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旅|北大紅樓誕生北京第一個中共黨組織

文化行旅|北大红楼诞生北京第一个中共党组织

點擊上方“網信北京”訂閱哦!

文化行旅|北大红楼诞生北京第一个中共党组织

北大紅樓

東城區五四大街29號的北大紅樓,始建於1916年,1918年落成,成為北京大學校部、文科及圖書館所在地。建築通體紅磚砌築,紅瓦鋪頂,磚木結構,平面呈工字形,東西寬100米,正樓南北進深14米,東西兩翼樓南北進深各34.34米,總面積約1萬平方米,稱得上是當年北京城最有現代氣息的建築,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當年的設計者恐怕沒有想到,北大紅樓的主色調——紅色,以後將成為中國革命的象徵和主調;這裡會成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主陣地,成為中國革命的搖籃,誕生了中共北京第一個黨組織。

文化行旅|北大红楼诞生北京第一个中共党组织

李大釗

1920年3月,在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李大釗的指導下,鄧中夏、高君宇等19人在北京大學秘密成立馬克斯(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又稱“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第二年11月17日,《北京大學日刊》登出啟事,對外宣告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成立。在一次“社會主義是否適宜於中國”的辯論會上,李大釗上臺演講,指出資本主義社會轉變到社會主義社會,就好比雛雞破卵而出,是必然之理。此後,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成員迅速增加,研究會19名發起人中,至少有15人在1923年前加入中共黨組織。

1920年2月,陳獨秀離京南下上海,李大釗秘密護送,途中他們商談了建黨工作,由此留下“南陳北李,相約建黨”的佳話。分手後,他們倆分頭開始建黨籌備工作。

不久,經共產國際批准,俄國共產黨(布爾什維克)遠東局海參崴分局外國處派出全權代表維經斯基(在華期間化名吳廷康)、秘書馬馬耶夫及翻譯楊明齋一行來華。在維經斯基等人的推動下,上海、北京建黨的步伐加快。8月,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中國共產黨”率先成立。

8月底,北大學生張國燾到上海與陳獨秀商談建黨工作,陳獨秀希望李大釗“先組織北京小組”。9月中旬,北大講師張申府去上海接來華講學的英國哲學家羅素,住在漁陽裡二號陳獨秀家,又同陳獨秀談起了建黨之事。下旬回到北京後,張申府把和陳獨秀談話的情況告訴了李大釗,兩人一致認為要儘快成立組織,發展黨員。

文化行旅|北大红楼诞生北京第一个中共党组织

北大紅樓李大釗辦公室。 劉嶽攝

1920年10月,在北大紅樓一層東南角的李大釗辦公室,李大釗、張申府、張國燾三人秘密成立北京共產黨小組,這是北京歷史上第一個中國共產黨的黨組織。11月,張申府去法國里昂大學教書,北京共產黨小組只剩下李大釗、張國燾兩人,隨後又吸收了黃凌霜、陳德榮、張伯根、袁明熊、華林、王競林6位無政府主義者加入小組。不久又發展了劉仁靜、羅章龍等人加入小組。李大釗從自己每月120元薪俸中捐出80元,作為小組活動經費。

不久,小組內的共產主義者和無政府主義者之間產生嚴重分歧。無政府主義者主張自由聯合,不贊成全國性和地方性的領導,反對黨的紀律和分工;反對無產階級專政,認為權力、法律及政府是一切罪惡的根源。經過一番爭論,除陳德榮外,其他5位無政府主義者退出小組。於是,李大釗將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骨幹鄧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繆伯英等轉為黨員。

1920年11月,北京共產黨小組舉行會議,將北京共產黨小組命名為中國共產黨北京支部,李大釗被推選為書記,張國燾負責組織工作,羅章龍負責宣傳工作。

中共北京早期組織的建立,有力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北方的傳播,與工人運動的進一步結合,引導了一批先進分子迅速成長,為建立全國統一的中國共產黨提供了準備條件。

長河漫漫,大浪淘沙。

1927年4月28日,李大釗被奉系軍閥張作霖絞死在西交民巷京師看守所,為共產主義信仰捐軀,時年38歲。

張申府1925年負氣退黨,以教學和翻譯著述為生。1949年後任北京圖書館研究員,改革開放後曾任第五屆、第六屆全國政協常委,1986年逝世,享年93歲。

1938年4月,擔任陝甘寧邊區政府副主席的張國燾乘祭拜黃帝陵之機投靠國民黨。同年4月18日,中共中央開除其黨籍。1979年張國燾客死加拿大多倫多,終年82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