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湖南黨政代表團到訪雪域高原的那些事兒

“湖之南,山之南,湖光天色映山南。芙蓉花,格桑花,花開並蒂湘藏緣。”

當湘伴君吟起這句詩時,小夥伴們一定猜到了,今天我們聊的是湖南援藏的那些事兒。

如你所料。就在7月3日至6日,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率省黨政代表團赴西藏自治區山南市,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治邊穩藏重要戰略思想和中央關於西藏工作的決策部署,進一步做好對口支援工作進行考察調研,並在拉薩與西藏自治區黨政領導座談交流。

當然,這也是湖南近年來到訪西藏最高規格的代表團。

根據黨中央統一部署和安排,湖南從1995年開始對口支援山南市,迄今已24個年頭。24年裡,湖南與山南結下了兄弟般的情誼,故事三天三夜都說不完。

這一次,黨政代表團去了哪,見了誰,說了啥,湘伴君帶你跟隨代表團的足跡馬上去看看~

情誼

西藏,是湘伴君和許多小夥伴心中的聖地,世界屋脊,雪域高原,藍天、白雲、雪山、冰川~

这些天,湖南党政代表团到访雪域高原的那些事儿

湖南與西藏淵源深厚。一千多年前,茶馬古道將湖南安化黑茶帶入西藏,成為兩地經貿往來和人文交流的歷史見證。上世紀90年代起,湖南實施對口援藏,長沙、株洲、岳陽、常德4市分別對口援助山南地區貢嘎、扎囊、桑日、隆子4縣。湖南與這片雪域高原結下了更深的情誼。

这些天,湖南党政代表团到访雪域高原的那些事儿

援藏24年來,湖南先後選派了8批383名優秀援藏黨政幹部人才和300多名醫生、教師等短期援藏專業技術人才到山南工作,累計投入援藏資金物資16億元,建設項目400餘個。

這組數據讀起來似乎未見驚奇,背後卻是無數艱苦付出甚至驚心動魄的故事。

跟隨援藏幹部的腳步,這些年來,湘伴君的同事曾數度赴山南採訪,採訪中莫不淚溼雙眼:“只知道援藏艱苦,不知道這麼艱苦!”

就說三個小故事:

我省第二批援藏幹部、時任山南地委副秘書長曾智夫進藏不到一個半月,就傳來父親病逝的噩耗。其時山南正遭50年一遇的洪水襲擊,淚流滿面的他只能朝湖南的方向跪拜數次,遙送父親歸去。

整整9年,從第四批一直幹到第六批,華學健開創了援藏幹部連續三屆援藏的先例。他3次昏倒在抗雪救災現場,先後資助10多個藏區貧困孩子上學,帶領大夥兒徹底改變了隆子縣貧窮落後的面貌。提起他,藏族同胞都豎起大拇指:毛主席家鄉派來的幹部“呀咕嘟”(藏語:好)。

20多年來,一批又一批援藏幹部克服高原缺氧之苦、條件惡劣之苦、遠離家人之苦,恪守“有志而來、有為而歸”的承諾,把智慧和汗水奉獻在雅礱大地。湘伴君要給他們點個大大的贊!

7月4日,杜家毫率團抵達山南的第二天,就前往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隊駐地,親切看望慰問援藏幹部。杜家毫說,一批批湖南援藏幹部在這裡受到了教育、經受了鍛鍊、錘鍊了黨性、提升了能力,援藏工作的經歷成為人生的寶貴財富。

杜家毫勉勵大家不負重託、不辱使命,把“老西藏”精神、“兩路”精神與湖湘精神更好地結合起來,體現到援藏工作各項具體行動之中,為山南改革發展穩定、促進兩地友誼貢獻智慧和力量。

變化

先說個細節。去年11月,山南市黨政代表團訪問湖南。杜家毫在會見代表團時表示,一定在合適時機赴山南考察。不到一年,杜家毫率團如約到訪山南。

湘伴君瞭解到,這是杜家毫第三次進藏。前兩次分別是1996年、2011年,其時,杜家毫分別在上海、黑龍江工作。

“第一次進藏,從拉薩到日喀則,都是土路,從早上走到了晚上。第二次進藏,從日喀則到拉薩,已經全部是瀝青路,沿著雅魯藏布江過來,景色非常漂亮。內心感到,中央援藏的戰略非常正確,西藏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4日下午舉行的湖南省援藏工作座談會上,杜家毫如是回憶。

而此次進藏,代表團成員更加感覺到,西藏有了更大的發展變化。一路所見,大部分是高速公路,正在建設中的拉林(拉薩-林芝)鐵路通車後,拉薩到山南將不足1小時。

在努力自力更生和一批批援藏隊伍的幫助下,山南,與西藏全境一樣,發生了深刻變化。

為什麼考察這些地方?來,湘伴君要“敲黑板”劃重點了~

这些天,湖南党政代表团到访雪域高原的那些事儿
这些天,湖南党政代表团到访雪域高原的那些事儿

山南市第三高級中學。這是長沙市第一中學的對口聯校,眼下,湖南有45位援藏教師和管理幹部在這裡工作,去年,學校高考上線率達到79.5%。

这些天,湖南党政代表团到访雪域高原的那些事儿

德吉新村

扎囊縣德吉新村。在湖南的援建下,這片曾經的荒地變成了有濃郁藏地風格的美麗新村。4日,杜家毫來到村民白瑪堅參家中做客,看到藏族同胞住上了寬敞舒適的新房,他高興地說,正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大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我們要永遠聽黨話、念黨恩、跟黨走。

西藏江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這是株洲援藏工作隊引進的首家落戶山南的生物科技公司。項目投資1億元,專業生產有機肥(生物基質),年產量將達10萬噸以上。

4個考察點,折射了湖南援建在教育、醫療、文化、就業、產業等方方面面取得的突出成績。

正是這些藏民兄弟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24年來,湖南與山南越走越親。代表團走在山南,到處可見湖南印記,湖南路、三湘大道、長沙路、湘雅廣場……藏族同胞看到湖南援藏隊員都會高興地說“扎西德勒”。

此時此刻,作為湖南人,湘伴君只有一個感受:感動+自豪。

更大的變化還在發生。

杜家毫在考察期間明確指出,隨著山南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我們要更加註重產業援藏,為山南多培植骨幹企業、支柱產業、拳頭產品和穩定財源,不斷提升其造血功能。

湘伴君注意到,此前,第八批援藏工作隊啟動了“百家湘商入藏”主題招商引資活動,已為山南引進20個產業項目,總投資35億元。再過幾年,等這批項目開花結果,山南又將換新顏。

“把建設山南、發展山南、穩定山南作為分內之事和應盡之責,始終同山南人民團結在一起、奮戰在一起、幸福在一起。”正如省委書記號召的,湖南將以實實在在的援藏成效向黨中央和兩省區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答卷。

守護

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細節。

在山南考察期間,杜家毫會見了隆子縣玉麥鄉牧民卓嘎、央宗姐妹。

卓嘎、央宗姐妹是誰?看了下面這封信,你會馬上豎起大拇指↓↓

这些天,湖南党政代表团到访雪域高原的那些事儿

沒錯,她們就是總書記回信中的玉麥兩姐妹。

玉麥不是麥,是一個邊境鄉,中國人口最少的行政鄉,全鄉9戶31人。而在1964年至1996年長達32年間,這裡只有1戶人家,就是卓嘎、央宗和她們的父親。

半個多世紀以來,父女三人以放牧為生,守護著祖國邊陲這片3000多平方公里的國土,感動了中國,也感動了總書記。卓嘎姐妹被評為感動中國2017年度十大人物。

这些天,湖南党政代表团到访雪域高原的那些事儿

在會見中,杜家毫說,你們父女兩代人幾十年如一日,默默守護著祖國的領土,這種忠誠於黨、熱愛祖國、守邊固邊的堅定信念和毅力令人欽佩。與西藏、山南一道建設好玉麥,守護好邊境,湖南責無旁貸。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你們的重要回信精神,加快推進玉麥鄉小康村相關建設,讓玉麥鄉真正成為西藏的一顆璀璨明珠。

杜家毫要求,把援藏工作與興邊固邊結合起來,高質量、高標準建設好相關邊境村。

湘伴君瞭解到,去年,受省委省政府委託,湖南建工集團已全面啟動了玉麥小康村建設。目前,6個廣場、8條主幹道、學校以及56套民居均在火熱建設中,10月,玉麥同胞就將搬入新居。

合作

这些天,湖南党政代表团到访雪域高原的那些事儿

合作,是代表團此行的另一個關鍵詞。

沒錯,細數數,除了援建,湖南與西藏的合作空間蠻大。譬如文化旅遊,藏文化和湖湘文化、高原美景和江南風情如能“聯姻”,看點無疑很多;譬如產業,西藏有清潔能源、藏醫藥,湖南有工程機械、裝備製造,如能取長補短、互相輸出,必能實現共贏。

更為重要的是,西藏是我國面向南亞的戰略樞紐和開放門戶,湖南則處在“一帶一部”,兩地在打通開放渠道、融入“一帶一路”、促進共同發展等方面有非常大的合作空間。

在此之前,以對口支援為推動,湖南與山南已經開展了一些合作,隆平高科、新五豐集團、九芝堂藥業、建工集團等一批湘企已在山南幹出了名聲和口碑。

“推動兩省區實現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的合作共贏。”在今天上午召開的湖南·西藏對口支援工作座談會上,杜家毫提出合作目標。

合作方向有4點:加強產業協作;深化文化、旅遊、教育等領域合作;推進農業合作開發;健全完善交流互訪對接機制。

錦繡瀟湘攜手雪域高原,嗯,這樣的合作,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