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當生命被疾病蠶食,面對生命和尊嚴是否依然有選擇?

《我不是药神》当生命被疾病蚕食,面对生命和尊严是否依然有选择?

生病,對於人活著的這一輩子來說,實在是太常見,而且是不能避免之事,小到傷風感冒,大到腫瘤癌症,誰能保證這一輩子自己和家人不生病呢?一旦遇上大病,動輒上萬甚至百萬的高昂醫藥費讓普通家庭根本無力承擔。一人生病,全家拖垮,而為看病傾家蕩產,這樣的悲劇在我們身邊也並不少見,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例子也屢見不鮮。

最近宣傳打得滿天飛的新片《我不是藥神》,開始在朋友圈裡刷爆了。電影目前已經正式在院線上映了,無論是上映前大面積的點映,還是正式上映後,到目前,沒有看到一個差評。

這是影片絕對的好,對上了所有受眾的口味嗎?

還是參演的演員們奉獻了自己最精彩的演技?

或者是編劇的成本讓故事呈現得足夠精彩?

在我看來,這些會成為這個新片零差評的原因,但是讓那麼多影評人和觀眾都能夠對它進行推薦的,更深的是這處電影背後所反映出來的社會問題,是印在了我們每一個人身邊都曾經聽說,或者發生過的切身的痛。

《我不是药神》当生命被疾病蚕食,面对生命和尊严是否依然有选择?

電影講訴了印度神油店老闆程勇,他代理男性保健品印度神油卻生意慘淡。一天,一個患慢粒白血病的人來找程勇,想託他從印度代購一款仿製藥「印度格列寧」。但「印度格列寧」在中國境內是禁止銷售的。藥品走私被抓,是要判刑的。可是在巨大的利潤誘惑下,程勇還是成為了一名「藥販子」,成為治療白血病的印度仿製藥“格列寧”的代理商。這種仿製藥比起正版瑞士藥價格低廉並且藥效神奇,程勇發家致富的同時,治病救人成為許多白血病患者心目中的“藥神”,成為患者心目中的英雄。而隨著程勇與慢粒白血病人的深入接觸,他意識到了他售賣的不僅僅是藥品,更是這些待死者活下去的希望。當程勇由於販賣所謂能夠治病救人的“假藥”受到法律的約束,警察開始查封「印度格列寧」,斷這些病患的命路時,程勇決定展開一場救贖……

其實在瞭解到這部片子的題材後,對於這樣的片子也能過審,然後出現在大眾的眼前,這本來就已經算是一個驚喜,對於我們國內醫藥市場現狀,從一個事件引起整個社會對於這個行業、市場和與我們自己息息相關的生存痛點的反思,這本身就值得成為一個現象級的事件。

《我不是药神》当生命被疾病蚕食,面对生命和尊严是否依然有选择?

這個電影是由真實的人物和事件改編的——當年引起熱議的「陸勇案」。

陸勇是無錫一針織品企業的老闆,家境相對寬裕,2002年陸勇被查出患有慢性粒白血病,醫生給他開的藥是瑞士的“格列衛”,一個月吃一盒,一盒的價錢為人民幣23500元,當時還不能走醫保,只能自費,在重大的疾病面前身為老闆的他也承受不起高昂的醫藥費,兩年時間便花掉了60萬元醫藥費,2004年,陸勇發現了一種印度仿製的“格列衛”,服用後藥效與瑞士“格列衛”藥效相似,最主要的是價格低廉,一盒只要4000元。之後他開始直接從印度購買,最低售價只有200多塊。在自己服用後,陸勇自認「印度格列寧」與正版藥藥效相同,之後他便通過QQ群等方式向其他病友推薦,託他代購的人也越來越多。

2014年7月22日,湖南省沅江市檢察院以涉嫌銷售假藥罪對陸勇提起公訴。但戲劇性的是,上百名白血病患者聯名寫信,請求司法機關對陸勇免予刑事處罰。

2015年1月27日,檢察院發佈《對陸勇決定不起訴的釋法說理書》,判定陸勇的行為是買方行為,並且是白血病患者群體購買藥品整體行為中的組成行為,因此不構成銷售假藥罪,撤回起訴。此案當時備受輿論關注,陸勇被捧上「救世英雄」的高度被封為「藥俠」。

《我不是药神》当生命被疾病蚕食,面对生命和尊严是否依然有选择?

案件結果是法律對生命的尊重,“法裡容情”,雖令人動容,但也透露出巨大的心酸。

《我不是药神》当生命被疾病蚕食,面对生命和尊严是否依然有选择?

印度仿製藥

無論是電影還是電影取材的「陸勇案」事件本身,都提到一個關鍵詞——仿製藥。

然而,仿製藥到底是什麼?仿製藥是指與商品名藥在劑量、安全性和效力、質量、作用以及適應症上相同的一種仿製品。仿製藥是與原研藥具有相同的活性成分、劑型、給藥途徑和治療作用的藥品。

而人們對於仿製藥的需求,來源於經濟的困難,和原研藥高昂的價格。

所謂原研藥是指製藥公司花費大量科研經費研發生產的專利藥品。原研藥之所以貴,是因為研發艱難,十分燒錢。根據調研,目前在歐美國家,研發成功一種新藥,需要 26 億美元,耗時 10-15 年。而且,新藥研發的成功率並不高,任何一個環節的差錯,都可能導致新藥夭折。數據顯示,新藥研發平均成功率僅為 9.6%。

仿製藥比起專利藥最大的優勢就是價格,因為不需要花費鉅額費用做前期研發,所以仿製藥的平均價格只有專利藥價格的10-15%,這對那些癌症家庭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我不是药神》当生命被疾病蚕食,面对生命和尊严是否依然有选择?

影片中有個場景非常動情,一個慢粒白血病老太太對警察說:“領導,我求求你,別再查「假藥」了行麼。這藥假不假,我們這些吃的人還不知道麼?我吃了三年正版藥,房子吃沒了,家也吃垮了。現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藥,可你們非說這是「假藥」。不吃藥,我們就只能等死。我不想死,我想活著。”

說到底,大家只是想有尊嚴地活下去。如果都吃得起正版格列衛,誰又會選擇印度仿製藥呢?

就像有人說的那樣:在利益面前,專利是尊嚴;然而在人命面前,專利更像是互相為難。

當面對大病,在命和錢的選擇面前,如果有得選擇,是不是每一個人都還是想活著?

當生命的重壓與生存的尊嚴面前,如果有得選擇,我們又該如何?

“有病沒有藥是天災,有藥買不起是人禍。”這是一名湖南慢粒病人去省委要求格列衛入保的時候說的話。

我們所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電影引發的對於社會和自身的思考,需要的是每個人面對活著的希望,不會因為貧困而卑微。

《我不是药神》当生命被疾病蚕食,面对生命和尊严是否依然有选择?

雖然目前,在目力所及,除了很多藥品和治療費用高昂外,依然可以看到很多其它地潛在的醫療問題:醫療資源不足、醫患關係緊張、專業人才欠缺……

然而,社會一直在向著更好的方向改變著,比如如今的部分省市已經將格列衛及其仿製藥納入醫保,又比如進口抗癌藥零關稅、藥物註冊時間縮短,等等很多涉及到民生的改進。

當生命被疾病蠶食時,窮,不能是原罪,擁有活著的希望也不是。

如果有得選擇,每一個人應該都想活著,而且有尊嚴地活著。當然,除此以外,我們更應該對這個世界永遠保佑善意和期待地活著。

希望我們都能如電影裡的程勇最後在法庭上說那般:“今後都會越來越好吧。”

來源丨紅網論壇

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