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嫁妝」演變簡史,你想起自己的婚禮了嗎?是心酸還是感動?


中國改革開放後的80年代,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每個當年結婚的青年男女心目中的嫁妝標準便是“三轉一響”,即陪嫁“自行車、手錶、縫紉機、收音機”,城市能實現的家庭多,農村的還是偏少,你的父輩或你結婚時是這些要求嗎?

進入上世紀90年代,人們結婚時對於嫁妝的標準正發生著變化。大家對家電的需求進一步增加,對於嫁妝的要求上增加了電視機、洗衣機、錄音機、摩托車等,經濟寬裕了,大家也學會享受生活了。

來到21世紀,農村嫁女的嫁妝標準從純物資慢慢地向“物資+現金”方式轉變,農村嫁妝也不拘泥於家電和傢俱這些物資,有的地方開始出現現金嫁妝,靈活性更高。

進入2010年,農村外出打工的青年回鄉完婚成為常態,平時男女雙方都在外打工,回家完婚時對於嫁妝的要求變得越來越高了,大部分除了陪嫁物資以外,一般都會有現金陪嫁,攀比之風也在滋生。

2014年後,經濟大發展讓農村人也富裕了越來,農村開始出現攀比嫁妝之風。物資陪嫁講究齊全,現金嫁妝越來越多,有的人家嫁女兒的嫁妝突破10萬元之多。

時至2018年,農村私家車大量普及,農村嫁妝陪嫁小汽車開始出現,有的人家還陪嫁房子、現金等,嫁妝總額突破50萬的人家不在少數。相比之下,40年的中國發展讓農民的消費觀念翻天覆地變化,攀比之風悄然盛行,但更多的是父母對於下一代的關心和幫助,幸福生活從願望變成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