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川古城牆:四川唯一的明清石頭城

說起三臺縣,喜愛旅遊的朋友會說這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曾在唐代與成都齊名,享有“川北重鎮、劍南名都”之美譽,擁有先秦時期古郪國遺址——全國四大漢墓群之一的郪江漢墓、國家級水利風景區——魯班湖、四川第二大道觀——雲臺觀、四川第二大杜甫紀念堂——梓州杜甫草堂,以及大佛寺、琴泉寺、鳳凰山城市森林公園、東山公園、小明湖等歷史、人文景點。關心經濟的朋友會說,三臺是四川省人口大縣,城市交通規劃、公共服務、商貿物流、餐飲娛樂水平挺不錯的,但三臺同時也是丘區農業大縣,工業經濟相對薄弱,經濟正處於轉型發展階段,說不定過些時日三臺縣會升級為三臺市。留心教育的朋友會說,三臺基礎教育不錯,三臺中學、蘆溪中學為代表的一批學校不比綿陽城區的學校差。熱愛運動的朋友會說,三臺是四川足球的搖籃,足球氛圍不錯,前幾年還有一支球隊征戰四方。

今天要說的不是這些大家熟悉的三臺名片,而是隱藏在鬧市的一段古城牆。當地人都把這段城牆喚著“潼川古城牆”,因為三臺縣在隋唐為梓州,宋、元、明為潼川府,直到1913年撤府設縣。歷史上的潼川府大致相當於現在的地級市,轄三臺、射洪(、鹽亭、中江、遂寧、蓬溪(今四川省蓬溪縣含大英縣)、樂至、安嶽共8縣。

潼川古城牆:四川唯一的明清石頭城

替換高清大圖

三臺老縣城位於涪江和凱江交匯地帶,現存有清乾隆32-35年(1767-1769)的石砌城牆,其由知縣徐世楹在明代嘉靖牆樓的基礎上培修復建。南門城樓及門洞和東門門洞保存完好,東門城樓新重建。東門至北門段和南門至老西門段的部分城牆保存完好,總長超過2公里。潼川古城牆和江蘇南京明城牆、遼寧興城城牆等,同屬於全國少有的倖存古代石砌城牆。1993年1月,被公佈為三臺縣保,1996年9月,被公佈為四川省保,2013年5月,被公佈為國保。

潼川古城牆:四川唯一的明清石頭城

潼川古城牆:四川唯一的明清石頭城

東門

潼川古城牆:四川唯一的明清石頭城

南門

城牆均用長1.2米,高、寬0.3-0.35米的條石壘砌,一釘石一橫石相間壘砌,全長超過2公里。南門城牆高6米,厚9.8米,城門門洞分內、外洞,外洞高4米,拱跨3米,內洞高4.5米,拱跨3.6米。門洞為縱聯式券拱,內、外門洞間有雙扇鐵皮木質大門,門楣有淺浮雕花卉卷草紋飾。東門結構同南門。各門上均建譙樓,現存南門譙樓,重建東門譙樓。南門譙樓為木結構抬梁式,重簷歇山頂,九架樑前後單雙步梁分心用九柱。面闊五間12米,進深八間6.8米,脊高7.5米,建築面積81.6平米。倖存古城牆被烙上了文革時期鮮明的時代印記,上面陰刻了許多字徑均在1米以上標語。標語有——東門: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南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毛主席萬歲”“毛澤東思想萬歲”“1967.5.10”“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萬歲”等等。

潼川古城牆:四川唯一的明清石頭城

潼川古城牆:四川唯一的明清石頭城

如今,涪江岸,凱江邊,除明清古城牆外,三臺城區還有較大面積的古樸老街留存。分別以南外街、江西街、陡坡子巷、下南街、皂角城、環城路等地方為核心,成片的川西民居帶著滄桑的面孔靜默在城牆周圍。會館、茶店、藥鋪,酒肆、旅社、戲臺、院落、鬧市、深巷……

潼川古城牆:四川唯一的明清石頭城

潼川古城牆:四川唯一的明清石頭城

潼川古城牆:四川唯一的明清石頭城

潼川古城牆:四川唯一的明清石頭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