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信天創投蔣宇捷:區塊鏈項目今年融股權的機會更大|鏈捕手

專訪信天創投蔣宇捷:區塊鏈項目今年融股權的機會更大|鏈捕手

春節期間,許多投資人猛然發現自己被「古典」了。可當他們足夠重視這個新行業時,卻發現純靠資本開路的方式,在區塊鏈「老人們」積累的資源和認知面前收效甚微。

01

區塊鏈投資現狀

鏈捕手:「古典投資人」進軍區塊鏈一直是大家關心的話題,現如今您有看到更明顯的趨勢嗎?

蔣宇捷:最近在很多區塊鏈的行業活動上,常能看到一些傳統知名基金合夥人的身影。他們願意進場是看到這個行業的前景和機會,都想開始積極佈局,今年下半年可能會有大量機構進入這個市場。

但是目前大部分傳統基金還是動作小、顧慮多。他們在早期募資時講的是傳統領域的投資策略和佈局,LP也是基於這個做的決策。區塊鏈作為全新的領域,還存在著法律風險、資產急劇變化等不確定性,很多LP至今也沒有認可這樣一個新方向。很多基金雖說有些嘗試,其實是GP拿自己的錢成立小的Fund,然後去試水一些好項目。通過這些投資逐步去獲得行業資源和理解,再回過頭在基金裡平行投資區塊鏈的股權項目。

鏈捕手:還是能看出傳統基金品牌在區塊鏈世界裡的影響力,再加上這些嘗試和佈局是否能快速扯開區塊鏈行業的口子?

蔣宇捷:雖然邏輯是通過試水逐漸獲得行業資源和理解,但大部分傳統VC都沒有實際投太多項目,很多隻投資了一兩個,也沒有辦法和更多一線創業者交流。而這個行業變化太快,新項目、新技術、新的融資和產品運營方式層出不窮。如果參與的少,就容易產生認知和理解上的差距,這可能是傳統VC在區塊鏈行業銜接上最欠缺的一點。

區塊鏈投資還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圈子,很多資源掌握在幣圈和鏈圈的老玩家手中。目前這個階段項目要去融資,更多要找行業裡的資源加持,比如交易所、錢包、公鏈等。傳統基金幾乎沒投,或只有少量佈局,很難建立一個生態化的系統。而Token Fund能幫項目更快完善生態,更快上線交易所。傳統VC的品牌在區塊鏈行業裡,還置換不出來項目需要的資源,缺少佈局的話,單靠資金優勢來競爭會很困難。

鏈捕手:在您看來,之前Token Fund能夠建立起自己一定壁壘的深層原因是什麼?

蔣宇捷:這個行業馬太效應特別明顯,和傳統投資市場完全不同。因為數字資產的流動性很強,很多Token投資後能快速在交易所退出,然後又能夠利用退出資金進行循環投資。這個在傳統投資上很難看到,比如互聯網的早期投資到退出通常要花三到五年的時間,在相當長的週期內無法進行循環。

但對於Token Fund而言,流動性強、變現快、基金可以快速做大。目前行業處於早期,優秀人才和資源集中在頭部項目。只要不斷投資這些優秀人才,就可以拿到圈子裡最頂尖的一批資源,這要遠遠超過股權投資的放大效率。

鏈捕手:Token Fund自己摸索出的投資模式現在也被傳統投資機構學習,機構的LP們接受快嗎?

蔣宇捷:Token Fund的投資模式雖然簡單,但數字貨幣不夠穩定,基金透明性不夠都是LP眼中重要的隱憂。如果募資完成,什麼時候投和退、中間的管理和監督都沒有準則。很容易出現老鼠倉,GP賺錢,LP只分得很小的收益,甚至被瞞報成虧損。

數字資產會是未來很重要的資產,大量傳統金融機構會把它作為另類投資的一個部分進行佈局,有時會選擇把錢交給Token Fund去管理。這個行業目前更多是基於人與人的信任關係,但只有靠機制和信任加起來才能保證一個行業的透明化和規範化。

鏈捕手:您覺得傳統金融的錢要入場的話,選擇什麼樣的機構合作最合適?

蔣宇捷:最重要的是看機構的管理人,第一他的投資策略有沒有清晰和明確的打法,第二是他過往的投資記錄和案例,第三大家要有一個基於合作的信任關係。我們在國外看到很多母基金,會去投的基金都是自己長期信任與合作的朋友,靠信任關係維繫投資關係,而且國外基金相對來說比國內的會有更高的格局。

鏈捕手:更高的格局體現在哪些方面?和國內基金在操作手法上有明顯差異嗎?

蔣宇捷:國外的Token Fund大部分都很自律,儘量去透明化和規範化,迎合監管機構的監督,同時嘗試定期引入審計機構,將基金透明性報告反饋給LP。只有越來越合法化、透明化和規範化,經歷這樣一個更長期優化的過程,未來才能做出大基金。

而且國外的基金其實不光靠信息和資源去賺錢,更多時候靠策略賺錢。現在國內很多Fund還是依賴資源帶來的好項目,但未來好項目競爭會越來越激烈,這種情況下要賺錢需要一二級市場聯動。投資一級市場,也需要有二級市場的團隊。

這樣,第一保證所投項目能夠以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合理的價格退出;第二即使沒有可投項目,能夠憑藉分析潛力、價值和各種數據信息,在二級市場做一個合理和長線的佈局。基金自己的二級市場團隊可以對項目進行退出管理,也可以做高頻的量化交易,不同的策略結合起來能夠獲得更大的收益。

02

投資邏輯與趨勢

鏈捕手:您對今年區塊鏈投資市場有著什麼樣的判斷?

蔣宇捷:我認為Token在目前的市場,尤其是大量應用類項目其實融不到太多的錢,反而去找VC拿錢會更容易,我會鼓勵所有區塊鏈項目儘量去融股權。

鏈捕手:用股權投資區塊鏈項目的機構,是不是都希望換成同比例的Token?

蔣宇捷:首先,不同的投資人有不同的策略。 尤其是一些大的基金,不太在乎財務收益,更在意產業上的協同和佈局,不在乎賬面回報也不會拿Token;

其次,即使想要 Token,給到的比例也不一定是直接對應股權比例。行業採用比較多的做法是團隊在基金會有 20%的份額,這 20%會映射公司 100%的股權,再按比例對應給到投資人Token。

鏈捕手:除了應用類的項目,您對投資公鏈有什麼標準和看法?

蔣宇捷:公鏈現在的競爭已經上升到了非常高的程度,出現優秀的新項目難度很大,最厲害的投資人已經基本上都在進行一些底層佈局。

公鏈需要讓大家相信這件事能做起來,願意使用和提供各種支持。普通團隊沒有行業沉澱,做起來難度很大。我認為從聯盟鏈轉到公鏈,是一個不錯的途徑和方式。聯盟鏈一直存在的問題是類似於項目外包,難以規模化,營收上漲緩慢。但聯盟鏈有底層核心技術,在行業裡有各種各樣的資源和應用,做公鏈相對來說有比較好的想象空間。

鏈捕手:投後管理上有沒有遇到在傳統市場沒有過的挑戰?

蔣宇捷:很多項目的進展不透明,信息過於分散,確實可以再完善投後系統,定期讓項目方提交一些信息,從而形成投資報告。

行業也需要基礎設施,比如類似Daico的平臺,實時去動態監督項目的進展和財務情況,然後決定是否支付後面的資金。還有很多項目想做一個項目進展的彙總平臺,但信息太過於分散,還沒有一個平臺能讓項目方都主動去發佈信息。當然還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去抓取一些進展,這些平臺會有存在的機會。

鏈捕手:您認為下半年區塊鏈行業會有哪些可能爆發的機會?

蔣宇捷:第一個機會就是存儲能力的成熟,區塊鏈技術要和文件系統結合在一起,比如存儲電子病歷、合同、視頻或語音等等。預計今年底到明年上半年,當文件能存儲在分佈式的網絡上時,基於文件存儲的應用可能誕生大用戶流量級別的產品;

第二個機會是數字法幣,很多國家政府在落地開發基於自己國家主權的法定數字貨幣。一旦開發出來,可以和行業應用深度綁定,像金融場景的機會就有借貸、理財、支付和保險等。這可能是一個長遠的機會,需要2-3年的時間,在數字法幣之下,信息流通和資產流通的效率更高,兼具合法性效應。

第三個機會是Token Fund爆發,如果國內外的監管機構明確態度,行業基礎設施也逐漸成熟,大量的錢會向頭部基金集中。

鏈捕手:市場上Token Fund也是如雨後春筍,對於新生的、小的Fund應該怎麼做?

蔣宇捷:一定要有差異性的打法,只是跟隨大家,靠差不多的資源、信息和統一的投資邏輯,很難脫穎而出。差異化的打法包括:能否建立一些獨特的行業優勢和生態設施,或者有一些獨特的項目來源和渠道,跟大產業機構或者上下游機構有深入的合作,在某些特定行業有獨特的資源,或者有一個聚焦的特別場景。和小VC的處境很像,聚焦細分行業,理解的更深刻,資源更廣泛,才有更多合作的機會。

鏈捕手:您覺得隨著Token Fund的發展,有沒有可能取代傳統VC的投資模式?

蔣宇捷:我認為傳統的VC還一定會存在,因為區塊鏈和數字貨幣可以理解成現實世界的映像,它可以有一一對應的關係,但不是說所有的資產都能夠上鍊存在。哪怕以後監管認可ICO的形式,像證券類Token也還會是敏感的話題。如果要去融資的話,對大部分普通投資人來講,還是有很多的風險。

最終,ICO只會開放給小部分的項目和人。傳統股權市場會存在,數字資產交易也會存在,但更多時候還是一個相互去融合和平行的關係。數字資產融資不是萬能的,不會適用於所有領域、項目和投資機構。

鏈捕手:您的基金在區塊鏈和傳統世界裡的連接點是什麼?

蔣宇捷:我們主基金的策略是投資技術驅動的產業,因為中國的各個行業都有通過科技手段去提升效率的訴求和動力。技術總在不斷進步和變化,像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和區塊鏈等都是工具。區塊鏈包含技術和金融的部分,我們本身就看中金融科技,有一些較為前沿的理解。

我們投資的項目要有比較明確的用途,更多是偏實業、與產業結合緊密的應用。它自己可以有很多用戶和營收,Token機制能夠激勵用戶活躍度,跟大量只是為了發幣的項目出發點本身就不同。而且設計這樣的模式,很多時候也不一樣要發幣和上交易所。我們還是認為今年融股權機會更大,鼓勵自己投資的大部分項目去融股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