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爲何忌憚中國,俄稱因爲有「三大金剛」讓美不敢越雷池半步!

中國的核戰略力量一直受外界的高度關注,世界目前的主旋律是“和平發展”,但是在“和平”的背景下到處充滿著硝煙,在“發展”中我們不得不面對著各種各樣的遏制和威脅,為了捍衛我國的利益,我國必須要鍛造中國的寶劍,無疑來說,核武器是最好的選擇,但是並不需要大規模的生產,只需要有足夠強大的威懾力就夠了。據俄媒體指出,美國雖然比中國強大得多,核武庫也比中國規模大得多,但是中國有三大護國金剛令美國不敢越雷池半步,分別是東風-5A、東風-31A以及東風-41洲際導彈。東風-5彈道導彈是一種儲存在固定的發射井中的洲際彈道導彈。1971年9月首次試驗,1981年服役。在1983年,該型導彈經過改進,進一步提高了射程(12000千米),換裝了更精確的制導系統,命名為東風-5A。1986年進行了分導彈頭試驗。東風-5是中國威懾美國的主要戰略武器。

美為何忌憚中國,俄稱因為有“三大金剛”讓美不敢越雷池半步!

東風-5洲際彈道導彈攜帶一枚單一的3百萬噸核彈頭。多目標分導重返大氣層運載裝置(MIRV)能力在注意中,DF-5被髮展如同孿生商業型CZ-2C商業火箭一樣,CZ-2C有能力發射一次集中負載四顆衛星。雖然DF-5用於MIRV能力能夠被修改,但是據知沒有這樣做。這很有可能一個政策決定,不去顛覆戰略力量天平。但是由於美國急切部署TMD/NMD,DF-5的MIRV轉換不太可能。在ICBM,必須取決於新一代之上,像是DF-31。東風-31射程為11500公里,可攜帶一枚700公斤彈頭(相當於1百萬噸TNT炸藥當量的核彈頭),或者多枚更小的彈頭。 改進後的東風-31A,載荷1050-1750公斤,可攜帶至少三枚彈頭或誘導彈頭以及重返大氣層載具、其射程為11270公里。東風31採用慣性制導,而我國在該領域進步明顯。根據《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工程技術編航天卷II》記載,三浮陀螺已經於1999年研製成功,尚未肯定是否已經應用,該陀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有助於提高打擊精度。至於國外所稱的星光修正技術尚未見到確鑿證據。

美為何忌憚中國,俄稱因為有“三大金剛”讓美不敢越雷池半步!

國外媒體給出的CEP=300米數據應當與真實水平相差不大,隨著慣導技術的提高和末修技術的改良,東風31有望接近國外先進水平,若能採用先進末制導技術,則打擊精度有望提高一個數量級。實際上我國倘若僅僅執行最低核威懾政策,則無需過多考慮對付敵方洲際導彈發射井等硬目標時才會苛求的打擊精度,反而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顯得更加重要。東風-41彈道導彈,是目前中國軍方對外公佈的戰略核導彈系統中的最先進系統之一。採用三級固體運載火箭作為動力,最大射程可達約14,000公里,其載車能在公路進行機動,同時具有一定的越野性能。另一方面,該型導彈採用了電腦控制的慣性制導系統,這使得導彈的命中精度得到大幅提高 。東風-41採用多彈頭獨立重返大氣層載具技術,從而實現了運載火箭及分彈頭自適應變軌。該技術並非是簡單地在一枚導彈上裝載多枚分彈頭,而是讓每個分彈頭都有獨立的飛行彈道,可調整軌跡攻擊不同目標。這樣每枚反導攔截導彈最多隻能摧毀一個分彈頭。讓反導系統的效能大為降低,東風-41可攜帶6~10枚分導式核彈頭,這將嚴重動搖各國反導系統的可靠性。

美為何忌憚中國,俄稱因為有“三大金剛”讓美不敢越雷池半步!

東風-41在性能上比以往導彈提升了不少,可以攜帶多彈頭,提高了導彈的運載效率和殺傷效率,而多彈頭獨立重返大氣層載具技術的應用,使一枚導彈可以同時打擊多個目標。突防美國反導系統的概率也大大地提高了,還可以發射連防禦系統都難辨的假彈頭,提高了真彈頭的生存能力。東風41彈道導彈均採用三級固體運載火箭作動力,其載車能在公路進行機動,提高在敵方發動第一 次核打擊時的倖存力。另一方面,該型導彈採用了電腦控制的慣性制導系統,命中精度得到大幅提高。若配用多彈頭分導重返大氣層方式進行攻擊,以西方技術是無法進行攔截的,而且俄媒還透露道,中國的高超音速武器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經過多年的多次試驗已經證明了中國的高超音速完全具備了一小時打遍全球的能力,而美國卻表示他們最快都需要兩小時才能完成這一任務,在今後,中國還會在國防武器方面加大研究力度,為我國國防事業再創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