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平:中國虛假貿易與跨境資金流動的探討和估算

20多年來人民幣兌美元升值時,中國出口量不降反增,貶值時出口量不增反降,這種異常現象的產生是由於虛假貿易的規模影響了出口數據:人民幣兌美元升值時,升值預期使得跨境資金通過虛假貿易大量流入,因此出口量不降反增;貶值時,貶值預期使得“熱錢”流入減緩甚至流出,因此出口量不增反降。以上解釋在學術界有一定的共識,但在虛假貿易的具體規模估算方面仍缺乏共同認可的研究。

目前中國大陸的外貿統計體系存在著諸多問題,如大陸對香港特區的進出口值與香港對大陸的進出口值不相符;大陸對香港的貿易順差在大多數年份均超過大陸的總貿易順差等等。這些問題是“熱錢”缺乏約束地進出中國境內的表現,會對中國的流動性控制、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有效性以及宏觀經濟的發展等產生不利的影響。

因此,找出跨境資金流動的方法、渠道,準確估算其規模,有的放矢地解決中國貿易統計體系中的問題,才能對“熱錢”流動加以管控,從而提高中國貨幣政策的自主權和有效性。由於目前中國資本和金融項目尚未完全開放,跨境資金繞開開放的項目,流入中國的主要渠道為經常項目賬戶。本文試圖揭示跨境資金是如何通過貿易項目流入和撤離中國境內的。

基於1989~2014年中國大陸公佈的進出口貿易數據和香港特區公佈的香港與中國大陸之間26年來的貿易數據,本文擴展了張光平(2014)的結果,對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前後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前後中國虛假貿易數據進行系統的探討和分析,從而得出金融危機前後中國貿易虛假程度的變化值,進而獲得20多年來跨境資金通過貿易渠道流出和流入中國大陸的規模。

本文的結構如下:

第一部分介紹和比較1990年以來中國進出口貿易的數據和香港特區公佈的與大陸的貿易數據及相關問題;

第二部分介紹中國大陸從特殊貿易伙伴“中國”的進口額度並探討該特殊夥伴對中國進出口總額的影響,並基於近年來虛假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結果對大陸與香港貿易順差超過大陸總貿易順差進行解釋;

第三部分簡單討論如何估算中國20多年來虛假貿易的方法;

第四部分利用李東平(2008)的分析模型分別估算1990年以來中國大陸與香港特區虛假貿易規模、大陸與香港外其他國家和地區虛假貿易的規模;

第五部分介紹“初級”虛假貿易的概念和總虛假貿易的規模及分佈;

第六部分利用本文模型著重分析和判斷1990年以來中國真實進出口和貿易順差的增長情況,並對近年來中國虛假貿易的規模和中國真實出口和進口的同比變化幅度進行合理判斷;

最後一部分是總結。

一、中國大陸進出口數據和香港公佈的與大陸貿易數據及相關問題

基礎數據是所有分析研究的起點,在分析中國貿易虛假程度之前,我們可以從大陸總貿易數據和香港公佈的與大陸的貿易數據中發現諸多問題。

(一)中國大陸進出口數據及相關問題

表1給出了1989~2015年上半年中國大陸出口、進口、貿易順差和大陸與香港的相關貿易數據。表1顯示,從1989~2015年上半年的26年半間,僅1997年、1998年、2006~2009年及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的7年半時間,大陸與香港特區的貿易順差佔大陸總貿易順差比重在0~100%之間的基本合理範圍內,其它17年大陸與香港的貿易順差遠大於大陸總貿易順差,且1989年和1993年兩者方向恰恰相反,前者為順差而後者卻為逆差。考慮到香港人口和經濟規模相對較小,1997年和2014年大陸與香港的貿易順差超過大陸總貿易順差90%實際上也不夠合理。

张光平:中国虚假贸易与跨境资金流动的探讨和估算

香港多年來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的比重不到0.4%,進出口貿易不到3%,然而大陸與其貿易順差額卻在絕大多數年份超過大陸總貿易順差總額,甚至1990年以來有5年超出一倍以上。這些數據表明,大陸的貿易數據、特別是與香港特區的貿易數據存在嚴重的問題。

(二)香港特區公佈的與中國大陸公佈的雙方貿易數據對比

中國大陸公佈的與香港貿易數據和香港公佈的與中國大陸的貿易數據除有一定幅度的誤差外,應該與香港自大陸的進口數據相當,但事實上雙方公佈的相應數據卻存在著巨大的差異。表2給出了1989~2015年上半年香港政府統計處公佈的香港從大陸的進口和向大陸的出口數據及與表1給出的大陸與香港貿易數據的差異。從香港特區公佈的與中國大陸進出口貿易數據及與大陸公佈的相應數據對比可以看出,1989~2005年上半年香港公佈的從大陸的進口數據遠超於大陸公佈的對香港的出口數據;2006~2015年上半年,大陸公佈的對香港特區的出口數據又遠大於香港公佈的香港從大陸的進口數據。從數據的變化可以直觀看出,2006年以來大陸向香港的出口開始超過香港從大陸的進口,背後的原因是2005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之前跨境資金主要通過壓低中國出口的方法撤離大陸,而2005年後卻通過抬高出口流入大陸。兩地貿易數據的背離是造成大陸與香港特區總貿易數據異常的主因之一,是跨境資金流出和流入所致。

(三)港對大陸出口與大陸自港進口也存在明顯的差異

大陸向香港的出口與香港自大陸的進口出現巨大差異的同時,大陸自香港的進口與香港對大陸的出口間也存在明顯的差異。從表2可以看出1989~2015年上半年,除1996~1998年的這3年大陸自香港進口略低於香港對大陸出口外,其它年份大陸自香港的進口皆顯著大於香港對大陸的出口,特別是2002~2009年大陸從香港的進口超過香港對大陸的出口一倍多,2010~2014年前者更超過後者兩倍多,以上數據的不吻合再次表明兩地進出口貿易數據存在嚴重的差異。

张光平:中国虚假贸易与跨境资金流动的探讨和估算

(四)大陸與香港貿易數據和香港與大陸貿易數據間巨大差異簡析

除統計誤差外,大陸對香港的出口數據應與香港自大陸的進口數據大體吻合,不應存在特別大的差異。然而表2顯示,1989~2001年的11年間前者平均僅為後者的55.1%,而2010~2014年前者累計超過後者32.6%。進一步對比發現,1990~2000年香港公佈的從大陸的進口與中國大陸公佈的大陸對香港的出口差額總體呈現上升趨勢,從36.7億美元上升到了468.9億美元;而從2000~2005年,兩者的差異卻持續顯著縮小。這些差額的變化與2002年境外人民幣匯率預期從貶值轉向升值密不可分(張光平,2014)。當本幣貶值預期出現時,境外投資者通過壓低出口或者抬高進口達到將收益撤離的目的;而當本幣升值預期出現時,境外投資者通過抬高出口或者壓低進口達到將境外“熱錢”導入境內的目的。表2給出的大陸對香港的出口(A)與香港自大陸的進口(C)差額(A-C)從2000年開始持續縮小,而且到2006年首次出現正數16.9億美元,2007年到達金融危機前的最高峰141.3億美元,這正好表明從2000~2005年通過虛假貿易渠道流出中國的跨境資金額持續減小,在金融危機前的2006年跨境資金通過虛假貿易渠道從流出變為流入,並在2007年流入達到了危機前的最高峰。

(五)香港貿易數據與中國大陸相應數據間巨大差異的主因

香港在國際經貿方面有著豐富的國際經驗,其貿易數據更符合國際慣例,準確率也應高很多。因此我們可以將表2給出的香港自大陸的進口及香港對大陸的出口數據視作大陸對香港的出口和自香港的進口的真實數據。將表2給出的香港公佈的自大陸的進口數據“取代”表1給出的大陸公佈的對香港的出口數據(即剔除表1中的“初級”虛假出口數據);同時以表2給出的香港公佈的對大陸出口數據“取代”表1中大陸公佈的自港進口數據(即剔除表1中的“初級”虛假進口數據),即可獲得1989~2015年上半年中國大陸較為真實的總出口和進口數據(見表3)。

张光平:中国虚假贸易与跨境资金流动的探讨和估算

表3給出的中國大陸與香港貿易順差佔總貿易順差的比例與表1相比更為合理:表1給出的比例中,僅有6年的數據在0~100%之間,屬於較為合理的區間,而表3較為合理年份增長到了20年,不合理年份僅為2003年和2004年及2010~2014年的7年,清楚地證明了剔除“初級”虛假貿易數據方法的合理性。

(六)大陸與港貿易數據差錯的主要企業類型

大陸與香港特區巨大虛假貿易主要存在於哪些性質的企業?仔細觀察國家海關總署公佈的按企業性質分類的進出口額與大陸對港貿易數據,可以發現從中國大陸總貿易順差中減去國有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貿易順差後剩餘的其他企業貿易順差與大陸對港貿易順差走勢驚人的一致。圖1給出了2003~2015年上半年中國大陸除外資企業和國有企業外的其他企業貿易順差和大陸與香港特區貿易順差額的走勢。圖1顯示,自2003年以來,大陸與香港的貿易順差同與大陸除外資企業和國有企業外的其他企業的貿易順差在2005年、2007年、2009~2013年間幾乎相同,兩者相差不到10%,其他年份的差異也相當小,2003~2014年的12年兩者累計差額683.4億美元,差異僅佔大陸與香港累計貿易順差的2.8%。大陸與香港特區間的貿易順差額同與大陸除外資企業和國有企業外其他企業的貿易順差額10多年來如此相近,這難以用巧合來解釋,表明大陸與香港特區虛假貿易主要是通過與大陸除外資和國有企業外的其他企業來進行的。

张光平:中国虚假贸易与跨境资金流动的探讨和估算

圖1 2003~2015年上半年中國大陸與香港特區貿易順差和

大陸除外資企業和國有企業外的其他企業貿易順差對比

二、香港源自大陸的對大陸轉口貿易與大陸從“中國”的進口

(一)中國從“中國”的進口介紹

筆者在10年前開始研究中國貿易數據時發現,中國有一個非常特殊的貿易伙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海關總署近年來用“中國”代表該特殊貿易伙伴。為了方便起見,下文我們用“中國”代表該特殊貿易伙伴)。具體來說,2001年中國大陸從“中國”的進口額還僅有86.7億美元,然而從2001~2008年7年間該數據迅速增長到了924.6億美元,7年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40.2%,比同期中國出口和進口的年均複合增長率27.2%和24.6%分別高出13和15個百分點;2008~2013年大陸從“中國”的進口額仍然保持了兩位數的年均增長率11.2%,2013年該進口額更是高達1 575.4億美元,超過當年大陸自美國和臺灣省的進口額,成為當年大陸僅次於韓國和日本的第三大進口“國”;2014年雖然自“中國”的進口出現了2001年以來的首次減少,為1 448.4億美元,但仍然超過同年自美國和臺灣省的進口額,保持大陸第三大進口“國”的地位。

(二)香港自大陸的轉口貿易額與大陸從“中國”進口額比較

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的數據顯示,香港特區對大陸的貿易中最重要的是轉口貿易,2003~2014年間香港對大陸的轉口貿易額從7 057.9億港元增長到了19 558.2億港元,與相應年份香港自大陸的總進口額相當。香港對大陸的轉口貿易事實上包括香港源自大陸、美國、日本、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的進口,通過香港包裝後再向大陸出口的轉口貿易,這種貿易形式近年來佔據兩地貿易的最大份額。這種將其他國家和地區通過香港轉口的向大陸的出口也記作大陸自香港的轉口進口的統計方法,與國內的外貿統計方法不一致。按照國內的外貿統計原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產品通過香港出口到大陸的貿易,並不計作香港對大陸的出口,而記作轉口出口。大陸從“中國”的進口額理論上應該相當於香港源自大陸的產品向大陸的轉口貿易額。圖2給出了2003~2014年間兩者的金額比較。

圖2顯示,2003年,大陸自“中國”的進口還低於香港源自大陸的向大陸的轉口貿易額12.9億美元,然而從2004~2013年,前者卻持續超過後者,而且超過的額度持續上升到了329.6億美元,2014年前者超過後者的額度下降到了2013年一半的水平,為165.9億美元。從2004~2007年,前者超過後者的幅度從10.92%持續上升到了27.5%;2007~ 2010年,前者超過後者的幅度又持續下降到了17.5%;2010~2013年前者超過後者的幅度重回26.5%,而2014年卻下降到了12.9%的低位,顯示前者超過後者的幅度與人民幣兌美元升貶值有關。結合表2數據,儘管大陸自“中國”的進口與香港源自大陸產品向大陸的轉口貿易額非常接近,但是大陸自“中國”的進口與香港源自大陸的轉口貿易間的差額應該是虛假貿易。

张光平:中国虚假贸易与跨境资金流动的探讨和估算

圖2 2003~2014年香港源自大陸產品向大陸的

再出口額與大陸從“中國”的進口額比較

(三)剔除大陸從“中國”的“初級”虛假進口對中國進出口的影響

從表3給出的中國大陸總進口中剔除相應年份中國大陸自“中國”的進口額,我們可以得出1989~2015年上半年中國總貿易、與香港的貿易及與香港外其他地區的總貿易順差及佔比數據,結果如表4所示。

张光平:中国虚假贸易与跨境资金流动的探讨和估算

相對錶3來說,表4給出的大陸與香港貿易順差佔大陸總貿易順差比例更為合理:從1989~2010年及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間,中國大陸與香港的年度貿易順差佔中國貿易總順差的比重皆介於0到100%之間,合理年份提高到了24年,年均58.9%,屬於較為合理的區間;同期大陸與香港以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年度貿易順差佔總貿易順差的比重也皆位於0到100%的合理區間,年均41.1%。雖然2011~2013年中國大陸與香港的貿易順差佔中國大陸總貿易順差的比重仍然超過100%,但超出的幅度卻較表3降低很多,同期大陸與香港以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順差佔中國大陸總貿易順差雖仍為負數,但低於0的幅度也比表3中的數據顯著下降,表明從表4中剔除大陸從“中國”的“初級”虛假進口方法的合理性。

(四)基於虛假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結果評價近年來中國虛假貿易

張光平(2014)的研究數據顯示,2012年1月到2014年6月,人民幣國際支付佔比持續顯著低於相應的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世界佔比,2012年和2013年前者月均分別僅為後者月均的37.3%和45.3%;更新張光平(2014)的數據後可得2014年前者月均為後者的62.6%。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佔世界貿易比重顯著超過相應的跨境支付的世界佔比,意味著有可觀份額的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並沒有相應的國際支付,即為虛假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

基於張光平(2014)對近年來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月度數據和其他相關數據,張光平(2015)估算出2012~2014年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虛假額分別為2 913.1億美元、3 857.4億美元和2 932.1億美元,分別佔當年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比重為62.6%、51.6%和27.5%。如果假設2011年人民幣國際支付月均世界佔比為2012年月均佔比的六成,那麼2011年虛假人民幣跨境結算額為2 260億美元,佔當年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總額的比重為70.1%。

假設虛假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進口與出口比例與當年人民幣總結算中的進口與出口比例相同,利用張光平(2015)對2011~2014年人民幣進口和出口結算比例2.06、1.21、1.58和1.40,可以計算出2011~2014年虛假人民幣跨境出口額分別為739.4億美元、1 318.5億美元、1 493.9億美元和1 222.0億美元,相應的虛假進口結算額分別為1 520.6億美元、1 594.6億美元、2 363.5億美元和1 710.0億美元,進而可以獲得這些年由於虛假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對中國總貿易順差的貢獻分別為-781.2億美元、-276.2億美元、-869.6億美元和-488億美元。利用這些結果,表4中總出口和總進口等數據將發生明顯的變化,從而2011~2014年大陸與香港貿易順差佔大陸總順差比重將分別下降到79.8%、92.6%、97.5%和73.9%,相對錶4更為合理。

三、中國大陸虛假貿易分析方法討論

多年來境內外探討中國虛假貿易的研究不少,然而建立專門數學模型系統估算虛假貿易規模的研究卻並不多。李東平(2008)基於中國大陸2001~2007年的總進出口貿易數據,利用2003年和2004年中國出口和進口平均比例作為基準,建立了估算2005~2007年間中國虛假貿易範圍的數學模型;張光平(2012)將李東平(2008)的結果擴展到了2011年。李東平(2008)考慮到2002年境外人民幣升值壓力產生以來的虛假貿易,卻未考慮到2002年之前跨境資金通過虛假貿易撤離中國的另外一種對稱情形,同時也未利用香港政府公佈的相關數據,因此不夠系統全面。張光平(2014)利用了香港相關數據,但研究時間跨度仍不夠長。

本文利用李東平(2008)的模型,來研究各年份出口與進口的比例,表5給出了相應的參數。表5顯示,中國大陸總出口與總進口比例1998年達到最高峰1.5617之後開始持續下降,並於2004年達到了金融危機前的最低點1.183 7;2004~2007年大陸總出口與總進口比例重新達到了新的峰值1.3954;2007~2011年大陸總出口與總進口比例又達到了新的低谷1.1503;2011~2014年再次回到了1.416的較高水平;在大陸總出口與進口比例漲跌反覆的同時,大陸對香港的出口與大陸從香港的進口比例卻從1989~2015年上半年保持了持續顯著增長的態勢,僅在2005年略有減緩之外,其他年份皆保持了持續增長的態勢,顯示出兩地貿易數據剔除“初級”虛假貿易數據後仍然存在嚴重的問題;大陸與香港外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總出口與總進口比例相對穩定,表明大陸與香港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虛假貿易問題並不如大陸與香港之間的虛假貿易問題嚴重。

四、中國大陸20多年來虛假貿易估算

(一)中國大陸與香港特區的虛假貿易額估算

由於境外人民幣升值預期初現於2002年(張光平,2012),我們選擇表5給出的2002年前兩年,2000年和2001年大陸與香港出口與進口比例的平均值13.317為基準比例較為合理。利用李東平(2008)虛假貿易估算方法,可以計算出1989~2015年上半年中國大陸與香港真實貿易順差下限、上限、順差上下限平均值、真實出口、真實進口、抬高出口相應的虛假出口額、壓低進口相應的進口額及相關佔比。

张光平:中国虚假贸易与跨境资金流动的探讨和估算

1989~1992年間,大陸與香港的出口被壓低的額度從67.0億美元上升到了304.1億美元,同時進口被抬高的金額從5億美元上升到了22.8億美元;1992~ 2000年間被壓低的出口金額從304.1億美元持續下降到了15.9億美元,進口被抬高的金額從22.8億美元持續下降到了1.2億美元,顯示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前後在境外人民幣貶值預期下跨境資金通過壓低出口的同時抬高進口而流出中國;2001~ 2008年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特別是2002年黨的十六大召開宣佈中國繼續對外開放,境外人民幣貶值壓力逐步減弱以至消除,升值壓力也在2002年第四季度首次出現而且持續增強,導致出口從壓低轉向了抬高,抬高的出口金額從14.2億美元持續上升到了608.1億美元,同時進口從抬高轉向了壓低,壓低進口的額度從1.1億美元持續上升到了45.7億美元,表明全球金融危機前跨境資金通過抬高出口的同時壓低進口流入的額度持續增加;雖然2009年抬高出口的額度比2008年有所下降,但是從2009~2014年重回持續上升態勢;2009年壓低進口的額度也比2008年有所下降,但是同樣從2009~2014年重回持續增長態勢。這些結果與表2給出的同期大陸與香港進出口貿易差額趨勢基本一致。

(二)大陸與香港外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估算虛假貿易額和總虛假貿易額

同理,根據表5給出的2000年和2001年大陸與香港外國家和地區出口與進口的比例平均值0.961 5和李東平(2008)的估算方法,我們可以類似地計算出1989~2015年上半年中國大陸與香港外國家和地區真實貿易順差下限、上限、順差上下限平均值、真實出口、真實進口、抬高出口相應的虛假出口額、壓低進口相應的進口額及相關佔比。

估算結果顯示,1990~1993年間大陸與香港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壓低出口額僅從38.8億美元上升到了160.8億美元,佔同年大陸與香港外總出口比例從10.9%提高到了23.1%;1993~1998年間大陸與香港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壓低出口額從160.8億美元下降到了24.8億美元,佔同年總出口比例也從23.1%下降到了1.7%;1998~2004年間大陸與香港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總體抬高出口金額從24.8億美元持續上升到了374億美元,佔出口比重達到了7.6%;2004~2006年間大陸與香港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抬高出口額從374億美元快速下降到135.2億美元后,轉為抬高出口76.1億美元,佔同年總出口比例也達到了0.9%;2006~2008年,抬高出口僅為持續提高到了374.7億美元,佔相應的出口比重也提高到了3.0%;2009年抬高出口額大幅度下降到了44.8億美元,佔相應的出口比重也下降到了0.4%;2010~2014年大陸與香港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抬高出口重新回到了壓低出口,反映2010年境外人民幣兌美元總體貶值的市場趨勢。

如上所言,表5給出的大陸與香港的出口與進口比例和大陸與香港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出口與進口比例顯示後者比前者要平穩得多,表明大陸與香港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對中國總貿易順差的貢獻較低,虛假貿易程度也較低。

(三)中國大陸總估算虛假貿易額及分佈

將前文估算出的1989~2015年上半年中國大陸與香港特區及與香港外國家和地區的主要估算結果相加,可以得出這些年中國大陸與香港和與香港外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彙總結。1989~2000年大陸與香港以壓低出口為主的虛假貿易總額高達2 263.1億美元,佔大陸與香港的貿易比重從28.1%,佔同期大陸與香港貿易順差比重35.7%,同期大陸與香港的虛假貿易佔大陸總虛假貿易的平均比例為81.2%;2001~2008年,大陸與香港轉為以抬高出口為主的虛假貿易額高達2 585.7億美元,佔大陸與香港的貿易比重24.0%,佔同期大陸與香港貿易順差比重26.0%,同期與香港的虛假貿易佔總虛假貿易的平均比例下降到了27.3%;2009~2014年,大陸與香港的虛假貿易佔大陸與香港的貿易比重從24.0%上升到了41.6%,同期大陸與香港的虛假貿易佔總虛假貿易的平均比例重回38.7%。大陸與香港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虛假貿易佔相應貿易比重遠低於與香港的相應比例,各種佔比皆不到9%,表明香港是大陸虛假貿易的主要源頭。

五、1989~2015年上半年中國總虛假貿易額及分佈

根據估算出的中國大陸與香港及香港外其他國家和地區虛假貿易額實際上是基於剔除“初級”虛假貿易後的中國總出口貿易,利用李東平(2008)的模型估算出的虛假貿易結果,而並不是20多年來中國總的虛假貿易結果。每年總的虛假貿易額應該是表1到表4給出的“初級”虛假貿易加上估算出的虛假貿易額。

(一)“初期”虛假貿易額計算

表4中給出的國內總出口和總進口額是扣除“初級”虛假貿易後的總出口和總進口。因此用表4給出的國內總出口和總進口額減去表1給出的相應的總出口和總進口即為每年中國總的“初級”虛假出口和進口;表2給出的大陸向香港出口與香港自大陸進口差額和大陸自香港進口與香港對大陸出口分別代表大陸與香港的“初級”虛假出口和進口額,兩者的差額與兩者差額之和分別為大陸與香港的“初級”虛假順差和“初級”虛假貿易額。

(二)中國總虛假貿易及分佈

如上大陸與香港“初級”虛假貿易和大陸與香港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初級”虛假貿易額加上估算出的虛假貿易額,即為大陸與香港和大陸與香港外的國家和地區總的虛假貿易額。

估算結果顯示,1989~2004年大陸與香港的總虛假貿易為負數,高達-4 369.9億美元,佔同期大陸總虛假貿易(-4 466.1億美元)的95.0%,比同期香港與大陸貿易佔大陸總貿易的平均比重13.8%高出5.55倍,表明這16年內通過壓低出口為主要形式撤離中國的資金規模十分可觀;2005~2008年,由於中國人民幣匯率機制的改革和之後大多時間人民幣兌美元的持續升值壓力,跨境資金通過抬高出口持續流入中國大陸,4年間大陸與香港間以抬高出口和壓低進口為主的虛假貿易累計高達5 469.7億美元,佔同期中國總虛假貿易1.22萬億美元的44.7%,比同期香港與大陸貿易比重8.9%高出4.03倍,表明2005年中國匯改後到2008年金融危機間的4年大陸與香港的虛假貿易佔總虛假貿易的比重較前略有下降;2009~2014年,金融危機後的6年間大陸與香港間以抬高出口和壓低進口為主的虛假貿易累計高達1.8萬億美元,佔同期中國總虛假貿易2.67萬億美元的67.5%,比同期香港與大陸貿易比重8.5%高出6.9倍。這些數據顯示香港的確是大陸虛假貿易的重要渠道,香港外的國家和地區虛假貿易佔比相對較低。

(三)2011年以來虛假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及佔總虛假貿易的比重

估算出的1989年以來大陸總虛假貿易及分佈結果顯示,1989~2004年虛假貿易是由資金撤離中國大陸所致,2005~2008年是由“熱錢”流入中國所致;而2010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升值預期不如國際金融危機前那麼高,虛假貿易的規模不僅沒有減緩而且反而加大,其主因是虛假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利用張光平(2015)的結果顯示,2011~2014年虛假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總額高達1.196萬億美元,分別佔中國總虛假貿易2.031萬億美元和與香港總虛假貿易1.421萬億美元的59.4%和84.2%,表明近年來虛假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確實是中國虛假貿易的主要內容。

六、基於歷史數據合理判斷近年來中國外貿形勢

本文對20多年來中國“初級”虛假貿易和剔除“初級”虛假貿易後的數據進行了分析和估算,估算結果為判斷近年來中國出口形勢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一)剔除不可比因素後的2014年貿易增長率及含義

2015年2月6日商務部在“2014年全國進出口工作會議”的新聞稿中提到“剔除不可比因素後,2014年全國進出口實際增長6.1%,出口實際增長8.7%,高於預期目標”(商務部網站,2015年2月6日)。按照商務部剔除不可比因素後的實際進出口和出口增長率,相應的2014年進口同比增長率為3.2%。由於我們無從知曉商務部“剔除”的是哪些不可比因素,這裡我們以本文研究結果以獲得近年來中國的貿易增降幅度。

(二)剔除“初級”虛假貿易後的貿易增長率

本文剔除“初級”虛假貿易和模型估算出的虛假貿易規模,為我們系統剔除“不可比因素”提供了依據。剔除1990~2014年中國“初級”虛假出口和進口額,可以獲得1990~2014年中國出口、進口、貿易順差和貿易年變化率。估算結果顯示,剔除“初級”虛假貿易後,2014年中國出口、進口和貿易分別增長7.7%、1.5%和4.8%,比國家海關總署公佈的相應增長率6.0%、0.5%和3.4%分別高出1.7、1.0和1.4個百分點,然而比商務部“剔除不可比因素後”的相應增長率8.7%、3.2%和6.1%分別低1.0、1.7和1.3個百分點。

张光平:中国虚假贸易与跨境资金流动的探讨和估算

(三)剔除總虛假貿易後的貿易增長率

上文僅考慮了剔除“初級”貿易後中國大陸2014年進出口增長情況。估算結果顯示,剔除總虛假貿易後,2014年出口比上年增長了4.9%,進口下降了1.8%,貿易總額僅增長1.7%,貿易順差增長了61.6%,分別比海關總署公佈的2014年中國名義出口、進口、貿易總額和貿易順差比上年的增幅6.0%、0.5%、3.4%和47.2%分別低1.1、2.3、1.7和-14.4個百分點,表明2014年中國貿易的表現比2013年更困難,然而貿易順差卻比公佈的高14.4%。2014年剔除總虛假貿易後,進口下降的結果與該年國際大宗商品和能源價格顯著下降的事實更為一致。這些結果對於更加科學的判斷2015年中國貿易形勢具有較好的參考作用。

(四)剔除虛假貿易後的中國貿易規模

剔除“初級”虛假貿易後中國貿易規模的估算數據顯示,2013年和2014年中國貿易總額分別為3.850 6萬億美元和4.036 5萬億美元,分別超過該兩年美國貿易總額3.85萬億美元和3.93萬億美元,表明“剔除”初級虛假貿易後2013年中國確實成為世界最大貿易國,且2014年保持了該地位;然而剔除總虛假貿易後,2013年和2014年中國貿易總額分別僅為3.62萬億美元和3.68萬億美元,不僅2013年中國未能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貿易國,且2014年也未超過美國,離世界最大貿易國仍有兩千多億美元的差距。

(五)剔除虛假貿易後的中國貿易依存度

由於剔除了虛假貿易,中國的貿易依存度實際上並沒有之前公佈的包含有虛假貿易的名義數據計算出的那麼高。比如,參考表1給出的中國名義貿易數據,2006年中國貿易依存度達到了歷史最高峰63.0%,然而估算結果顯示,剔除“初級”虛假貿易後,2006年中國的貿易依存度確實達到了歷史最高峰,但是依存度峰值僅為60.1%;同樣估算結果顯示,剔除總虛假貿易後2004年中國貿易依存度就達到了歷史峰值56.1%,比利用表1計算出的貿易依存度和表5給出的相應貿易依存度要低很多。

七、總結

對中國20多年來虛假貿易的研究在學術界和業界並沒有較為一致的看法和認識。本文給出的20多年來大陸公佈的與香港貿易數據和香港公佈的與大陸的貿易數據間的巨大差距,直觀地展示出大陸與香港兩地間的虛假貿易問題嚴重,成為跨境資金撤離和流入中國的主要渠道。

基於1989~2015年上半年中國大陸公佈的與香港的貿易數據和香港公佈的與大陸的貿易數據,本文發現“大陸對香港的出口”與“香港從大陸的進口”及“大陸從香港的進口”與“香港對大陸的出口”這些本來應該是相同或相近的數據卻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這些差異揭示20多年來大陸與香港間貿易存在的嚴重問題:2005年前人民幣跨境資金通過壓低出口和抬高進口撤離中國,2005年後通過抬高出口和壓低進口的方式流入中國。剔除大陸與香港和大陸與“中國”的“初級”虛假貿易後,大陸與香港的貿易順差佔大陸總順差絕大多數年份的比例才回到了0到100%較為合理的範圍內,印證了剔除這些“初級”虛假貿易的合理性;剔除2011~2015年上半年虛假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數據後,2011~2015年上半年大陸與香港的貿易順差佔大陸總順差的比例也回到了0到100%的合理範圍,印證了近年來虛假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問題。

基於剔除“初級”虛假貿易後中國更為合理的進出口數據,我們利用李東平(2008)的模型對1989~2015年上半年中國大陸的虛假貿易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和估算。結果顯示,1989~2004年由於當時大多時間境外人民幣處於貶值預期中,跨境資金通過壓低出口和抬高進口而撤離中國大陸;而從2005年以來卻以抬高出口和壓低進口的方式大幅度流入中國,估算出的出口和進口虛假趨勢與大陸和香港間的“初級”虛假貿易趨勢相似。本文研究大陸與香港兩地“初級”虛假貿易和剔除“初級”後估算出的兩地間的虛假貿易結果皆顯示,香港確實是大陸虛假貿易的主要來源,大陸與香港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間的虛假貿易相對較低。

本文研究表明,估算出的20多年來中國總虛假貿易三個不同階段呈現出不同的特點:1989~2004年以壓低出口和抬高進口為主使得資金撤離中國;2005~2008年間以抬高出口和壓低進口為主使得“熱錢”流入中國;2010~2014年以虛假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為主使得人民幣資金流向香港。前兩個階段分別以流出和流入的跨境資金為主,而第三階段卻以虛假貿易將人民幣資金流向香港。2011~2014年虛假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累計金額高達1.196萬億美元,分別佔同期中國大陸總虛假貿易額和大陸與香港虛假貿易額的59.4%和84.2%,顯示近年來虛假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在總虛假貿易中的作用。

虛假貿易是涉及跨境資金流動以及貨幣政策自主性、有效性和經濟穩定健康發展的大問題。通過抬高或壓低出口和進口,跨境資金可以通過中國經常項目大幅度地流入或撤離中國,對中國經濟和金融體系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因此也成為繞開管制、聯動中國經濟和金融體系與世界經濟和金融體系的重要渠道。只有系統研究跨境資金通過中國貿易項目流入和撤離的具體方法和渠道及相應規模,才可能找出相應的應對和監控方法,否則中國貨幣政策、利率政策等經濟金融政策的獨立性和有效性仍將受到這些虛假成分的影響和困擾。

(原文載於《金融論壇》2015年第10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