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寫志願的幾個基本概念,可不要搞錯了!

高考填寫志願的幾個基本概念,可不要搞錯了!

 瞭解一些基本概念對高考填報志願有著重要意義。

什麼時候開始志願填報?

目前全國所有省份都實行高考後據分填報志願,具體填報時間主要在6月下旬及7月上旬,即高考分數已經知道,各科類各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及考生的排序位置等重要信息也已經知道,簡稱“知分填志願”。

什麼是平行志願?

所謂“平行志願”就是在每個錄取批次的學校中,考生可填報若干個平行的學校,然後按“分數優先、遵循志願”的原則進行投檔錄取,改變過去志願優先的錄取原則。具體地說,按照平行志願錄取方式,錄取時,將考生按成績從高分到低分順序排隊,依次檢索考生填報的A、B、C、D等幾個平行志願,如果符合A志願,則被錄取,如果分數不夠,則繼續檢索B志願,依次類推,直到被符合條件的學校錄取。

分析自己可以上哪個批次

批次線,決定著考生能夠進入什麼樣的大學進行學習和深造。考生要根據自己的平時學習成績結合高考考分情況分析,再對比往年公佈的省控線,確定自己在哪個批次中,進而合理進行志願填報的選擇和取捨!

批次線(又稱省控線),決定著考生能夠進入什麼樣的大學進行學習和深造。批次分數線是確定考生錄取資格、執行招生政策的一個重要指標,除政策規定的特殊降分情況外,院校只能錄取所在批次分數線上的考生,當考生的高考成績達到或超過批次分數線(通常稱“上線考生”),考生的檔案才能被投檔到所報考的高校,然後再由高校選擇錄取。

在全國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中,究竟自己能考多少分,是很難估計得十分準確的,因為變數太多。但如同求解函數的值域一樣,推測自己能落入哪條分數線的哪一個區域則是可能的。

各省的分數線每年都不一樣,它既受當年招生計劃數與報考人數的制約,也受當年試題難度及全省考生考分情況的影響。一般來說,如果中學畢業生人數沒有太大變化,而高等學校又擴招的話,本省升學率就會增加,各批分數線就相對下移;如果高考試題讓多數考生都感覺偏難,總體得分減少時,分數線也會下移。要估計自己能進入哪一類分數線區只能迂迴入手。

收集信息

1.大學信息

2.專業信息

3.往年錄取分數線

先選擇專業還是先選學校?

到底是先選專業還是先選學校,是讓考生及家長一直拿不準、辨不清的問題,是優先考慮學校還是專業,上了好學校,專業不喜歡就業前景不理想,怎麼辦?為了學個好專業掌握熱門技能,只能退而求其次選了二流大學,卻發現名校文憑才是就業“敲門磚”。選院校和選專業,哪個優先的問題,主要要看考生具備什麼樣的實力。專家建議:

如果你是高分考生,這樣有實力可以在院校和專業上都選,即選好院校又選他認為好的專業;如果你成績中等,建議還是以選院校為主,儘量進一個實力強的院校;對於分數稍微低一些的考生,就應該以選擇專業為主,從就業角度去考慮,尤其是一些專科層面的,這個批次的考生,儘量考慮專業,學一個自己擅長的,或者適合自己的專業,將來的就業渠道或者就業的壓力就會小一些。

院校優先:

(一)好學校的好處

好處一、名校光環讓你贏得尊敬 自信

好處二、就業優勢 更多成功機會

好處三、豐富的高校資源 助你增長見識

好處四、深厚文化的薰陶 雄厚的人脈資源

好處五、留學優先 爭取深造機遇

好處六、更好的獎學助學機會

高考填寫志願的幾個基本概念,可不要搞錯了!

院校優先的弊端:專業可能不對口

專業優先:

專業優先的好處

好處一、學習動力 你的大學不乏味

好處二、職業發展 你事業的起點

好處三、生活質量 你生活的樂趣

好處四、節約時間 你人生的選擇

專業優先的弊端:可能會受限制 沾不到學校名氣的光

順序志願的填報技巧

所謂“順序志願”就是按“志願+分數”投檔。所謂“順序志願”就是按“志願+分數”投檔。在一個批次的錄取過程中,對學校而言,所有學校只能同時同步錄取同一順序志願的考生;對考生而言,則是所有在某一批次分數線以上的考生在同一個時間內只能是同一順序的志願被檢索投檔。這種投檔辦法的第一步是對所有批次分數線上的考生按其第一志願投檔,投檔後所有考生的第一志願學校都必須返回確切的投檔結果(包括被學校錄取、退檔、分數未達學校提檔線沒能投出)後,第二步再將所有未錄考生重新彙總,然後再同時分別投向他們所報的第二志願學校,也就是在第一志願學校錄取完成後再進行第二志願的投檔,同時同步按志願順序投檔錄取,依次直至本批次3~4個志願錄取結束。

按“順序志願”實際上就是按“志願+分數”投檔,遊戲規則明確,最大限度地保證了程序公平。但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首先是強化了志願的作用,因為是先按志願分別排隊,考生能否被所報志願錄取,不完全取決於考試成績,實際上是取決於與自己分數大體相當的其他考生的志願,如考生志願一旦扎堆,學校提檔線會大幅提高,轉而次年又可能大幅下降,使得考生填報志願,尤其是第一志願的填報有一定的偶然性,甚至不失博弈色彩;再者就是如果考生未被第一志願錄取,當填報的第2志願的學校已經錄滿其他第1志願的考生時,該生最後的錄取結果可能使他感到很大的心理落差。實行這種錄取投檔辦法的省份已經較少。對於實行按“順序志願”(即“志願+分數”)錄取投檔辦法省份的考生,在填報志願時要注意以下問題。

第一志願是關鍵

第二志願應是“保底”志願

高考填寫志願的幾個基本概念,可不要搞錯了!

謹慎對待“服從調劑”

在考生志願信息卡上,每一批次的志願欄後面都有“服從”欄。設置該欄,是為了增加部分考生被錄取的機會。考生當然希望按志願錄取,但是由於受信息材料、預測、決策方法等因素的限制,有的考生會把志願報得較高,有的考生則處理不好志願之間的“梯度”關係,以致第一和兩個並列的志願相繼落空。“服從”二字絕對不可忽視,特別是對競爭能力較差的考生,更是如此,“服從”二字,有時比第二、第三志願錄取幾率還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