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8年全國高校國家傑青入選人數排名,北大位居榜首!

2014-2018年全國高校國家傑青入選人數排名,北大位居榜首!

依據往年的經驗,國家傑青每年入選人數總共200人左右,其中高校佔其中的2/3,中科院系統佔據剩餘1/3。上表中2018年數據加起來有70多人,其餘高校加起來去爭取剩餘的這70來個名額。從近5年的國家傑青入選總數來看,北京大學達到了67人,位居全國高校的榜首。由於國家傑青是兩院院士的重要候選人,北大這幾年在院士增選上的強勢表現也就不足為奇。傑青入選數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的實力等級,清北、華五、漢二等涇渭分明。雖然中山大學、南開大學、同濟大學和東南大學這4所高校2018年傑青數據尚未出爐,但整體排名最終僅僅是微調,不會有太大的變動。

2014-2018年全國高校國家傑青入選人數排名,北大位居榜首!

從2018年的數據來看,清華、北大依舊錶現強勢。2017年表現不錯的復旦大學和浙江大學等,今年也下降明顯。尤其是復旦大學,2017年有11位入選,今年僅僅入選了1位。天津大學歷經幾年的低潮後,今年也有3位入選。211高校裡排名最高的蘇州大學,近5年有8名入選,超過了不少985工程知名高校。另外,北京化工大學、上海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等高校在近5年國家傑青入選數量上也很不錯。

2014-2018年全國高校國家傑青入選人數排名,北大位居榜首!

​由於傑青人才數量稀少,一般在高校裡都會成為學術帶頭人。近些年來,國家傑青人才流動明顯增強,最典型的趨勢就是科研院所向高校流動。很多人入選傑青後,在3-5年內就會選擇跳槽,甚至1年內變更單位的人數也有不少。從這方面來說,高校對於人才的待遇比科研院所好很多。由於高校人才引進主要看帽子,入選傑青後一般都會身價暴漲,高校挖人也是不惜餘力。今年北航教師辭職事件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前高校人才評估只看帽子的現狀,清華本科、海外博士留學歸來只能拿6000的月薪,主要是因為沒有帽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