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拋棄房地產!房企掀起改名潮,房地產行業開始變天?

重磅!萬科突然宣佈!“拋棄房地產”?

6月29日萬科召開股東大會,會上傳出一個令人吃驚的消息。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表示,“十年後,萬科還會是地產公司嗎?我想不是了,如果還是,那也是慘淡經營了。未來,萬科要做美好生活的服務商。”

很顯然,這些房地產大佬們或高調或無聲的轉型,已經透露出意味深長的信號。

穩居全國房企前三的萬科地產突然拋棄了“房”和“地產”,不禁讓人感嘆,未來樓市將走向何方?其實萬科“去地產化”並非樓市個案,伴隨著的還有日前房企扎堆改名的“怪圈”現象。

萬科拋棄房地產!房企掀起改名潮,房地產行業開始變天?

大批房企更名潮:有蹊蹺?

2018年更名企業盤點:

1、龍湖地產——7月3日,龍湖地產發佈公告,龍湖地產自2018年6月12日起公司中文雙重外文名稱則已由“龍湖地產有限公司”更改為“龍湖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彰顯更名背後“空間即服務”的商業藍圖。

2、合景泰富地產——6月28日,合景泰富地產控股有限公司公告稱,由“合景泰富地產控股有限公司”更改為“合景泰富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發力做大做強地產板塊的基礎上加快多元化業務佈局。

3、時代地產——3月1日,時代地產發佈公告,全名變更為“時代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簡稱變更為“時代中國”。與此同時,公司的業務也從傳統的房地產企業向城市發展服務商進行戰略升級。

4、大連萬達商業地產

——3月1日,大連萬達商業地產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稱,公司更名為"大連萬達商業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萬達商管今後不再進行房地產開發,成為純粹的商業管理運營企業。

5、朗詩綠色地產——1月15日,朗詩綠色地產有限公司發佈公告,將採用“朗詩綠色集團有限公司”為中文第二名稱。明確業務已從傳統地產開發延伸至長租公寓、養老服務、綠色建築設計、物業服務、裝飾、地產金融等業務領域。

其實,在此之前的2016年,曾出現房企更名風潮。遠洋地產控股有限公司(03377.HK)、處於業務多遠化考量的還有中國恆大(03333.HK)、雅居樂地產控股有限公司(03383.HK)以及K2地產都在更名換面的過程中走上了戰略轉型的多元化發展道路。

萬科拋棄房地產!房企掀起改名潮,房地產行業開始變天?

問題一:房企轉型,加速去地產化的背後,究其原因是什麼?

原因一:住宅全面進入過剩時代

據不完全統計房地產庫存在2011年到2013年就已經達到了峰值,年均平方米的開工量18.8億;從2014年開始開工量持續下行,年均每平方米的開工量大概降低30%左右。這就意味著產能自然供需結構調整, 30%的產能縮減意味著不知道有多少企業會被掩蓋掉。

近來,不管是在長沙,還是在全國,都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反炒房穩樓市的激烈戰。從《湖南日報》晨風四論的基調來看,將會確保長沙房價相對較低的優勢、吸引人才,會堅定不移摁住房價,企穩預期。從全國來看中央對房地產調控正在全方位加碼,鑑定調控!

原因二:房住不炒,調控堅定的舉措明顯

長沙:黨報四論,最嚴新政

長沙市住建委發佈的6.25新政,被成為史上最嚴樓市政策。在供應端上嚴厲打擊捂盤惜售、囤地不建的市場亂象,增加房企的供應數量;在需求端上限制購房條件和購房數量,嚴厲禁止炒房行為,確保真正的剛需能夠優先買房。

全國:中央調控,全方位加碼

對於一二線城市:住建部等七部委聯合行動,在北京、上海等30個城市先行開展治理房地產市場亂象專項行動。重點打擊對象有四個方面:投機炒房團伙、房地產“黑中介”、違法違規房地產開發企業、虛假房地產廣告。

對三四線城市:國開行收緊了棚改審批,三四線城市去庫存到尾聲,很多小城市房價可能也要開始裸奔了!對於房地產企業,發改委則緊急收緊房企海外融資限制,借外債投資地產項目。同時,還禁止向企業賣商品房。

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即使你手裡有不少房子,但都只能捂在手裡,無法套現。

問題二:房企轉型,未來將何去何從?

當下我國房地產市場及行業都面臨著拐點,進入到了深度調整期,眼下的轉型浪潮是房地產開發企業在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背景下的必由之路;無論選擇擁抱互聯網、追求多元化發展;亦或轉向跨界經營,追求質量始終比追求速度及規模重要,無論如何都處於試錯摸索階段,誰也不知道哪條路能通向勝利。

房企的去地產化轉型是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嘗試,在供給過剩的大環境下,選擇改變也許意味著選擇了自我革新,選擇了另一種存在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