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豆粕,期貨世界:不要太「單純」

期貨交易中,定位是靜態的,互動是動態的。瞭解到互動,才進入到一個更高的認知層次。做交易,不能太“單純”,互動最起碼包括以下幾種類型:

互動的奧秘1:與宏觀的互動

全社會的成本是在互動的,全社會的供需也是在互動的,組成一個環形的成本鏈、供需鏈。所有商品的價格都是在這個互動體系下形成的。這個互動體系的內核是宏觀環境(利率、CPI、PPI、人均GDP),各種商品圍繞著這個內核運行,獲得各自的成本、供需定位,就像一個星系。

例如,隨著人均GDP的增長,人力成本在變得越來越貴,所以打車、理髮的價格會越來越貴。隨著城市化的進程,土地成本在變得越來越貴,所以房租在持續上漲。

隨著生產技術的進步,家用電器的產量大增、成本下降,所以價格在持續下跌。我們家20年前買的康佳彩電花了3800元,現在只需要380元就能買到性能更好的。

所以,我們應該多成本在上升、供需在變緊的商品,空成本在下降、供需在變鬆的商品。

互動的奧秘2:與關聯產業的互動

案例:美棉成本定位

棉花成本=(每畝投入-副產品棉籽的價值)/棉花單產

棉籽價格和大豆相關性較高,通過預測大豆價格來推棉籽價格,既而算出棉花成本。

所以我對美棉做成本定位的時候,

第一步是先根據美豆的成本和供需來預測大豆價格,

第二步是根據大豆價格來預測棉籽價格,

第三步是根據棉籽價格計算棉花成本。

互動的奧秘3:供需後臺和商業前端的互動

在具體研究某一個品種時,要注意供需後臺和商業前端的互動。兩者相互印證時,加強了你的研究的信心,兩者產生大的矛盾時,就形成了交易機會。

例如,我看美豆1711-1807價差維持在(-26,-23),就知道今年天氣炒作根本就不嚴重。如果天氣真有威脅,美豆1711-1807的價差絕對會率先表現,從-26美分衝到升水。我再看美國各州的降雨,與正常水平的差異並不算大。兩者相互印證。

例如,2016年3月,美豆的供需是出口進入尾聲,美豆高庫存,需要靠壓榨去庫存,然而美國的大豆壓榨利潤卻很低,這就產生了矛盾,必須要壓榨利潤上升來刺激壓榨。所以我做多CBOT大豆壓榨利潤。

棉花豆粕,期貨世界:不要太“單純”

互動的奧秘4:人和因素的互動

由於人的存在,商品的緊缺和寬鬆存在自我加強最後崩潰反向的機制。

緊張的商品容易引發囤積,加劇緊張。結果價格不斷上漲,囤積方的庫存越來越大。

但是,你需要注意,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囤積方的持倉成本是與庫存的平方成正比的。

比如一個棉花紡織廠,1天消耗1000噸棉花,棉花價格10000元/噸,我囤積10天的貨,它佔用的利息成本是1個億的資金佔用10天。而如果我囤積20天的貨,它佔用的利息成本是2個億的資金佔用20天。囤積20天貨,利息成本是囤積10天貨的4倍!而如果考慮到棉花價格在這個過程中是上漲的,那我利息成本的增加就更快了。

所以一旦棉花價格漲不動了,巨大的持倉成本就會導致囤積方大量拋貨,價格快速下跌!價格的下跌導致囤積方面臨價格下跌和持倉成本巨大的雙重打擊,會進一步導致拋貨,價格崩潰。

寬鬆的商品容易引發拋售,加劇寬鬆。但是拋售到一定程度,會導致即期現貨相對於遠期現貨出現大幅貼水。那麼我持有現貨庫存就可以獲得持倉收益。我囤積的貨越大,持倉收益就加倍增加,最後就把價格抬升了,然後就是實現了價格上漲和持倉收益巨大的雙重利好,價格進一步上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