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摧!轟-6曾遭美軍電子干擾,飛彈都發射不出去

悲摧!轟-6曾遭美軍電子干擾,導彈都發射不出去

海軍與裝備專家王雲飛在網絡節目中,為我們披露了96年臺灣危機中許多鮮為人知的內幕,在96年大規模聯合演習,解放軍展現了強大的作戰能力,但是也暴露出了許多嚴重的短板,比如,演習中,轟-6飛機曾出海進行導彈打靶試驗,卻遭到了美國電子干擾機的干擾,導致雷達制導信號被切斷了,導彈未成功發射。

當時轟-6發射的應該是鷹擊-6空射型反艦導彈,射程150千米,採用雷達主動末端制導,容易遭受到誘餌彈和電子戰系統的干擾。

而美軍出動的很有可能是EA-6B電子戰飛機,解放軍曾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多次遭到美方的電子戰試探性攻擊。早在,1994年下半年,中國海空軍在舟山群島附近進行海空演習期間,美國就起飛多架次EA-6B電子戰飛機對我實施了大規模電子干擾,製造了大批出現的"不明飛機",嚴重擾亂了我軍的戰備和演習,在1996年臺海危機期間,美國派出兩艘航母緊急前往臺灣東部附近海域,再次派出EA-6B電子戰飛機偵察我國東南沿海,使用強烈阻塞式電子信號,干擾我國通訊網絡。王雲飛提到的轟-6遭干擾事件,很可能就是拜EA-6B電子戰飛機所賜。

轟-6受干擾事件,暴露出了我軍在強電磁干擾環境下作戰能力差,無有效反制電子干擾作戰手段等短板,為我軍的現代化建設之路敲響了警鐘。

王雲飛還介紹到,在經歷了這了臺海危機之後,我軍開始奮起直追,大力發展電子對抗能力,國家投入巨資專門研究電子對抗手段。1999年,中國軍委下定決心,制定了著名的995工程,重點是彌補我軍的短板,發展自己的殺手鐧武器。今天的殲-20、運-20、轟-6K都是995工程結出的碩果。

在電子對抗能力方面,我們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痛定思痛,在經歷了這兩次事件後,我軍開始奮起直追,大力發展電子對抗能力,國家甚至投入巨資專門研究電子對抗手段。以中國空軍為例,除了早期裝備的轟電-5、轟電-6機型,又相繼改裝了圖-154M、高新10號等大型電子戰飛機、裝備了KZ800和KZ900電子戰吊艙系統,海軍方面,近年來,隨著殲-10電子戰型號、殲轟-7電戰、殲-16"1612"號原型機和殲-15B電子戰改型陸續研製成功,配合KG-300G、KG-600電戰吊艙、鷹擊-91反輻射導彈,也進一步提升了我軍電子戰能力。

近年來,中國海軍還多次舉行了複雜電磁對抗環境下的實兵演練,各型反艦導彈和防空導彈的抗干擾能力顯著增強。當年轟-6發射導彈被幹擾的事件不會再發生了,而且還能夠對美軍艦隊發動強大的電子攻擊。電子戰能力,從最初的"短板",發展到現在的"撒手鐧",正是我軍現代化能力突飛猛進的縮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