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經驗總結:白蝦養殖戶看蝦養蝦的七大祕訣

十年经验总结:白虾养殖户看虾养虾的七大秘诀

幫邦小魚兒

拉您進養殖交流群

近幾年來,養殖的南美白對蝦出現了空腸白便現象,且逐年呈加重趨勢, 危害比較嚴重。現將其發病原因、主要症狀及防治方法介紹如下,供參考。

一、流行情況及與普通腸炎的區別

多數蝦塘發生白便之後不久就開始出現空腸、空胃遊塘, 繼續惡化後出現趴邊偷死。

和以往流行的對蝦腸炎病有較明顯區別:

普通的腸炎病是由嗜水氣單胞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細菌感染或攝食某些藻類中毒引起(蝦池藍藻過多, 蝦苗吞食藍藻後難以消化及消化後含有藻毒素,造成南美白對蝦中毒);

病蝦消化道呈紅色,有的胃部呈血紅色,中腸變紅且腫脹,後腸部分外觀混濁;春夏季節易發,通過使用治療細菌病的方法能較快治癒。

而白便腸炎發作很快,發作前都有暴食的現象,兩三天時間感染率就能高達80% 以上, 並且較難治癒,用抗菌素治療有一定效果但不佳。從目前發病情況看,土池比高位池嚴重,淡水池比鹹水池發病率更高。

二、發病原因

通過細菌培養,均可觀察到細菌菌落,但腸道內本身即有細菌,投餵抗菌藥物有一定療效,但成功率不是太高。

我們認為,細菌只是造成對蝦白便的原因之一,可能還與水質惡化、攝食變質餌料造成消化機能受損有關,用乳酸菌等活菌製劑亦只有部分效果。要全面有效控制南美白對蝦的空胃、白便,需要採取多方面的措施。

三、主要症狀

蝦糞細長呈白色(如棉線)、有粘性、浮在水面、大量聚集有惡臭散發。初始階段對蝦攝食正常,但隨著病情加重,出現吃料慢甚至不吃料或蝦身瘦弱(殼肉分離),且伴隨遊塘及偷死(蝦腸道發紅或腸道有白色膿狀物)。

典型的腸道病理變化為粘膜下層細胞增生, 上皮細胞脫落;增生並纖維化的細胞層整體脫落,且可多次脫落,形成多次白便。

四、預防方法

1. 保持水質清新,該殺藻類時應及時殺滅,不要等到藍藻成為優勢種群再處理,提高水體穩定性。

2. 投餵優質的飼料,不要投餵劣質、發黴變質的飼料,避免對蝦攝食殘餌和變質飼料患腸炎。

3. 平時多觀察,仔細觀察蝦糞情況(粗、短為好),定期使用(調水、改底)解毒抗應激的生物製劑,如:生力泰、酵之源菌液等有益菌。

“幫邦水產6.18 年中大促”

現金直降,全年最低價,鉅惠來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