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些農村出來的大學生混得比較差,他們差在哪裡?

網友一:

我就是來自農村的,我現在在北京,過的不能說多好,比一部分人還是可以的,我分享一下,我自己對自身發展的思考。

不可否認原生家庭會給我們很多影響,影響我們初期性格、行為的兩個關鍵點:模因遺傳、基因遺傳,都是來自原生家庭。敲黑板,看清楚是“初期”。也就是說,在你脫離原生家庭,進入大學之後,如果你能從自身角度認識到自己的侷限,併合理調整自己。還是有機會突破自己的。

為什麼有些農村出來的大學生混得比較差,他們差在哪裡?

網友二:

有一個事實是大多數農村出來的大學生確實是比城鎮的大學生混得差一點,的確是這樣的,尤其是偏遠落後農村的大學生,以上說的是大多數,並不是全部的。甚至是有些家庭借錢供讀的,畢業後沒有很多能在大城市站穩腳跟,最後還是選擇回去發展。這是由於什麼原因呢?

主要是社會競爭的壓力,大家都知道以前的大學生畢業之後,都會有工作分配的,而不是自己去找,壓力遠小得多。農村畢業的大學生,大部分和城鎮畢業的是有差距的,畢竟城鎮的教育水平要高很多,尤其是相對於落後的農村,是有農村畢業的大學生學歷等比城鎮畢業的高很多的,但是這個概率又有多少呢?畢業後,在大城市生活是需要成本的,剛開始畢業,自己的收入肯定不會多的,甚至要倒貼才能活下去,沒有成本,連活下去都很難,何來的今後發展道路?不得不有離開的想法,即便心中有多少的不捨。

網友三:

的確是這樣,尤其是那些比較落後的農村,好不容易培養出來一個大學生,有的家庭還是借錢供孩子上大學,但當孩子從大學畢業以後,很難在大城市落腳。有的混的還比較差,都不如那些曾經沒有好好學習的同學,那麼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我也是農村的一名大學生,說實在的,混的真不如人。我覺得有以下這方面的因素:

一是,農村畢業的大學生根本就沒有路子,一切要全靠自己來闖,這自然要走很多的彎路,雖然才華很重要,但現在的大學生太多了,根本就沒有什麼優勢,而這時候,關係的作用就顯現出來,同樣是用人,同樣是大學生,有關係的和沒有關係的就是不一樣,當然我說的是不發達的地區,也就是說起點就不同。所以,農村的大學生的待遇與前途就很一般,有的只能是掙的剛夠自己花。

第二,大家知道,現在畢業的大學生都不包分配,都是自己給自己找工作,現在的工作壓力,就業壓力還是很大,很大的農村大學生,因為家庭經濟困難,而且在離家很遠的地方找工作,這肯定要花費很多的時間與金錢,而農村人的觀點是,我供你上完大學,就不可能還給你經濟支援,而農村大學生一旦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就面臨著失業,就面臨著回家,一切從零開始,但農村適應大學生的工作畢竟有限,這時農村的大學生更找不到好的工作。

第三,也是因為農村的大學生,因為讀大學,自己的年齡大了,而沒有上大學的人已經在事業上小有所成,甚至結婚有了孩子,但農村的大學生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甚至還要面對別人的指指點點,農村的大學生真是壓力山大。未來的他們何去何從,還是先面對現實吧!

為什麼有些農村出來的大學生混得比較差,他們差在哪裡?

網友四:

不可否認,城市的師資資源和農村城鎮的對比,會有明顯的差距。城市無論是教學的硬件配置上,以及老師的教學水平以及視野大局觀等等方面都會明顯優於農村。農村考上大學真的不是太容易的事,而且更多的孩子能考上大學,原因在於將主要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學習上,而忽視了類似人際交往、溝通、視野開拓、課外書閱讀、走出去看看外面世界的重要性,甚至還有心理教育的重要性。成績幾乎成為了他們衡量成功與否的唯一尺寸。在這樣的情況下,成長出來的大學生,整體素質會略遜於城市出來的大學生。

網友五:

作為大學生,四年後都要應對就業的壓力。如果都選擇在城市裡就業,不少城市出來的學生,其家長和親朋好友的關係圈子為其就業保駕護航了,因此他們的就業單位都會比較不錯,

相反農村的大學生,什麼都要靠自己,如果大學期間沒有結識優質的人脈,要在畢業後找到好單位的可能性會低很多。因此,混得比較差也是一種必然。

為什麼有些農村出來的大學生混得比較差,他們差在哪裡?

網友六:

農村大學生和富二代的人際關係,現在天壤之別。雖然人際關係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積累,但是父輩的人際關係網能助孩子一臂之力,迅速積累人脈。農村大學生要想“鯉魚跳龍門”,就必須在大城市才能有更多的機會,父輩積累的人脈關係在大城市不太受用,都得靠自己在大城市慢慢打拼積累人脈。有現成的人脈關係和自己慢慢積累的人脈關係,哪個離成功更近一步了呢?況且現在農村大學畢業生,要想積累到好的人脈關係還是比較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