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盲童:2018上海高考前十名|特教人物

把“盲”當作自身的特點,不因旁人的異樣眼神而自怨自艾,不對自己的人生設限,敢於挑戰自我,為“盲”感到自豪的王蘊,是什麼緣故讓他“逆光翱翔”、活出自我?孩子從他身上可以學到什麼?家長從中又有什麼經驗可以借鑑?

別急,讓我們一一揭曉……

“逆光翱翔”的盲童王蘊

展翅翱翔的他

2018年高考成績剛剛出爐,作為上海市三好學生、長寧好青年的他,以623的高分位列上海市前十名,讓清華大學等國內名校紛紛向他遞來橄欖枝。

除了校內學業成績優異,校外他還積極參與各項體育運動;熱愛樂器,曾獲得竹笛10級、鋼琴8級認證;多次參與公益社會實踐和演講比賽,獲得過英語演講比賽的二等獎……

一位盲童:2018上海高考前十名|特教人物

就是這麼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少年,是今天的主人公,他叫王蘊,是來自上海盲校的一名盲童,這讓許多旁人不由地感到驚歎與欽佩。

因獨立自主而豐富多彩的生活

王蘊是一個早產兒,因吸氧過多導致視網膜損壞,視力逐漸下降。自3歲起,上了幼兒園的王蘊開始學習獨立吃飯、穿洗衣物,視力的下降似乎沒有過多的影響到他的生活。直到4歲,他在家中走路有時會撞到牆上,父母才發現他已經完全失明瞭。

這對於父母而言,是一個嚴酷的打擊,但小小的王蘊已經學會安撫父母,他告訴他們“沒關係,雖然我看不到了,但我可以像其他小朋友一樣能幹。”

一位盲童:2018上海高考前十名|特教人物

年紀雖小,但非常懂事的王蘊不僅說到做到,履行了自己對父母的承諾,還超出了父母的預期,做得更加好。

自8歲起,王蘊開始學習游泳,後在爸爸的指導下成功學會騎自行車。小學六年級起,他開始獨立上下學,從週一上午到週五下午,每週十次,全靠一個人拿著盲杖乘坐公共交通,在位於松江區的家與位於長寧區的盲校之間往返。

一位盲童:2018上海高考前十名|特教人物

在課堂上,他總有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不僅課堂注意力集中,學習效率極高,並還善於向老師提問,從未覺得學習是一件吃力的事情一直是老師、班主任眼中的三好學生。除此之外他還能夠指導身邊的同學學習,是同學眼裡的“小老師”。

在課餘期間,他積極參加課外活動,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不僅在父母的指導下,多次參與馬拉松、徒步等多項體育運動,曾徒步到五臺山、武功山等地,還先後參加過兩次“半馬”,在2016年挑戰成功,在今年將準備挑戰“全馬”。

一位盲童:2018上海高考前十名|特教人物

王蘊還把聽《美國之聲》這樣的新聞廣播,作為日常生活習慣,有一口標準的美式英語腔,收穫了不少忠實粉,並在2016年的全國盲人英語演講競賽上,順利斬獲二等獎。

在日常,他積極走出家門與校門,去參加實踐活動,和視力正常的夥伴一起玩耍,從不因自己身上的缺陷而感到自卑。

什麼緣故讓他如此特別

自始至終,王蘊從未因“盲”,而感到自卑、自怨,他發自內心地認為【如果你認為“盲”只是你的一個特點,而不是缺陷,勇敢挑戰自己,也許有一天你可以為你的“盲”而自豪!】。

這樣良好的心態,很大程度是由於良好的家庭環境、父母思想影響而得的。

一位盲童:2018上海高考前十名|特教人物

王蘊的父母文化水平較高、思想也比較先進。在發現並接受自己的孩子完全失明後,他們從未把王蘊當成特殊孩子對待,不為他包辦生活上的事情,要求他學會獨立自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同時還為他爭取更好地教育機會、提供更多的生活體驗,培養他多方面的興趣愛好,不斷提高他的自信心,鼓勵他走出外面、接近社會,鍛鍊他的膽量與能力。

除此之外,他們還告訴他“德是做人的根基”,教育他要做一個善良的、品德高尚的人。

一位盲童:2018上海高考前十名|特教人物

由此,王蘊的成長就如同一根樹,在內有父母的思想教育,這就好比水分、養分;在外有豐富的社會實踐,這就好比陽光照射的光合作用。繁茂成長,已成為王蘊在他優秀的人生中的必然趨勢。

新一代盲童的代表

因在高考獲得優異成績,而被更多的人認識、關注的王蘊,他早早就認識到教育機是多麼的來自不易。他珍惜、感恩社會對他的幫助,由此發奮學習,努力鍛鍊能力,為了在將來回報社會、報答父母、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曾有華東師範大學的一位教授對王蘊評價,說王蘊讓他看到新一代盲童最陽光的一面。盲童學校校長徐洪妹,說王蘊是自強不息精神的代表……

一位盲童:2018上海高考前十名|特教人物

這麼優秀的王蘊,與他自身的努力,不卑不亢且勇於挑戰自我的心態,有著根本關係。同時他的家人對他寄予了極大的信心,放手、放心去培養孩子的能力,儘自己能力去為孩子創造條件與機會。

這樣的盲童成長培養經驗,是非常值得視障孩子的家長去嘗試的,不僅要培養孩子對自己的自信心,同時也要培養自己對孩子的放心,只有雙方互相進步、共同成長,孩子在良好的心態、環境下,才能更好地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