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課業壓力,爲什麼有的孩子很輕鬆有的很吃力?原因只有1個

什麼是學習計劃

常會聽到家長來和我交流的時候說,孩子作業多,每天很晚才睡覺,沒有時間做補習學校的作業,瞭解了一下孩子的日常和同學校的學生的作業情況,的確不算少,但不至於沾滿孩子的時間,無暇顧及自己選擇的補習學校的作業。為什麼同樣選擇了參加各類補習班,有的孩子能夠按時完成,而有的孩子卻完不成?我覺得是毫無規劃的行事所造成的……

我覺得這是良好學習習慣中的部分缺失,叫做“學習計劃”。也許有的人可能覺得,每天孩子完成的作業內容不一樣,要規劃好時間著實不容易,但其實我所謂的學習計劃也許沒有想象的那麼複雜。

和大家分享一個簡單的實例:

有一個家長來和我交流,說孩子每天時間都太緊,無法完成家家樂的作業,孩子完全失去了自己的時間。我和搭班老師溝通了解,兩科加起來的作業最多一個小時就可以完成。後來我讓家長跟我聊聊孩子平時作息時間,學習時間和補課情況。瞭解到:孩子一般五點半到家,六點半吃完飯,吃完飯後休息大概二十分鐘,然後邊上廁所邊玩一小時左右,開始做作業時大概晚上8點鐘,孩子邊做邊玩,有時候也偶爾做一下家家樂的作文,作業大概做到晚上十一點鐘……週末補課,孩子安排了兩個,週六上午8:30——12:05家家樂,14:00——16:00舞蹈班,週末做作業,孩子自己隨機安排,只要做完,不做規定和規劃……

這個實例裡的問題在於孩子玩的時間穿插在了學習的時間裡,所以會讓孩子感覺完成作業的時間太長且太累。後來我給孩子做了一份大概的學習計劃:週一到週五完成學校學習內容,每天吃完飯後大概休息半小時,上廁所時間大概半小時,大概晚上七點半開始做作業,做作業期間不能玩耍,大概兩個小時完成作業,大概到晚上九點半,給孩子自由安排時間一小時左右,根據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期間可以稍微看會兒自己喜歡的節目,可以自己看看喜歡的書籍,可以複習鞏固一下補習學校的知識等,週一到週四晚,不用做補習學校的作業。週六上午8:30——16:00孩子要上補習班,週六孩子外出的機會幾乎沒有,所以週六孩子可以抽大概一個小時的時間完成作業,可以抽大概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完成學校一半的作業,另外一半可以選擇在週五或者週日完成。這樣,如果家長時間允許,週日就可以帶孩子到戶外,或者讓孩子自己放鬆放鬆(適宜的方式)。這樣安排時間,既不影響孩子學校的學習,也不耽誤孩子補習班的作業,還給到了孩子自由安排和玩耍的時間。

制定一個簡單的學習目標,我們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確定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是孩子努力的方向,要讓孩子明白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兒,每天需要達到學校要求和自我提高的什麼要求,有了目標,才能有更好的方向和動力。

二、合理規劃時間

學習計劃的制定,一定是根據孩子的具體時間而定的,要考慮孩子平日學校的作息時間,作業情況等因素,而不是盲目求全。

三、“學習內容”合理

學習內容包含常規學習和“自由學習”,常規學習主要包含學校佈置的學習任務,但是學習規劃中如果只包含學校佈置的學習任務,容易因任務繁瑣而導致孩子的逆反情緒。所以學習規劃的內容裡應該有孩子“自由學習”列項。“自由學習”主要包含了孩子自己看喜歡的有益學習的課外書的時間,和適休息放鬆的時間。列項齊全,對孩子的吸引力也就越大,也就更能起到做規劃的意義。

學習計劃的重要性

很多時候,其實孩子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卻未能有如付出般的回報,其實就在於孩子沒能給自己設定一個良好的學習計劃,一個良好的學習規劃,不僅能讓孩子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更能給孩子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一、目標有序明確,恰當管理時間

一個好的學習規劃,可以讓我們明晰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有條理的安排好學習和生活,使我們能夠恰當的使用好時間,使孩子既能充實的學習,又能有屬於自己的時間。

二、培養良好習慣,助力為人求知

堅持按有益的規劃施事,會使得孩子的學習生活有規律,甚至逐漸形成“條件反射”,使得孩子自覺學習,自律學習,促進學習目標的實現,為學激益求知,良習必達為人!

清朝著名的思想家阮元曾經說過:“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我不太想給這句話太多的標榜,但我們也能清楚這句話的落腳點“苦功夫”。但苦而有道,苦而有得,方是學習之本。

個人愚見,審之,擇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