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尊重現實,還是尊重生命?醫藥界「抵制」《我不是藥神》

《我不是藥神》大火特火,開播3天票房達到6.7億,苛刻的豆瓣點評分達到了驚人的9分......這部影片還沒公映就火爆了。這部電影改變自真人真事,實在是太火了。

病人生與死的抉擇、藥販子道德紅與黑的博弈、醫藥公司商業價值的追逐,這些矛盾都在這部現實主義的電影裡面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有一些觀眾一下子就找出了電影中的原型:徐崢扮演的角色“程勇”原型就是最先代購印度“抗癌藥”的“陸勇”,姓名差一個字。而電影中所說的抗癌藥物“格列寧”和現實生活中跨國製藥企業瑞士諾華製藥生產的“格列衛”也是一字之差。

是尊重現實,還是尊重生命?醫藥界“抵制”《我不是藥神》

很多觀眾看了電影,不禁感嘆醫藥公司的暴利,為啥這麼低的成本藥價卻這麼高?而在醫藥界,卻有著另一種說法。

製藥企業就真的是十惡不赦的奸商嗎?

影片中的經典臺詞“我生病吃藥這些年,房子被吃沒了,家人被吃垮了,警察領導,誰家沒個病人,你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嗎”,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而高額的藥費是製藥公司故意抬高的嗎?某臨床主任表示“新藥的研發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藥物從研發,到臨床試驗成本都非常高,製藥公司研製出有效的藥物,為了彌補研發成本,不得不提高售價。”

而根據數據顯示,研發個新藥要投入20億-30億的美元研發成本,這個數字真的很驚人!如果考慮到尊重生命的原則,降低藥價到最低,雖然患者生命得到了挽救,卻失去了製藥公司的發展前景。是尊重現實,還是尊重生命?醫藥界“抵制”《我不是藥神》

而類似《我不是藥神》中的主人公就代表了正義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