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綜走入市場中心,電視綜藝不行了嗎?可能是觀念得改了

網綜走入市場中心,電視綜藝不行了嗎?可能是觀念得改了

這兩天有人問梅丸君,今年的電視綜藝水花很小,全被網綜搶了風頭,是不是電視綜藝不行了?

我們可以從金主的選擇變化上,窺視這個問題的答案——

2018年芒果臺的公開招商會數據顯示,《快樂大本營》的中標總額為2.21億元,這個數額比2017年減少了1.7億。《歌手2018》的中標總額也比去年少了6000萬。

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今年一些還並不算“現象級”的純網綜藝,《這就是街舞》招商總額達6億左右,這是當年電視綜N代才能企及的高度。

《明日之子》第一季推出時,和品牌深度合作捆綁做節目,拿下了3億左右的廣告額,而到了第二季,這個數字已經飆到了7億。

網綜走入市場中心,電視綜藝不行了嗎?可能是觀念得改了

即便是除去捆綁銷售的可能性,數據也充分反映出廣告主對不同投放媒介的市場信心。

今年二季度,綜藝常青樹《快樂大本營》收視率維持在1%左右,遠低於往年同期。這還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即便是一期節目聚集時下熱門流量小生,也難在收視率上有明顯的波動!

網綜走入市場中心,電視綜藝不行了嗎?可能是觀念得改了

在被稱為“收視神器”的戶外真人秀表現方面,今年的表現也大不如前。《奔跑吧2》收視率在2%左右,也遠低於以往3%衝擊5%的高歌猛進。《極限挑戰4》則因為內容趣味性波動性太強,收視率也時高時低,極不穩定。

收視率低迷怎麼辦?業內高聲反對 “收視率汙染”是一個辦法,但更多人開始反對標準,也就是不再以收視率為標準。

去年開始,央視在做節目的大方針上就開始有變化,“以傳播為中心”,而不是以前的“以播出為中心”。

“以播出為中心”,是說原來追去節目安全播出,並且看中節目通過電視直播後的場景收看效果,換句話說,就是把節目收視率看作絕對重心。

像《朗讀者》《經典詠流傳》這類文化類節目,如果用傳統的電視收視率考量,他們和一般的節目並沒有兩樣。

網綜走入市場中心,電視綜藝不行了嗎?可能是觀念得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