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娃畏難後退,我更怕自己沒在她身後輕輕一推

靠譜童書每週推薦 孩子免費聽故事神器

點擊標題下 愛讀童書媽媽小莉 關注

600多個經典故事任意聽

比起娃畏难后退,我更怕自己没在她身后轻轻一推

由不得你躊躇,廣州已經邁入熱浪襲人的大夏天,小區樓下蚊子也多得嚇人。

我琢磨著,每天下午午睡起來,帶兩小娃去嬰兒游泳館游泳,既能增加運動量,還不用在樓下喂蚊子,一舉兩得。

比起娃畏难后退,我更怕自己没在她身后轻轻一推

到了游泳館,寧寧一下水就玩得不亦樂乎,可lisa竟然哇哇大哭,各種逗弄都不行,我只好趕緊把她從水裡撈起來。

有些納悶,Lisa三四個月的時候就帶她來遊過了,那會遊得可歡了,只是前幾個月比較冷,就中斷了,現在開始遊,怎麼反應這麼大呢?是怕水,還是別的原因?

和游泳館的小慧很熟悉了,和她聊到Lisa的情況,她雲淡風輕地說:“太正常啦!很多孩子幾個月不遊,就很不適應,要找到原因之後再對症,一步步慢慢解決的。”

1

第二天,我又帶著她倆去了游泳館。

我先抱著lisa熟悉環境,然後給她換上泳衣,抱著她坐在泳池旁邊看二姐寧寧遊,她的小腳丫在泳池裡踢得特開心。

過一會兒,她笑嘻嘻地整個人都彎了下來,小胖手拼命地往水裡伸。

看她狀態不錯,我試著雙手扶著她的腋下,讓水沒過她的腰,我就這樣扶著她在水裡玩了一會,和昨天一被放進水裡就哇哇大哭相比,今天已經進步多了。

扶著她遊了一會,我也累了,就讓小慧把游泳圈拿來。可沒想到,lisa一進游泳圈,又哭了起來。

我沒把她抱起來,而是又扶著她的腋下,讓她在游泳圈上趴著。或許是能感覺到媽媽的支持,她又放心遊了起來。

比起娃畏难后退,我更怕自己没在她身后轻轻一推

藉助游泳圈的力量,我也輕鬆多了,只用很小的力扶著她。

我一邊觀察她的狀態,一邊慢慢地放手,幾分鐘之後,看她和寧寧玩得很開心,我趁機徹底鬆手,而她毫無察覺,已經完全適應了自己遊。

本來想著可能要好久,才能讓lisa重新適應泳池,沒想到,也就十幾分鐘的功夫,在大人的支持下,她就輕輕鬆鬆克服了對水的恐懼。

2

有天開車的時候,聽科恩博士的音頻課,裡面提到,當孩子面臨新的挑戰或是恐懼和害怕,準備轉身逃離的時候,可以用“輕推”的方法幫助他。

他自己就用輕推的方法,治好了她姐姐的恐高症。

有一次,我和姐姐一起去看瀑布,在離瀑布50英尺遠的地方,姐姐就感到害怕不再往前走了。

在姐姐轉過身準備往回走的時候,我輕輕拉住她的胳膊,看著她的眼睛,對她說:“在你沒準備好之前,我們一步都不往前走。”

等了一會兒,我問身邊的姐姐:“我們現在可以嘗試往前走一步嗎?”

姐姐邁出了小小的一步,我意識到,雖然這對姐姐來說只是一小步,但是在情緒上,卻是邁出一大步。

每走一步,我們都會停下來,陪著她做深呼吸,我一直嘗試輕推她,告訴她,往回走是很安全,但在這裡我們也很安全。

有幾次,姐姐因為太緊張甚至向後退了一小步,那也沒問題,我繼續輕推,鼓勵她,你已經走得很遠了。


最後,姐姐成功克服了恐高,後來甚至還去玩跳傘。

聽到這裡,我有些小得意,原來自己無意中對lisa怕水也採用了輕推的方法。

但轉念一想,也有些慚愧,對小嬰兒怕水我能做到如此理解和接納,並在這個過程中,一步步地觀察和輕推,可幾年前,面對大孩子的時候,在一些其他的情境裡,我卻做得很差。

3

醫生安排我媽做喉鏡,而小拍要做一個耳朵的內窺鏡。

我和小拍本來還在排隊,我媽正好做完喉鏡回來,忍不住跟我抱怨,做喉鏡太難受了!

小拍一聽,馬上緊張起來,扁著嘴說:“我不要做耳朵的內窺鏡!”

我跟她解釋,這兩者完全不同,耳朵的內窺鏡一點都不疼,也不用麻藥,結果她完全不聽,嘴裡一直唸叨著“不要,不要”。

我越解釋她情緒越大,等到醫生叫號的時候,她開始大聲哭起來,見我們還沒進去,醫生也很急躁,朝我們吼,到底做不做。

我和拍爸當時做了最錯誤的選擇,成了網絡視頻裡被人拍過的那種最粗暴的父母,上演了一場拖人大戰,想把小拍硬拖到醫生面前。

比起娃畏难后退,我更怕自己没在她身后轻轻一推

我們被搞得精疲力竭,最後也只好妥協和放棄。這件事已經過去5年多了,現在寫出來,依然能讓我心跳加速,臉紅羞愧。

我對自己當時做法的粗糙,態度的野蠻,同理心的缺乏,感到深深的遺憾。

4

朋友微姐和我同樣有著慘痛的經歷。

她的女兒,從5歲開始學小提琴,學到第6年時,基本上把所有的技法都學完了,接下來就是通過練習來鞏固。

可孩子上完課回到家,很少主動練琴,每週去老師那上課的時候,都因為練習太少,導致課程進度太慢。

微姐說,看她總不練琴我也很窩火,而且沒練就去老師那裡回課,效率太低,浪費錢,我就跟她說,要學就要每天練琴,要不就別學了。

孩子想了想說,那我不學了。從此,她再也沒有摸過小提琴。

比起娃畏难后退,我更怕自己没在她身后轻轻一推

微姐每每提起這事,也都痛心疾首。

幾年過去,有所成長的微姐和我說:“其實那個時候,我女兒還是很願意去老師那上課的,只要我在練琴上輕推她一把,肯定能堅持下來,現在她上初中,班上很多同學都有才藝,她只有眼羨的份兒,有時還反過來埋怨我,沒有幫她堅持下來。”

5

微姐這番話,讓我也覺得特別惋惜。

面對困難和未知,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第一反應都是後退。

如果我們能多一些理解和接納,看看我們可以怎樣和他站在一起,幫助他,必要的時候,在後面輕輕推他一把;

而不是冷冰冰站在一旁,讓他自己去選擇,或者用暴力逼迫他選擇,做還是不做,那孩子或許早已邁過了那個坎。

比起娃畏难后退,我更怕自己没在她身后轻轻一推

科恩博士的“輕推”有4個步驟,我的血淚教訓,促使我默默記在筆記本上。

1. 接納孩子當下的情緒,做到不評判。


2. 把任務分解,陪孩子一起,邁出關鍵的第一步。


3. 隨時觀察孩子的情緒,辨認孩子的情緒臨界點,既不讓他逃離,也不讓孩子被嚇到,可以暫停,但不能放棄。


4. 當孩子跨越,即使給予反饋,讓他知道自己已經有很大的進步,從而激勵他接受接下來的挑戰,當然也允許孩子退行,多擁抱和鼓勵。

這4個步驟,相信可以用到孩子面臨各種各樣困難的情況下,對我的幫助也非常大。

我不可能再回到小拍小時候,去修改她的成長經歷了,但我可以重新出發,不再讓自己犯下相同的錯誤。

做父母,就是這樣邊走邊成長吧。

不念過往,不畏將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