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小暑有雨旱,小寒有雨冷」,小暑下雨好還是不好?

請您在閱讀本文前點擊右上方的“關注”,以後您就可以每天免費收到【農夫也瘋狂】分享的關於農村大小事。

2018年7月7日,迎來了夏季的第五個節氣,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小暑。這個節氣對於農民朋友來說,其實是很關鍵的,因為從這一天開始,全國各地的氣溫就要開始逐漸升高了,而在農業生產上也進入到了“伏旱期”。這也是各種農作物茁壯生長的關鍵時期,所以農民朋友對於天氣降水情況也是十分關注。那小暑節氣下雨好還是不好呢?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流傳著和小暑節氣相關的氣象諺語,從中我們就能找到答案。

農村俗語“小暑有雨旱,小寒有雨冷”,小暑下雨好還是不好?


小暑有雨旱,小寒有雨冷。

這是廣西省地區的一句俗語,說的是在小暑的時候天氣下雨的話,那麼今年就可能是旱年,而在小寒節氣下雨,那麼後面的天氣就會比較的寒冷。

小暑南風,大暑旱。

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在小暑節氣的時候是最忌諱吹南風的,這樣在大暑節氣的時候很有可能會出現大的旱情。同時在有些地方還有著“小暑打雷,大暑破圩”的民諺,意思是說在小暑節氣還忌諱打雷,如果當天打雷的話,那在大暑的時候就會下大雨,甚至還可能會沖毀決圩堤。

農村俗語“小暑有雨旱,小寒有雨冷”,小暑下雨好還是不好?

雨打小暑頭,四十五天不用牛。

這是江蘇省一些農村地區的民諺,其意思是說如果在小暑那天下雨的話,那麼以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會是下雨天。其中四十五天是虛數,代表時間長。因為下雨,所以不能耕地,自然用不上牛了。在江蘇地區還有著“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的說法哦!

小暑下幾點,大暑沒河堤。

這句俗語主要是在河北省的一些農村地區流傳,意思是說在小暑那天下雨的話,等到大暑的時候就會下大雨。

小暑不見日頭,大暑曬開石頭。

這是江蘇和湖南地區的一句民諺,說的是在小暑那天沒有太陽,是陰雨天氣的話,那麼大叔的時候就會出大太陽,甚至都能熱到把石頭曬看。

農村俗語“小暑有雨旱,小寒有雨冷”,小暑下雨好還是不好?

從古人流傳下來的這些俗語中可以看得出,小暑節氣是否下雨,對於其後天氣的晴雨還是有一定預報作用的。而且自打小暑節氣以後,江淮流域梅雨即將結束,並進入伏旱期;而華北、東北地區則進入多雨季節。所以,小暑下雨好不好,也要看各地情況而定。有經驗的農民朋友,不妨以上面的俗語作為參考,來進行下一步的作物管理規劃。

附錄小暑節氣的氣象諺語:

小暑熱得透,大暑涼颼颼。(滬、湘、遼、晉)

小暑熱得透,大暑涼悠悠。(川、貴)

小暑涼颼颼,大暑熱熬熬。(湘)

小暑過熱,九月早冷。(蘇)

小暑熱過頭,九月早寒流。(冀)

小暑熱過頭,秋天冷得早。(湘)

小暑大暑不熱,小寒大寒不冷。(桂)歡迎大家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