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五峯縣,原稱長樂縣,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湖北省五峰縣,原稱長樂縣,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隸屬湖北省宜昌市,位於湖北省西南部,總面積2372平方公里,總人口21萬。先後榮獲中國名茶之鄉、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等榮譽稱號。

一、歷史沿革

1、五峰秦朝時屬黔中地。漢朝時隸屬武陵郡。

2、元至正初置五峰石寶長官司,明洪武十四年(1381)廢。永樂五年(1407)復置,屬容美宣撫司。清雍正十三年(1735)改置長樂縣,屬宜昌府。

3、1914年因與福建、廣東兩省長樂縣重名,改名五峰縣。

屬湖北荊南道。以五峰山為名。1921年屬湖北荊宜道。1932年直屬湖北省。

4、1949年屬宜昌專區。1984年改置五峰土家族自治縣。1993年撤宜昌行署及省管宜昌市,合而設市,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隸屬宜昌市。

二、名勝古蹟

湖北省五峰縣,原稱長樂縣,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1、柴埠溪國家森林公園。位於五峰士家族自治縣境東部,公園分為罈子口、大灣口、蛟口、內口、斷山口五大景區,景色均勻分佈於流長近30公里,面積近70平方公里的柴埠溪兩岸,有已命名特景120處。

湖北省五峰縣,原稱長樂縣,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2、後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五峰縣城西南30公里處,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20多座,最高峰海拔2252.2米。保護區總面積40168公頃,活立蓄積量150萬立方米以上,境內薈萃有野生維管植物2087種,分別佔湖北省總數的37.7%和34.3%;擁有國有珍稀瀕危保護植物29種。

湖北省五峰縣,原稱長樂縣,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3、白溢古寨。位於湖北省五峰縣城北10.5公里處,山脈100平方公里有餘,頂部平夷,面積約8平方公里。山體獨立,四周皆為千丈岩石絕壁,唯南北兩路可至峰頂。整個山體至下而上又形成兩級陡壁。第一級陡壁上為面積12平方公里的白溢山寨,是數千年來土家人擁寨而守的聚居地。

湖北省五峰縣,原稱長樂縣,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4、長生洞。位於縣城東南3公里處的天池河左岸,全長約4公里。整個溶洞分為七大景區,即春和樓、仙人坡、靈隱宮、長廊、天台、凱旋門、冬宮。春和樓位於進洞口處,左旁為岩漿凝成和各種形體,似千尊佛像,稱為千佛壁;千佛壁下,有文相巖、武士塔、石獅、蓮蓬塔、鷹子巖、金沙灘等景觀。

湖北省五峰縣,原稱長樂縣,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5、興文塔,又名示塔。建於清同治九年,位於五峰縣五峰鎮香東村十五組。該塔青磚、石條砌築,七層六面塔剎組成,座東南面西北310°,通高22.38m,主塔佔地53平方米,底層高5m,六面各寬4m,壁厚1.70m。塔門高2.3m,寬1.10m,門柱木質打磨成長條方型,兩門柱正面鐫刻:“雲梯直上欣題雁,天闕遙開穩步鰲”對聯,橫批“興文塔,側刻有建塔時間,二層東西南北四間,三層南北兩間有直徑0.70的拱頂窗,塔頂為鋼混凝結構(維修後),篆頂,塔剎合金鑄造,寶瓶狀。2008年3月被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