因為大刀的關係。

據當時西北軍老兵曹建章回憶說:有一個敵人端著刺刀就對著我刺來,嘴裡還喊著"呀呀呀"日本人打仗是有兩下子的,氣勢洶洶。我掄起大刀,用刀背用力往左磕他的刺刀,他的刺刀歪了,然後有個回力,我的大刀藉著回力從後往前掄了一圈,再向前一刺,刺中他,再使勁兒一擰,我聽見他"啊"地一聲慘叫,死了。(馬老邊說邊情不自禁地示範當年的動作)現在我老了,動作慢了,當時是很快的。整場戰鬥,我只刺死了這一個敵人,幸運的是,我沒有被敵人刺死。這場白刃戰打了1個多小時,我們不是怕日本人,還有點兒看不起他們,認為他們的刺刀不如我們的大刀片兒。他們的刺刀對付不了咱們的大刀刀法,他們甚至發明了一種可笑的鐵圍脖來對付。用一塊半月形的鐵片,將其折成半圓,在上沿兩頭打兩個洞,用鉚釘鉚在鋼盔上,戴上鋼盔時,鐵圍脖即圍在後脖子上面。據說可以有效防止大刀砍頭!在後來的豐臺戰鬥中,日軍大部分配備了鐵圍脖。不過實戰效果很不佳,還被世界各國作為笑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