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馬克思主義占領網絡陣地 用網絡彰顯馬克思主義之美

信息化為中華民族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我們必須敏銳抓住信息化發展的歷史機遇,加強網上正面宣傳。高校作為研究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前沿陣地,應當與時俱進,用青年善於接受的方式,用網絡彰顯馬克思主義理論之美,讓馬克思主義走進網絡空間、佔領網絡陣地,使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網絡文化建設的底色和根本標誌,以此來提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思想感染力、理論凝聚力和國際競爭力。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的思想燈塔。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5週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完成近代以來各種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鉅任務,就在於始終把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理論作為行動指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過程中,為我們照亮了前路,指引我們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我們黨將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找到了一條解決中國問題的道路,也讓馬克思主義煥發出強大的生機活力。理論的生命力在於不斷創新,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引領時代,用鮮活豐富的當代中國實踐來推動馬克思主義發展。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傳播好馬克思主義,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高校責任之所在、使命之所繫。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也是我國大學最鮮亮的底色。高校要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深化學生對馬克思主義歷史必然性和科學真理性、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的認識,教育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觀察世界、分析世界,真正搞懂面臨的時代課題,深刻把握世界發展走向,認清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讓學生深刻感悟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為成長成才打下科學思想基礎。

理解好、傳播好馬克思主義離不開網絡。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們要解決好青年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就要做到青年在哪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做到哪裡。作為當代青年大學生學習、娛樂、社交等最主要的空間之一,網絡對大學生思想行為帶來了全方位、深層次的影響,也逐漸成為意識形態鬥爭的主戰場和必爭之地。歷史虛無主義、民粹主義等不良社會思潮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當代青年的價值觀,這就需要我們亮劍發聲,清朗網絡,讓青年大學生在網絡上感受正能量,磨礪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馬克思主義教育活起來,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教育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其時代感和吸引力。切實抓好網絡這個“第三課堂”,用網絡新媒體新技術傳播好馬克思主義理論,讓馬克思主義在新時代煥發新的活力、展現新的魅力。

一是要因時而進,回應現實,解決好創新不足的問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可以說是日新月異、高歌猛進,這些毫無疑問為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更好詮釋提供了更多樣本。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看到轉型時期和發展過程中問題叢生,矛盾複雜,利益訴求日益多元,生活在高速運轉的節奏中,社會轉型、職業規劃、住房問題、醫療衛生、人際交往,個體的生存面臨重新定位的問題,都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播和創新提出了新挑戰。目前社會上還存在一些對馬克思主義的模糊認識,甚至是誤讀、誤解:有的認為馬克思主義是“烏托邦”式的理想主義,與現實社會脫節;有的認為馬克思主義已經過時,中國現在搞的不是馬克思主義;有的說馬克思主義只是一種意識形態說教,沒有學術上的學理性和系統性;有的認為馬克思主義是要搞平均主義,消滅私有財產等。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點,我們要在破除謠言、回應問題中讓真理越辯越明,推動理論創新。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說的那樣:“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們要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仍然需要保持和發揚馬克思主義政黨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勇於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

二是要因事而化,轉換表達,解決好實效不好的問題。毋庸諱言,如今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線上線下面臨講授壓力,因為不好上,難上好。馬克思主義宣傳教育實效不佳主要表現為三個“脫節”:一是與時代脫節。恩格斯指出,我們的理論“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它在不同的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時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而我們的教育過程部分存在教條主義和滯後性,對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做不到第一時間解釋透徹。二是與現實脫節。馬克思主義傳播和教育的過程中還存在著只講“理論”不談“問題”,只說“經典”不看“現實”的情況,理論宣傳一旦脫離實際,就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三是與學生脫節。很多學生提起思政類課程的印象是“嚴肅”“刻板”“沒意思”“滿堂灌”“填鴨教學”“照本宣科”等。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被邊緣化、空泛化、標籤化的傾向,“晦澀難懂”“自說自話”“面目莊嚴”的指摘背後體現為“失語”“失蹤”“失聲”的現實困境。

三是要因勢利導,固本培元,解決好本領恐慌的問題。當前有一些思政工作者提到馬克思主義就會產生本領恐慌,主要表現為對馬克思主義一知半解,理解不深、理解不透;在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上功力不足、高水平成果不多;在建設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上功力不足、高水平成果不多;在傳播馬克思主義過程中浮於表面,甚至把馬克思主義當成萬能的口號,卻無法讓群眾接受和信服。這主要是沒能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和根本。馬克思指出:“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要抓住馬克思主義的根本,需要通過系統學習克服本領恐慌,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吃透弄通,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理論傳播者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

此外,在新媒體場域中,網絡發聲的主體逐漸多元化,移動信息終端的普及又使得青年獲取信息的渠道異常便捷,由之帶來的問題就是泥沙俱下,不加甄別和篩選的信息超市會使青年面臨選擇困惑。誰在說,說什麼,聽誰的,為何聽,這是需要解決的信源供給和價值引領的問題;有問題找誰,到哪裡找,怎麼找,有沒有用,這是需要解決的信道選擇和精準教育的問題。

要正本清源,貼近青年、贏得青年,運用網絡努力提升馬克思主義宣傳教育的有效性。

全程陪伴,讓馬克思主義常聽常新。人們常說陪伴對於戀人而言是最長情的告白,對於孩子而言是最好的教育。陪伴是將心比心,也是以心換心,其核心指向就是耳濡目染、潤物無聲。青年大學生經常聚集在網絡上,他們需要尋找精神的寄託、解決成長的困惑,需要有人指引、有人陪伴。如果一種理論能夠經常被他們看到、聽到,圍繞在他們身邊並能解疑釋惑,顯然更容易為之所接受。因此,網絡課堂要贏得青年首先要發揮覆蓋面廣、實時交互性強的優勢,做到全程陪伴,有所問必有所答,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解釋世界,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解決困難,讓馬克思主義長期陪伴在青年周圍,培養青年對馬克思主義的真摯感情。在網絡上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播和教育絕不能一曝十寒、一蹴而就,網上意識形態鬥爭和思想話語權的爭奪一直是長期艱鉅的工程。一方面要給青年學生的個人諮詢提供一個便捷、即時、私密、有效的交互平臺,另一方面要通過堅持不懈的理論傳播,讓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等在青年的心靈和腦海中從晦澀難懂變成耳熟能詳,從莊重呆板變成和藹可親,讓青年感受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之真、精神之美,強化渠道信任。

話語轉換,讓馬克思主義入耳入心。作為伴隨著網絡時代成長起來的“強國一代”,對於交流的即時性、互動性、趣味性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瞭解青年所需,才能提供青年所求。一個有效的思想教育過程或理論傳播過程就應該像談戀愛一樣,心有靈犀、會心一笑,用最好的溝通方式,最好的話語呈現,在最恰當的場合提供給對方,才能產生更好的教育效果。這就要求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網絡傳播過程不僅要做到內容高質量,還要用青年喜愛的話語體系,用鮮活生動的語言抓住青年的心,確保青年聽得進喜歡聽。因此,在網絡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要努力把“有意義”的事情做得“有意思”,讓青年學生在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的同時又樂在其中,能充分感受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語言魅力。通過解讀馬克思經典原著中的比喻,本身就能讓青年感受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親和力。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辛辣地諷刺了“貴族們”的掩耳盜鈴行徑,“為了拉攏人民,貴族們把無產階級的乞食袋當作旗幟來揮舞。但是,每當人民跟著他們走的時候,都發現他們的臀部帶有舊的封建紋章,於是就哈哈大笑,一鬨而散”,生動地描述了人民群眾的“火眼金睛”。

議程設置,讓馬克思主義應時應勢。作為大眾傳播學中的重要命題,“議程設置”理論認為大眾傳播往往不能決定人們對某一事件或意見的具體看法,但可以通過提供信息和安排相關的議題來有效地左右人們關注哪些事實和意見及他們談論的先後順序。網絡宣傳教育從本質來說就是傳播活動,有效的傳播要把握信息傳導的過程,一項立體豐滿的網絡思政教育產品會像一次精心設計的旅途,步移景換,處處驚喜。在網絡上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過程中,首先要注意把握理論傳播和教育教學的規律,有計劃、有重點地進行課程設計,努力把理論說透徹、把故事講精彩、把內容做豐富,做到循序漸進、不斷深入。其次要把握關鍵節點,形成關注效應,讓馬克思主義成為青年關注的話題和焦點。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之際,融媒體平臺同步推出的《馬克思是對的》《你好,馬克思》《200歲的馬克思依然年輕》等一系列網絡作品,通過對時代精神的提煉解答理想信念課題,正是加強馬克思主義對當代青年說服力的有益探索和嘗試。同時,針對社會熱點話題和學生的思想疑惑,包括青年成長中遇到的普遍性問題,需要強化理論指導和應用指導,不迴避、不遮掩,確保有聲音、有態度、有回應,通過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主動發聲,提升馬克思主義對當代青年的號召力,不斷增強網絡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吸引力、感染力和美譽度。

直面關切,讓馬克思主義發力發聲。馬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闡明:“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這證明一種科學的理論不光要能認識世界、解釋世界,更重要的是要能解決實際問題;一種理論再正確、再精妙,也要應用於實際、能解決實際問題才能讓人信服。恩格斯也說過:“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結合實際、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永葆活力的源泉。進入新時代,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越發複雜、激烈、尖銳,無論是面對網絡中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的影響,還是現實中虛榮浮躁的不良風氣和精緻利己主義的侵蝕,我們都應該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予以回應,把“問題”和“主義”結合起來,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對重大現實問題和理論問題進行分析,把真正的道理講清楚、講明白。“凡貴通者,貴其能用之也。”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最終要落實到怎麼用上來。因此,在網絡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要堅持問題導向、需求驅動,聚焦大學生思想上的難點、疑點、熱點和痛點,通過網絡平臺讓學生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看待、剖析現實問題,感受理論的魅力,讓青年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產生價值共識和價值認同。

要把外在的教育引導目標,內化為感同身受並身體力行的思想意志與自覺行為,絕非一件易事,不能憑喊破嗓子的一時虛火,而要靠持之以恆的真功巧力。馬克思曾說:“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育傳播中,需要廣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把馬克思主義作為人生理想信念,當成終身事業追求,真正拿起馬克思主義這個指導實踐和批判錯誤思想的銳利武器,為新時代青年心中點亮馬克思主義的燈塔,用網絡充分彰顯馬克思主義理論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