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爾故事|你都有錢出去旅遊了,怎麼還這么小氣催我還錢?

眷爾故事|你都有錢出去旅遊了,怎麼還這麼小氣催我還錢?

作者 | 阿笙

圖片 | 來源網絡

出處 | 眷爾(juanerzl)


從“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到後來的退學、辭職去旅行,以及各種窮遊事故等等,這幾年旅行這個話題被炒得火熱,越來越多人都對它產生一種詭異的熱情。

於是,好像也有很多人有意無意地將之“神化”。

前段時間,我跟橙子一起去了趟廈門,前後不到一週的時間,可是沒料想多了“意外驚喜”。

去年九月份的時候,朋友小P問我借過一筆錢,我那會兒在外地剛過實習期,花銷很大,手頭其實並沒有多餘的錢,但他當時電話裡很著急的樣子,我也沒多說,輾轉找了朋友湊齊了錢轉給他。

之後就再沒有之後了,最常見的結局,各種理由一拖再拖。有過這種經歷的人,大概都能理解這種情況下的無奈和尷尬。我這人臉皮薄,到了最後自己都不好意思再提這回事。

眷爾故事|你都有錢出去旅遊了,怎麼還這麼小氣催我還錢?

直到在廈門的時候,我發了條在外面玩的朋友圈。小P很快在微信上主動找了過來,我厚著臉皮委婉地提了提還錢的事兒,從一開始百般推脫到後來反覆提到我的旅遊花費。

無非就一個意思:我沒錢,還不了。

那,什麼時候能還?

不知道,反正我最近手頭緊。

嗯,好像我就成天在地上撿錢一樣?!到了最後,他還真說了:“阿笙,你混那麼好,都出去旅遊了,還差我這點錢?”

Excuse me?欠債還錢難道不應該嗎?我有沒有錢出去玩跟你還不還我錢有直接因果關係?我真的不知道小P是抱著什麼樣的心態說出這句話的。

撇開借錢一事不談,擅長把問題和責任轉移到別人身上,本身就是令人髮指的行為。

為什麼還會有人將它說的這麼理直氣壯?我跟橙子說起這件事情,他笑了下,直接把手機遞給我。屏幕上是和某個朋友的聊天記錄,對方用著和小P極其相似的語氣,各種胡攪蠻纏。

眷爾故事|你都有錢出去旅遊了,怎麼還這麼小氣催我還錢?

總結下來,大概意思就是,你都出去旅遊了,憑什麼不給我寄特產?看上去有點邏輯不通對不對?我也不是很能理解這種腦回路。打著任何幌子強迫對方完成你滿足自我的要求,都是可恥的道德綁架。

還有更奇葩的。

同事韓姐出國玩了一趟,回去以後,住一起的小姑娘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變成了“人家都說旅行陶冶情操,你這都出國遊了,怎麼還跟以前一樣?”

跟以前一樣,沒能幫她取快遞,沒能幫她晾衣服,沒能幫她丟垃圾。

小姑娘犯了錯,總愛說:“我還小嘛!你都出國一趟了,怎麼還……”

你都出國玩了,還沒學會以大讓小事事包容我嗎?

嗯,你小你有理,我出國了所以我活該替你料理所有事情。對不起,你要的這種“情操”我真的沒有。

我不否認旅行的意義。但是,旅行並不代表可以直接解決生活中的所有大小難題,也不可能瞬間完成人生的蛻變,成就與之前大不相同的人生,更不可能成為救苦救難渡人渡己的大羅神仙。

旅行也好,其他也罷,都不能成為一個人逃避自身責任的理由。

眷爾故事|你都有錢出去旅遊了,怎麼還這麼小氣催我還錢?

平日裡也時不時聽到這樣的話:

你都有錢買房子,憑什麼不能幫我付頓飯錢?

你都是文化大咖,憑什麼不能幫我寫篇稿子?

你都認識某某某,憑什麼不能幫我跟他約個檔期?

……

大到生意合作,小到取快遞倒垃圾,總有很多人以對方的優勢為理由,“強迫性”要求幫助自己謀取便利或收益。

為什麼不反思下自己呢?好像,別人辛辛苦苦做來的成績,到了最後都會被附加上為惰者服務的義務。抱歉,成功者真的沒有義務為失敗者買單。

當你理直氣壯質問別人“憑什麼”的時候,希望能騰出哪怕一分鐘時間去反問和思考自己“憑什麼”!

雜記,共勉。


| 圖片 / 來源網絡

| 版權 / 本文首發眷爾(juanerzl)


— END —

| 頭條號創始人 / 眷爾:原名張靚,90後新銳作家,編劇,省作協會員,蘇州眷爾文化傳播工作室創始人,圖書策劃人。短篇小說刊登《意林》《讀者文摘》等雜誌圖書起步,已出版個人專著《若愛,請許我今世今生》《蝴蝶飛不過那片海》《絕代雙姝:林徽因向左,陸小曼向右》等。已主編、策劃圖書達百萬餘字。編劇電影《二寶駕到》已上線。微博:眷爾er。

還有一丟丟:就我而言,身邊總是存在一些拿來主義者,我很反感什麼事情都向我伸手,因為我的確沒有義務要幫他們做任何事,大多時候我是看在彼此之間的情分。其實,我是真的希望拿來主義者能夠多多思考自己本身,在拿來的時候也記得給別人拿去,更不要在別人拒絕之後說那些違心的“道理”……好啦,你的點贊和分享朋友圈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呢,對於本次推送內容你有什麼想法呢,歡迎留言,我想和你聊一聊~另外,發送【晚安】我們給你最暖心的陪伴哦~~

晚安

我思念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