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史無前例的「越地寶藏」,從良渚琮王到趙孟頫《吳興賦》

6月8日,浙江博物館籌備一年之久的《越地寶藏——100件文物講述浙江故事》終於開幕。據稱將展出來自39家博物館機構的文物,數量多、規格高、種類豐富。“越地寶藏”將以信息定位講述歷史的方式,採用文物出發的視角,用具體的器物來反映浙江歷史和文化。展出包括良渚“玉琮王”、元趙孟頫《吳興賦》、戰國羽人劃舟紋銅錢等,不乏鎮店之寶和近年來考古的新發現。

一、走出矇昧

感受史無前例的“越地寶藏”,從良渚琮王到趙孟頫《吳興賦》

農業生產帶來了財富積累和人口大幅增長,同時也帶來了矛盾衝突。宗教是整合人力的高效手段,在信仰的催化下,更多的人團結在一起,逐步聚合成部落、酋邦以至國家。良渚文化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凸顯出來的獨特文明。

感受史無前例的“越地寶藏”,從良渚琮王到趙孟頫《吳興賦》

感受史無前例的“越地寶藏”,從良渚琮王到趙孟頫《吳興賦》

玉禮器是良渚文化最顯赫的表徵之一,其數量之多,種類之豐富,尤其是在功用上所顯示出來的複雜性和全面性,在同時期考古學文化中是絕無僅有的。

感受史無前例的“越地寶藏”,從良渚琮王到趙孟頫《吳興賦》

二、精勤耕戰

感受史無前例的“越地寶藏”,從良渚琮王到趙孟頫《吳興賦》

春秋戰國,當中原開始呈現中央帝國的顯赫時,越地在中土君子眼裡不過是一個荒蠻邊僻的東南小國。然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古越人卻以質樸悍勇的個性,務實拼搏的精神,忍辱負重,在逆境中自強不息,發展生產,迅速崛起,從困頓走向強盛。

感受史無前例的“越地寶藏”,從良渚琮王到趙孟頫《吳興賦》

感受史無前例的“越地寶藏”,從良渚琮王到趙孟頫《吳興賦》

三、陶瓷之路

感受史無前例的“越地寶藏”,從良渚琮王到趙孟頫《吳興賦》

浙江是中國瓷器的發源地。唐代以後,浙江瓷業飛速發展,晚唐至北宋初期,越窯步入輝煌時期,“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描繪的就是當時的壯闊盛景。宋元時,龍泉窯異軍突起,燒瓷工藝得到進一步創新,燒造出粉青和梅子青釉,瑩潤如玉。

感受史無前例的“越地寶藏”,從良渚琮王到趙孟頫《吳興賦》

從唐朝開始,浙江青瓷通過海路大批銷往域外,宋元時達到鼎盛,成為浙江海外貿易的重要支柱。1976年,在韓國新安海底發現一條中國沉船,裝有各類物品兩萬兩千多件,其中瓷器20681件,而龍泉窯青瓷的數量約佔一半。

四、梵音聲聲

感受史無前例的“越地寶藏”,從良渚琮王到趙孟頫《吳興賦》

五代時期,中原佛教呈衰微之勢,唯東南一隅的吳越國佛法昌盛,建寺起塔,開龕造像,刻經造幢,留下了眾多佛教遺物遺蹟,最負盛名的當屬西子湖畔的雷峰塔。

感受史無前例的“越地寶藏”,從良渚琮王到趙孟頫《吳興賦》

展品中的鎏金銀阿育王塔即出自雷峰塔地宮,是錢俶專為雷峰塔特製。太平興國三年(978年),錢俶祭別錢鏐陵廟,啟程赴開封向北宋皇室納土獻地,走上了北去的不歸路。

五、武林舊事

此次展覽展出了湖州三天門南宋墓出土的一組金首飾。包括釵、耳環、鐲、戒指和帔墜,恰能看出南宋女性裝扮的時尚。其中,花筒釵是宋代流行的樣式,而鐲、戒指和帔墜又印證了《夢粱錄》中記載的南宋婚俗,富貴人家準備“三金”作為聘禮,即“金釧、金鋜、金帔墜”。

感受史無前例的“越地寶藏”,從良渚琮王到趙孟頫《吳興賦》

六、走向自省

元明清時期的江南,在藝術及思想方面展現了獨特的影響力,詩畫一般的自然環境與發達的市場基礎令其成為吸引文人聚集的土壤。

感受史無前例的“越地寶藏”,從良渚琮王到趙孟頫《吳興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