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進來」「走出去」,崑山杜克大學爲「創新崑山」打開一扇窗

“引进来”“走出去”,昆山杜克大学为“创新昆山”打开一扇窗

開放創新的崑山,深度融入世界經濟。日前,中美(崑山)科創中心成立,力爭成為全省乃至全國中美地方合作的試驗區、科技創新合作的示範區、人才彙集發展的核心區、產業融合發展的先導區。

“引进来”“走出去”,昆山杜克大学为“创新昆山”打开一扇窗

舞臺有多大,格局就有多大。崑山杜克大學創辦以來,相繼建立11個國際科創平臺,引進一批國際人才、創新技術。隨著創新效應不斷放大,崑山杜克大學將更大力度“引進來”促進自主創新,更大步伐“走出去”嫁接全球資源,讓世界觸摸到崑山的創新脈動。

產與研接軌,為創新發展積蓄動能

把全球頂尖高校請到“家門口”,崑山“近水樓臺先得月”。

5月27日,中美(崑山)科創中心成立,打造以中美合作為特色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既要接天線,也要接地氣,中美(崑山)科創中心為高質量發展打開了‘天窗’。”崑山杜克大學事務協調辦公室負責人介紹,以崑山杜克大學為“窗口”,引進以美國杜克大學為核心的全美資源,對接武漢大學等國內知名大院大所,推動高校創新和區域發展深度融合。

“引进来”“走出去”,昆山杜克大学为“创新昆山”打开一扇窗

像這樣的產學研合作,崑山杜克大學始終在探索。5月22日,崑山杜克大學與崑山工研院合作設立人工智能技術研究中心,推動形成基於人工智能技術的全新產業鏈佈局;引進中科曙光、瀾起科技等重大產業化項目,共建大數據分析與應用聯合實驗室;與華為、阿里巴巴、富士康等大型企業建立深度產學研合作關係。

“引进来”“走出去”,昆山杜克大学为“创新昆山”打开一扇窗

處在創新的最前沿,崑山杜克大學承擔起更多的責任。目前,學校已建立包括全球健康研究中心、大數據研究中心等在內的11個科創平臺,獲國內國際科研項目49個。以崑山杜克大學計算圖像技術研究中心為例,按照“科學家團隊+專業企業+社會資本+政府資本”的精準高效協同創新模式,推出全球首款陣列式安防相機和億級像素手機攝像模塊產品。同時,積極推動與地方的產學研合作和技術成果轉移,與省環保廳和衛計委合作成立地區性臭氧汙染中美聯合研究中心;同中國科協、江蘇省政府和美國杜克大學共同舉辦中國國際創新創業大會,幫助多家國際企業成功對接省內投資機構與合作伙伴。

更重要的是,崑山借力全球資源實現創新跨越,一個人才帶來一項頂尖技術,一項技術造就一個新產業,這樣的故事將在崑山頻頻上演。

產與學結合,讓人才紅利充分釋放

一座建於智慧之上的城市,前景令人期待。今年秋季,崑山杜克大學將迎來首批近300名本科生。“十三五”期末,學校全日制在校生總數將超1000人,引進培育省級以上高層次創新人才及團隊10個,引進專業人才100名,尋真才、育好才、留住才的路徑清晰可循。

“引进来”“走出去”,昆山杜克大学为“创新昆山”打开一扇窗

——引進培育國際高端人才,立體式培育人才,引進與培育一批適應產業發展需要、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及團隊,重點引進諾貝爾獎獲得者、行業頂尖科學家,加快培養一批具有創新性思維的大學生,最大程度發揮區域性人才智力優勢。

——加快建設綜合智庫,引進一批學界骨幹精英,通過創新體制機制、整合優質資源,打造“卓越學者”品牌,聚焦城市經濟發展與管理、社會治理與保障、文化引領與傳播、城市規劃與建設等領域,發揮參謀和顧問作用,為創新發展提供政策建言和決策參考。

“引进来”“走出去”,昆山杜克大学为“创新昆山”打开一扇窗

產與學結合,崑山杜克大學集聚了一批高層次人才。醫學物理學副教授鮑舍爾是第一位入選省“百人計劃外國專家”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外國專家,布雷迪教授入選2016年第三批省“百人計劃外國專家”,副校長高海燕博士榮獲2016第六屆“中國僑界貢獻獎——創新人才獎”,李昕教授入選2017年第二批姑蘇創新創業領軍人才計劃、2017年崑山市“雙創人才”。

“有了人才,才會有創新成果。”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原副董事長兼總經理高西慶表示,崑山杜克大學引入美國杜克大學優勢學科,可以培養出更加適合全球新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國際人才,讓我們看到了崑山發展的“全球視野”。此前,教育部批准崑山杜克大學開設包括“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在內的15個本科交叉學科專業。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崑山杜克大學校長劉經南所說,頂尖人才在哪裡,硅谷就在哪裡,要加速創新資源的集聚,以國際化的視野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

校與城聯動,讓創新趨於成簇發生

崑山杜克大學雖“年輕”,但在創辦之初,就建立了國際化的顧問委員會,26位全球各界傑出領袖擔任顧問。

“引进来”“走出去”,昆山杜克大学为“创新昆山”打开一扇窗

引進“外援”的目的在於激發內生動力。在5月27日舉行的2018杜克國際論壇期間,全球重要的政策專家、學界權威來了,跨國公司高層、杜克大學校友來了,在人工智能“藍海”搏擊的勇者也來了,全球範圍的各類資本、創新要素流向崑山這片熱土。

“一直有人問我,合作辦學對崑山到底有什麼好處?”從最初便參與推進合作籌建崑山杜克大學的劉經南說,第一個好處應該是國際知名度的提升,通過舉辦各類國際性高端學術活動,向全球推廣、宣傳崑山,推動更多國際優質資源落地。

“引进来”“走出去”,昆山杜克大学为“创新昆山”打开一扇窗

“名校”與“名城”聯動,讓創新趨於成簇地發生、輻射更廣的區域。3.84平方公里的杜克(智谷)小鎮,依託重點產業、平臺、項目,打造創意創新創業生態圈,真正讓小鎮釋放大智慧、大能量。在去年舉行的集中籤約儀式上,20個重大創新項目集中落戶小鎮,總投資超135億元。

用最小的空間資源達到生產、生態的最優化佈局,崑山杜克大學的品牌效應盡顯。據介紹,總投資20億元的崑山杜克大學二期校園建設項目計劃於2021年竣工,規劃總建築面積15.1萬平方米,建成後可容納2100名本科生、700名研究生。同期啟動的崑山杜克花園將融合蘇州園林元素,展示多元包容、傳承文化、面向未來的創新風尚。

世界名校“連通”產業名城。美國杜克大學校長文森特·普萊斯表示,崑山杜克大學將充分發揮國際科技合作在擴大科技開放與合作中的促進和推動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以創新驅動促進轉型發展,為崑山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引进来”“走出去”,昆山杜克大学为“创新昆山”打开一扇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