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血製品缺口巨大,未來規模有望達4百多億美元

【財經豹社】上週我們提到了美國血製品行業發達,供給充足,然而,血製品不能通過基因工程方法制造,在全球血製品還是供給不足,缺口巨大,據MRB數據,2015年全球血液製品銷售額達318億美元,2016年則達335億美元,預計2016年到2021年複合增長率達4.9%,2021年全球市場規模有望接近426美元。

國內血液製品行業政策限制壁壘高

從2001年起我國不在批准新的血液製品企業,除血白蛋白和重組人凝因子VIII之外的血液製品不允許進口;血製品企業設立新的漿站、採集過程、生產過程等都要受到有關部門的嚴格監管,而且採漿需在劃定的區域,不可以跨區域採集,每批製品出廠上市或者進口時進行強制性檢驗、審核,檢驗不合格或者審核不被批准的,則禁止上市或進口。避免血製品汙染,遏制艾滋病、肝病等血液傳染病。

我國血製品缺口巨大,未來規模有望達4百多億美元

目前我國血液行業為血站和單採血漿站二者並行“雙軌制”運行架構,但兩者在獻血者資源方面存在一定的重疊和競爭,但單採血漿站不能影響血站採血的任務為前提,相比國際血液製品工業生產,採血中心既可以採血又可以單採血漿,獻漿量和獻漿頻率規定也較為寬鬆,且採血水平也高於我國。

美國實全球主要採漿和最大血製品消費國,美國漿站數量已突破500家,全球三大血製品巨頭中,Grifols的159個血漿站全部在美國,CSL有128個血漿站,有120個在美國,Baxalta有87個血漿站,有80個在美國,2016年美國採漿量約3.8萬噸,相對人口基數大的中國,採漿量才7100噸!

我國血製品缺口巨大,未來規模有望達4百多億美元

國內市場規模、集中度和產品消費結構均有較大提升空間,全國投漿量主要集中在華蘭生物、天壇生物、泰邦生物、上海萊士這四家企業中。2017年國內血製品市場規模為235億元左右,僅佔全球血製品市場的11%,預測2018年我國採漿量9000噸,但國內需求量在10000噸以上。

我國市場供應缺口大刺激行業增長

美國實全球最大的血製品消費國,市場消費額佔全球的40%,美國實全球上唯一一個可以血製品自給自足的國家,歐美15%的人口消費超65%的血製品,且允許進口血製品保障供應。而我國血漿投放量遠不能滿足需求,行業處於高度需求旺盛的狀態,2017年國內保守需求量12000噸,然實際全國採漿量約9000噸,與WHO基本保障水平(10L/1000人)相比,缺口達39%,供應缺口和人均保有量低,供不應求刺激行業增長。

我國血製品缺口巨大,未來規模有望達4百多億美元

中國人口基數大,老齡化趨勢加劇,以及對應適應症的不斷增加刺激血製品需求的不斷增長,雖然中國人口基數大,但供血量遠低於發達國家,血液製品不僅受政策嚴格管制,而且企業利用率海天提取率與發達國家相比低下,國內血液製品較發達國家人均量低、品種結構少、行業集中度低。從趨勢來看,國內血製品行業已到關鍵轉正點,隨著政策推動量的增長、企業層面併購集中度提高以及企業技術的不斷提高,浙商證券預計,血製品品種結構的調整趨勢將逐步開始。

限價政策逐步放鬆 量價穩定健康增長

舊有的藥品定價模式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受最高零售價壓制,導致血製品大量流入黑市渠道,嚴重影響藥品的可及性和安全性,漿站審批制定是導致行業亂象的根源,不合時宜的價格管制加劇了血製品行業怪象,價格放開後向上游傳導,一定程度上能緩解血漿供不應求的局面。

2014年全國物價局局長會議首提放開藥品價格,而後發改委取消藥品政府定價,通過醫保控費和招標採購,讓藥品價格實現市場競爭。2015年,我國總理再次提出“政府放開藥品定價”,規定除麻醉藥和第一類精神藥品暫時由國家發改委管制,其他藥品政府定價均予取消,包括血製品的藥品,但新設採漿站的審批卻沒有放開,這直接導致血製品價格上漲。2006年的嚴格管理導致投漿量急速下降,投漿量的急速下降導致了產品的緊缺和價格的上調,2007年國家發改委上調白蛋白最高限價306元/瓶(10g),2010年部分省份靜丙最高限價600元/瓶(10g)。

我國血製品缺口巨大,未來規模有望達4百多億美元

2017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新版目錄擴大了基本醫療保險用藥保障範圍,有利於減輕參保人員目錄外藥品費用負擔。血液製品品種在2017年版醫保藥品目錄中進一步擴容,人血白蛋白作為血液製品的拳頭產品,也增加到了醫保支付範疇,臨床用於肝硬化、癌症等,除此在外,還包括靜注人免疫球蛋白、破傷風人免疫球蛋白、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等。

自零售價限制放開後,纖維蛋白原、靜丙出廠價同比增幅分別達80-130%、10-20%,其他產品也出現不同程度提價,這樣提振相關企業業績。

我國血製品缺口巨大,未來規模有望達4百多億美元

由量轉質競爭優勢凸顯 研發利用空間廣闊

從消費結構看,國外消費最大的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產品,二者兩個血制產品在國內佔比較大,佔比分別為34%、3%,從銷售金額來看,全球人血白蛋白、靜注免疫球蛋白及特異性免疫球蛋、凝血因子、其他品種銷售份額分別佔20%、30%、35%、15%。在美國市場,人免疫球蛋白類產品幾乎佔一半的銷售額。

我國血製品缺口巨大,未來規模有望達4百多億美元

隨著整體供需逐漸走向平衡,血液製品企業提升規模的同時,血液製品也從量到質的轉變,企業將投入更高的研發費用、建立更嚴格的質量標準、打造更有競爭力更附加值的產品線,行業價值有量的優勢轉為質的競爭,企業必將培養更有力的銷售隊伍和學術隊伍。各家血製品企業加大對白蛋白系列產品進行多適應證的開發、抗多種病毒免疫球蛋白研發、重組凝血因子的研發的等。

我國血製品缺口巨大,未來規模有望達4百多億美元

國內僅5家擁有7種以上產品,而國外企業通常都有20-24中產品,開發利用高附加值的凝血因子類和特異性免疫球蛋白類產品,則能取得的收益更大。

不斷提升技術,不斷攻破技術障礙,提升提取更多分組、減少浪費分組,避免浪費血漿資源,增加提取組分數目,是未來我國企業快速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

國內市場規模、集中度和產品消費結構均有較大提升空間,隨著技術水平提高、研發能力增強,供不應求場面仍將持續,行業空間利潤巨大。

本文僅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