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十大經典名句,每讀一次都有收穫

《孫子兵法》又稱《孫子》、《孫武兵法》和《吳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的兵書,作者為春秋末年的齊國人孫武(字長卿)。一般認為,《孫子兵法》成書於專諸刺吳王僚之後至闔閭三年孫武見吳王之間,也即前515至前512年,全書為十三篇,是孫武初次見面贈送給吳王的見面禮。

1、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

出自《孫子兵法·謀攻篇》。意為如果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都能瞭解透徹,打起仗來百戰就不會有危險。

2、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出自《孫子兵法·謀攻篇》。交戰時,弱小的一方如果硬拼死守,就會成為強大敵人的俘虜。指形勢不利時,要靈活變通。

3、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

出自《孫子兵法·謀攻篇》。將有能耐的,君主不要干預將的行動,以保證將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以求取得戰爭的勝利。

《孫子兵法》十大經典名句,每讀一次都有收穫

4、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出自《孫子兵法·謀攻篇》。上等的軍事行動是用謀略挫敗敵人,其次就是用外交戰勝敵人,再次是用武力擊敗敵軍,最下之策是攻打敵人的城池。

5、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出自《孫子兵法·謀攻篇》。百戰百勝固然好,但不是最好的方法。不經過戰爭而使敵人屈服,才是最好的辦法。這段話反映了孫武戰爭觀的一個重要內容。

6、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

出自《孫子兵法·謀攻篇》。能準確判斷仗能打或不能打的,勝;知道根據敵我雙方兵力的多少採取對策者,勝;全國上下,全軍上下,意願一致、同心協力的,勝。

《孫子兵法》十大經典名句,每讀一次都有收穫

7、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出自《孫子兵法·形篇篇》。為,造成,創造。不可勝,使敵人不可能戰勝自己。此句意為先創造條件,使敵人不能戰勝自己。

8、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

出自《孫子兵法·形篇篇》。善於防守的人,(能夠很好地)隱藏自己,彷彿深藏於地下一樣;善於進攻的人,發動攻擊,彷彿從空中下擊,勢如破竹。 因此(他)即能保全自己,也能取得完全的勝利。

9、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出自《孫子兵法·形篇篇》。勝利的軍隊總是先製造勝利的態勢然後向敵方挑戰,失敗的軍隊先同敵方交戰然後企求在作戰中得到僥倖的勝利。

《孫子兵法》十大經典名句,每讀一次都有收穫

10、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數,數生稱,稱生勝。

出自《孫子兵法·形篇篇》。土地面積的大小決定物力、人力資源的容量,資源的容量決定可投入部隊的數目,部隊的數目決定雙方兵力的強弱,雙方兵力的強弱得出勝負的概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