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潛艇的最驚人瞬間:從最意外的地點,發起最終攻擊!

這一張精彩的蘇聯颱風級戰略核潛艇照片,展示了這一史上最強核潛艇的輝煌瞬間:

這艘颱風級潛艇,突破了北冰洋厚厚的冰層,然後在冰上發射了可毀滅敵人大城市的彈道導彈!因為冰層的遮蓋,這裡是敵人最難發現的地點,從這發起攻擊,技術不是一般的難!

最強潛艇的最驚人瞬間:從最意外的地點,發起最終攻擊!

在冷戰時期,隨著航程極大、動力強悍的核潛艇的服役,北冰洋成為了美蘇兩國潛艇角逐的場地。破冰成為了部分潛艇必須具備的能力,也是從冰層覆蓋的海面發射彈道導彈所必須的能力。

在過去,常規潛艇因為航程有限,很難在北冰洋冰蓋下進行較有價值的作戰活動。核潛艇打開了北冰洋冰蓋下作戰的大門。

美蘇雙方研製的第一艘核潛艇,都很早的被用於進行北極探險。冬季時,北冰洋海域約有73%的海面,覆蓋著平均厚度為3米的冰層。即使是夏季,冰層覆蓋面積也有57%。

可是在這一惡劣環境下,北冰洋卻是兵家必爭之地,它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價值,是亞歐北美三大洲的端點,擁有通行三大洲的最短大孤航線,是美蘇兩國空軍戰略轟炸機、海軍核潛艇攻擊對方國土的最便利道路。

最強潛艇的最驚人瞬間:從最意外的地點,發起最終攻擊!

蘇聯D級核潛艇冰上發射彈道導彈想象圖

為此,美蘇都緊急進行了核潛艇破冰技術的研製。核潛艇要突破北冰洋冰層封鎖,要滿足三個條件:圍殼和甲板外殼需要具有很好的強度,滿足破冰的受力需求。核潛艇因此特別加強了指揮圍殼、甲板外殼、垂直舵、聲納罩等等部位,常見的方法是使用高屈服度鋼材。

第二是冰層不能太厚,否則無法突破。北極冰層並非到處都是一個厚度,它由厚度不一的多個冰層板塊組成。板塊之間還有較大的空隙。氣溫變化、海流變化還會改變這種空隙的分佈情況。這一位置的冰塊強度大大降低,核潛艇將其頂開的可能性大增。但是,有的冰層周邊存在鐘乳石一樣的垂直冰柱,有的甚至長20米,如果潛艇直接撞擊,有可能發生艇毀人亡的慘劇。

最強潛艇的最驚人瞬間:從最意外的地點,發起最終攻擊!

第三是核潛艇需要配備找到這一冰層空隙的手段。大多數核潛艇配備了先進的冰層探測手段,輔以精確導航定位、通信設備,從而在合適的水域找到可以突破的冰層。探測冰層厚度的特殊聲吶設備,能夠找到空隙,並避開危險的各種冰塊障礙,使得核潛艇安全的破冰浮出。此外,海洋偵察衛星、海洋巡邏機也需要對冰層情況、海流氣溫進行連續監視,令核潛艇獲得更多的相關信息,有助於決定破冰浮出的最佳水域和時間。

1954年世界第一艘核潛艇,美國的“鸚鵡螺”號核潛艇下水,在1957年6月至1958年8月先後五次進行北極探險,完成了連續從水下到達北極點的創舉。

1957年“鸚鵡螺”號成功從北冰洋冰蓋下破冰浮出,創造了歷史。這一破冰活動,有著驚人的威懾力 —— 從此美國核潛艇可以從冰蓋覆蓋的北極,向蘇聯發射彈道導彈,而因為這裡非常靠近蘇聯,幾乎不可能攔截。

又因為冰層的覆蓋,對方飛機、戰艦無法探測到冰下的核潛艇,令核潛艇生存力極大的增強。

最強潛艇的最驚人瞬間:從最意外的地點,發起最終攻擊!

蘇聯也加緊了追趕的步伐,1957年8月12日,第一艘核潛艇K3號下水,1959年11月K3號核潛艇首次實施了水下抵達北極點的航行試驗,結果路上撞到了冰山,不得不返航。但是即便是不成功的航行,也創造蘇聯海軍連續在水下航行260海里的記錄。

1962年,K3號潛艇再次挑戰水下抵達北極點的任務。這次由於潛艇遇到的冰層厚達20米,所以蘇聯官兵只好取消了北極點破冰浮出的任務,但完成了抵達北極點的任務,開始返航。不曾想,蘇聯的核潛艇實在不靠譜 —— K3號核潛艇在返航途中遭遇嚴重意外,核潛艇的蒸汽發生器發生破裂,所有潛艇官兵在核輻射的威脅下,奮力緊急搶修,後來終於將故障解決,但全體官兵都不同程度被輻射傷害,許多人因此早早去世。7月21日,重傷的K3號核潛艇終於返回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