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升本黨:請不要假裝努力,結果不會陪你演戲!

2019年專升本考試戰役已經打響,時間對每個升本黨來說都是彌足珍貴的,從早上五點半起床,就埋頭進入學習狀態,基本上除了必要的吃飯、午休、洗漱的時間,其餘時間全部用來學習了。

吃飯基本上是靠吞的,嘗不出什麼味道來。當然去吃飯的路上也是一路小跑的,等飯的間隙中也是要拿出小本本記幾個單詞的。

晚上會在昏暗的檯燈下接著用功,一天不刷夠一定量的題、看夠一定量的書是不可能安心躺下來睡覺的。

睡眠不足,白天打瞌睡是一定的,只能靠意志強撐;疲倦狀態下聽課,總有很多疑問,為了弄懂只能晚上接著熬夜;如此循環往復,勤奮到人神共憤。

然而,考試成績出來,依然不上不下,前進的腳步維艱,無語問蒼天,為什麼汗水換不來成功,努力得不到回報。

如果你或者你身邊的人滿足了以上幾條,那麼,你可能只是一名:低品質勤奮者

Chapter2

請不要假裝很努力

你們的勤奮是表演出來的,給別人看,也給自己看,也許是為了老師和家長那句“你真努力”的表揚,也許是為了讓自己回顧一天的時候不覺得後悔,成績不好的時候安慰自己,“不是因為我不努力,只是腦子太笨”。

其實不是笨,只是你用勤奮的偽裝,掩蓋著懶惰的本質。

你給自己塞了滿滿的公式,單詞,作文素材,卻沒有工夫想哪些是自己沒有掌握的,哪些是做了無用功。

各種習題冊,你一個也不捨得放過,卻沒有細細品嚐每一道題背後的解題思路,更別提消化。

你刷真題、刷模擬卷,試卷一堆堆的寫,卻從沒有思考過哪些是自己需要的,哪些是浪費了時間。

要明白,不是耗著時間就一定會進步,不是參加各種補習就一定脫胎換骨,不是每天只睡5小時就一定是勤奮,題目做了一本又一本就一定管用……

這樣的“偽勤奮”,咱們萬萬要不得啊!

Chapter3

請儘快走出“偽勤奮”

這場戰鬥,曠日持久,難免有疲軟期,如果你對自己目前的狀態感到無力,這個時候你不妨試著先讓自己停下來!

給自己兩三天的時間停止所有複習的進度,進行反思、回顧、總結、解疑。

親測效果很好,在你覺得太忙或者太盲目的時候,不妨停下來,會使自己更清醒,少做無用功。

愛因斯坦曾說過一句話:

如果給我1個小時解答一道決定我生死的問題,我會花55分鐘來弄清楚這道題到底是在問什麼。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問什麼,剩下的5分鐘足夠回答這個問題。

狀元們也曾普遍表示,只要跟緊老師的複習計劃,把課本基礎知識掌握好,把基礎的題目弄懂弄透,能把課堂吃透,就成為課堂之王,效率之王。

事實證明,動腦子把基礎知識想清想透,比囫圇吞棗地學很多知識要好的多。

比努力更重要的是學習方法,建立知識體系這個方法值得擁有!

多年的學習,很多知識點都是分散開來的,但是考試考查卻是很多知識點的綜合應用。

所以,一定要清楚自己的各科目知識框架,明確知識點的關係、重難點等!

平時還可以通過建立錯題本的方式,進行試卷分析,剖析每道題的失分點,找到自己的易錯點、失分點!

如果你也曾關注每年狀元的經驗分享,你會發現其實他們很少熬夜,不會挑燈夜讀,也不搞“題海戰術”,體育鍛煉、玩樂器、看小說、參加社團活動,事實上,他們的生活豐富多彩。

在學習的時候我們固然要全身心投入,全力以赴,但也不應把神經繃得太緊,把所有時間用來學習卻不知享受生活,這樣的結果往往是事倍功半,不妨留一點空間看看報紙、聽聽音樂,甚至是睡一覺。

Chapter4

好習慣做到“真勤奮”

■ 學:就是接受新知識。

在校學習要緊跟教師的講課進度,基礎的知識點一定要理解消化,出現了差距一定要及時彌補,不要放鬆或者丟棄疑點,否則積少成多,會嚴重影響聽課的質量,增加自己基礎知識的學習負擔。

■ 查:就是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和檢查,作業和考試是查的主要方式。

查是對第一個環節學的質量進行分析和檢驗的一個解決針對性學習的一個先決條件。老師通過佈置作業或安排考試的方式來檢測學生所學的知識點是否掌握。

■ 改:就是對知識不穩固和漏洞進行整改,一個很有效的法是建立錯題本,並隔段時間將其再做一遍。

如何建立和使用錯題本呢?我們之前說過的,可以參考

期中考試後,手把手教你整理錯題本 !堅持下去,成績漲漲漲!

■ 納:即知識的歸納,歸納知識點時應有以上三個環節才行。

不要小看了歸納這一環節,在複習中,需要我們歸納整理的內容很多,建議童鞋們都能多動手梳理專題內容,整理出自己的歸納本。

時間對每個同學來說都是彌足珍貴的,在清楚的掌握自己各科學習情況之後,咱就得合理來安排自己的時間!

此時,先做什麼、後做什麼;

什麼時候完成試卷,什麼時候背單詞;

什麼時候讀課外書,什麼時候看新聞,必須有個計劃,最好精確到小時!

制定計劃的目標一定要細化!細化的目標是這樣的:時間限制+任務對象+任務數量+要達成的標準。

舉個例子就是:我要每天早上用30分時間(時間限制)熟練記憶並掌握(達成標準)10個英語單詞、5個短語(任務對象+任務數量)

注意刷題順序

第一步,按照知識點練習,針對自己知識點的薄弱區,來練習錯題。

第二步,按照題目難度練題,看看自己在哪個難度以後正確率上不去,準確把握自己目前水平,針對性突破。

第三步,做套題,練pace。

做題不能硬“摳”,要運用知識點

做題時,通過讀題,一定要明確該題目可用知識點,通過一個可用知識點,回憶與其能夠產生關聯的其他知識點。

錯題不能積攢,要歸納

第一次集錯時,把錯題按題型分類;

在整理好的錯題上標註其運用的知識點;

每次整理做題,按照第一次的分類歸納,重新練習相同知識點錯題。

刷題其實就是一個逐漸累積經驗的過程。當練習的次數多了經驗也就豐富、處理的方式也就多、思維也廣闊了,這些到了考場上絕對都是搶分小能手!

儘量避免使用手機

毋庸置疑,使用手機對學習影響非常大,所以如果你的自制力不那麼強的話,建議:

卸載絕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的)手機遊戲及娛樂APP。再次提醒一下,你們已經是馬上要考試的人了,即將奔赴戰場,一定不要沉迷遊戲了。

早起和睡前不要碰手機。睡前和早上醒來,是我們的手機依賴症最容易病發的時段,所以在這裡我想提醒大家:在這兩個時段,不要玩手機,不要玩手機,不要玩手機!!!

我們可以培養在睡前看一會書的習慣,建議大家休息時間好好休息,才能獲得高質量的睡眠。

給自己設限。不要忘了你現在是個學生,即將面臨的是中高考,手機誠然很有用能幫助查資料、能看廣闊的世界,但千萬不能沉迷玩手機。

怕自己做不到,可以試著和同桌約定一個自己能玩手機的時間短,相互監督。

掌握這八大學習環節,讓你專升本備考事半功倍!

報了輔導班的同學,千萬不要以為有老師劃重點就有所鬆懈,報班的同學更應該好好利用時間和資源,讓複習事半功倍!

一個人學習成績的優劣取決於他的學習能力,學習能力包括三個要素:規範的學習行為;良好的學習習慣;有效的學習方法。

有了規範的學習行為才能培養出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會形成適合自己的有效學習方法,三者是相輔相成的,規範的學習行為是前提,是基礎。

實踐證明:一個行為持續30天以上,就會形成穩定的行為,超過100天就可以形成習慣。

學習能力的三要素又可分為八大學習環節,即學習管理八環節:

1、計劃管理;

2、預習管理;

3、聽課管理;

4、複習管理;

5、作業管理;

6、錯題管理;

7、難題管理;

8、考試管理。

1

計劃管理——有規律

1、長計劃,短安排。在制定一個相對較長期目標的同時,一定要制定一個短期學習目標,這個目標要切合自己的實際,通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實現的。達到了一個目標後,再製定下一個目標,確保一個目標一個目標的實現。

2、擠時間,講效率。重要的是進行時間上的通盤計劃,制定較為詳細的課後時間安排計劃表,課後時間要充分利用,合理安排,嚴格遵守,堅持下去,形成習慣。 計劃表要按照時間和內容順序,把吃飯、休息、學習時間安排一下,學習時間以45分鐘為一節,中間休息10分鐘,將自習課也列入計劃表內。

2

預習管理——爭主動

1、讀:每科用10分鐘左右的時間通讀教材,對不理解的內容記錄下來,這是你明天上課要重點聽的內容。預習的目的是要形成問題,帶著問題聽課,當你的問題在腦中形成後,第二天聽課就會集中精力聽教師講這個地方。所以,發現不明白之處你要寫在預習本上。

2、寫:預習時將模糊的、有障礙的、思維上的斷點(不明白之處)書寫下來。

3、練:預習的最高層次是練習,預習要體現在練習上,就是做課後能體現雙基要求的練習題1到2道。做題時若你會做了,說明你的自學能力在提高,若不會做,沒關係,很正常,因為老師沒講。

3

聽課管理——重效益

聽課必須做到跟老師,抓重點,當堂懂。聽課時要跟著老師的思維走,不預習跟不上。跟老師的目的是抓重點,抓公共重點,如:定理、公式、單詞、句型……更重要的是抓自己個性化的重點,抓自己預習中不懂之處。事實證明:不預習當堂懂的在50%~60%左右,而預習後懂的則能在80%~90%左右。當堂沒聽懂的知識當堂問懂、研究懂。

4

複習管理——講方法

有效複習的核心是做到五個字:想、查、看、寫、說。

1、想:即回想,回憶,是閉著眼睛想,在大腦中放電影。學生課後最需要做的就是是回想。此過程非常重要,學生應在每天晚上臨睡前安排一定時間回想。

2、查:回想是目前最有效的複習方法,也是查漏補缺的最好方法。回想時,有些會非常清楚地想出來,有些則模糊,甚至一點也想不起 來。能想起來的,說明你已經很好地複習了一遍。通過這樣間隔性的2-3遍,幾乎終生不忘。而模糊和完全想不起來的就是漏缺部分,需要從頭再學。

3、看:即看課本,看聽課筆記。既要有面,更要有點。這個點,既包括課程內容上的重點,也包括回憶的時候沒有想起來、較模糊的“漏缺”點。

4、寫:隨時記下重難點、漏缺點。一定要在筆記中把它詳細整理,並做上記號,以便總複習的時候,注意複習這部分內容。

5、說:就是複述。如:每天都複述一下自己學過的知識,每週末複述一下自己一週內學過的知識。聽明白不是真的明白,說明白才是真的明白。堅持2~3個月就會記憶力好,概括能力、領悟能力提高,表達能力增強,寫作能力突飛猛進。

5

作業管理——自律

1、不計時不作業:限時作業,記錄作業時間,與作業無關的事什麼也不做。比如:20分鐘寫完英語;25分鐘寫完數學……

2、不復習不作業:先複習所學的內容,然後作業。

3、遇到難題,百思不得,先放過,後攻堅。

4、不檢查不作業:作業後必須檢查一遍。

5、不小結不作業:寫完作業後,告訴自己學會了什麼,得到了什麼,有什麼體會。

6、獨立作業忌抄襲。

6

錯題管理——常反思

有了錯題本和難題本就叫會考試,目的是為以後複習使用。錯題和難題反映著許多知識點的聯結,掌握了錯題和難題就等於把高分拿在手。

建立錯題本和難題本,每頁上下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是原題;

第二部分是錯因;

第三部分是改正確與舉一反三:正確即寫出正確答案,過了一個月複習時,搭眼一看還不會,就問自己:怎麼還不會?就要進一步查找原因,這時舉一反三,將與本題相關的知識點或習題聯繫起來,寫下來。

第四部分是歸納提醒:寫出錯題錯在什麼地方,錯在哪方面,則提醒自己這部分掌握不好,重新自學或請教老師和同學。

第五部分是複習次數:每隔一段時間要複習一次,怎麼複習?蓋住原題自己用腦子想。

7

難題管理——會溯源

一般來說,難題之難多半在於題目所涉知識點眾多,知識點之間關係錯綜複雜,思維(及方法運用)跳躍性大、邏輯性強,因此,對於難題,建議用溯源的方法整理。

一是查清楚題目所需知識清單,同步辨清知識間的內在聯繫;

二是復原自己考試時的思維路徑,查“堵”點、“歧”點;

三是藉助參考答案探究自身存在的盲點、疑點甚至是漏點。之後,同樣需要每隔一段時間複習與檢查一次。

8

考試管理——抓重點

用一張丟分統計表管理。按科目分為填空、選擇、計算、閱讀……等類別。錯了、丟了多少分,用統計表說話,這樣就能明白哪些是審題出了偏差,哪些是運算出了錯誤,是什麼知識點有問題,哪方面需改進和提高。用紙把錯題抄下來,每隔20天再做一遍,尤其是在考試前可找出考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