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小升初數學銜接

如何做好小升初數學銜接

如何做好小升初數學銜接

人生有很多節點,從幼兒到小學、小學到初中、初中到高中,在每個節點上都關係著命運的轉變,而小升初尤其重要,在所有科目中數學分值佔比非常大,小升初數學基礎一定要打牢,那麼如何做好小升初數學銜接?

一、知識點的銜接

《數學課程標準》將小學和初中的教學內容做了巧妙的銜接,理解以下幾個銜接點對我們正確處理好中小學數學銜接有很大的作用。

1.算術數和有理數的銜接

在小學階段,學生基本接觸的是算術數(正整數、分數、小數、負數),這些數都是隨學生的年齡特點從現實生活中得出的;進了初中後,把數的範圍擴大到了有理數域,同時數的運算也相應的從小學中的加、減、乘、除四則運算上升到了乘方、開方運算。這是對數的認識的一個飛躍。為了讓學生能更好的適應初中的學習,小學高年級的數學教師在複習時應利用實際的例子對初中的知識進行延伸。對於算術方法的四則混合運算,我們要求學生熟練地掌握運算順序和計算的正確率;到了初中後,只要弄懂符號法則,那有理數的運算也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2.數與代數式的銜接

小學階段,學生所接觸到的數都是從生活中來的。在他們的印象中,數是一個具體的、能代表多少的表示符號,而在初中“有理數”知識中,引進了“式”的概念,從而研究式的運算。這是從“數”到“一段抽象的含字母的代數式的過渡”,是學生在學習數學上的一大轉折點,實現從具體到一般、到抽象的飛躍,也是對剛入初中學生思維的一次飛躍。其實數與式的主要變化就是從數字的具體運算到代數式的形式化運算的轉變。為了順利完成這一轉變,可以在小學高年級階段嘗試運用“半代數式運算”的方法進行教學滲透。

3.由算術法則到方程解應用題

小學數學安排瞭解方程的內容。小學生所接觸的方程比較簡單,加上受算術思維的影響,列出的這些方程,思維方式實質上還是算術的。為了讓學生後續方程的學習,可以引導學生理解:列方程過程中,重要的是未知數要參與運算,用等量關係列出方程。引導學生思維方式從算術思維逐步向代數思維轉變,無疑是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的重要內容。以前解方程,都按四則運算的各部分之間的關係來解,現在都是按等式的性質解方程。可以肯定的說,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是解方程的正途。加強這一方面的教學,目的就是要有利於同學們初中階段能更好的學習稍複雜的方程。

二、學習方法的銜接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計劃基本是老師安排的,學生自己不做計劃。而到了初中,學習時間緊、課程多,如果時間安排不合理,計劃不周密,就會出現打亂仗的情況。所以小學高段的數學教師在平時教學中就會有意識地讓學生給自己的學習做出計劃,教師督促完成。

1.重視預習,養成自學的好習慣,提前進入初中的學習氛圍,以便更好地適應初中的學習生活。

2.專心聽講,養成積極思考的習慣。要有意識的提一些有深度、難度的問題,要樂意去思考,培養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3.強化訓練,拓展練習。多做些拓展性練習,讓自己在初中階段能更快地進入初中生角色。

如何做好小升初數學銜接?

關於小升初數學銜接,有句俗語:“小學考一百,初中不及格。”這種情況其實是存在的。很多孩子小學成績很優異,奧數也學得“很不錯”,甚至擇校成績也不錯,但是進入初中學習後,成績卻始終不理想。究其原因,這要有兩方面:

第一,從知識能力上來看,小學學得太“浮”,對知識沒有進行系統的整理和歸納。小學學習注重感性的形象思維,但是從初中開始,對數學邏輯嚴密性的要求就開始加強了。如《有理數及其運算》和《字母表示數》,引入負數、數軸和字母后,分類討論的思想就隨之而來,很多時候答案不再唯一,這與小學的學習可以說是“天壤之別”。

另外,很多孩子在小學階段,數學的基本功———計算能力很欠缺,進入初一《有理數及其運算》學習後,計算能力跟不上,作業和考試經常計算出錯,弄得自己焦頭爛額,信心大大受損,接下來的《字母表示數》對探究能力要求又高,學習起來也有一定難度,這兩單元學下來,信心徹底被摧垮,後面的學習情況可想而知。

第二,從學習習慣和方法上來看,小學生在答題規範和專題總結方面普遍欠缺很多。小學對答題規範要求很低,學奧數幾乎不要求,這就導致很多孩子很善於“湊答案”,但要寫出嚴密的推理過程卻“難如登天”。但是,從初中開始,對答題規範的要求“突然”提高很多,如果沒有提前的規範,學習成績自然會大受影響。

就學習方法而言,只是跟著老師走,完全不夠。自己一定要學會歸納、總結、改錯。這些方法小學完全可以不要,但是到了初中,不掌握這些方法,學習會比較吃力,相反,用好了這些方法,學習起來會“如魚得水”。

中高考請關注:北清霸學官網(北大清華狀元學習力培訓中心)

如何做好小升初數學銜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