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億!15家醫院被賣了

65億!15家醫院被賣了

2018年已過半,醫藥上市公司的併購“高燒不退”。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顯示,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29日,在醫藥健康上市公司中,共發生140起併購事件,總金額數百億元,涉及生物藥企、醫療服務機構、零售藥店等各個領域。

65億!15家醫院被賣了

藥企頻頻併購醫療機構為哪般?

另一方面,是藥企出於現金流的考慮。上市公司作為公眾公司需要不斷保持業績增長才能獲得投資者的青睞。

恆康醫療、達安基因、信邦製藥和金陵藥業這些企業的醫療收入佔企業的營業收入的20%以上。

其中恆康醫療曾經是我國中成藥行業的著名企業,憑獨一味系列產品在中成藥行業佔得一席之地,目前則醫療服務的收入已經貢獻企業90%的收入,已經發展成為醫療服務集團性企業。

此外,還有達安基因、金陵藥業等企業的醫療服務收入佔企業收入的比例也在10%以上。具體情況如下表:

65億!15家醫院被賣了

2016年,國務院印發《加快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工作方案的通知》(國發2016(19)號),明確2018年年底前完成企業辦醫療、教育機構的移交改制或集中管理工作。第一次明確了國有企業醫療機構剝離的時間表。

根據2017年8月六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國有企業辦教育醫療機構深化改革的指導意見》(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了四種“出路”,即鼓勵移交地方管理、有序實施關閉撤銷、積極開展資源整合和規範推進重組改制。

65億!15家醫院被賣了

有不少專家、學者均認為有序推進資源整合和規範推進重組改制是目前而言最可推行的兩大方式之一。

2018年3月,國資委、發改委、財政部下發《關於進一步推進國有企業獨立工礦區剝離辦社會職能有關事項的通知》(簡稱“8號文”)中明確提出,大型獨立工礦區企業辦醫療機構應儘可能移交地方政府、專業化機構或企業管理,不具備市場競爭力的應予以撤併,從2019年起不得以任何方式向醫療機構提供補貼。這等於對於之前不少處於觀望階段的國有企業醫療機構下了最後“通牒”。

藥企併購的好時代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