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育兒VS中國育兒,誰更略勝一籌?

東西方文化有差異,表現在育兒方面也是如此。面對同一件事情和寶寶的同一行為,中美媽媽的表現卻

相隔十萬八千里。下面漫畫中典型中國媽媽和典型美國媽媽的育兒方式,或許能給大家一些啟迪和思考。

美國育兒VS中國育兒,誰更略勝一籌?

美國育兒VS中國育兒,誰更略勝一籌?

美國育兒VS中國育兒,誰更略勝一籌?

美國育兒VS中國育兒,誰更略勝一籌?

美國育兒VS中國育兒,誰更略勝一籌?

美國育兒VS中國育兒,誰更略勝一籌?

孩子未來要面對一個更大,更融合的世界,掌握了東西方的差異,或許可以為我們提供新的思路,新的視野。

1關於早教

在美國非一線城市,孩子很少有上早教的,而且早教班在那裡也並不多見。那麼,是中國的早教機構在騙錢麼?在下結論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美國不常見早教機構的背景。

美國育兒VS中國育兒,誰更略勝一籌?

第一,美國媽媽的產假是六週,沒錯,只有一個半月。產假過後,如果媽媽選擇繼續工作,她就會把孩子送到day care(日託班)。在日託班裡,雖然老師不會教系統性的知識,但會設計有唱歌,遊戲等環節,就相當於中國的早教輔導班!

第二,“早教”這個概念在美國(不限於美國)根植已久,同時美國人很會“玩”。如果翻牆去看看instagram,就會找到很多國外爸媽陪孩子玩的非常有創意的遊戲。

美國育兒VS中國育兒,誰更略勝一籌?

雖然,國內的爸媽也開始意識到早教的重要性,但是能夠用遊戲的方式去進行早教的人還是佔少數,或者說還處於初級學習階段。更多的是,想進行早教,又不懂方法,還不想花時間或沒有時間去了解方法的父母,那麼方便的早教機構自然是一個好選擇。

第三,美國人很講究將“工作”和“生活”分開,下了班就回家,加班那是要給錢的,這就在無形之間保障了與孩子的“有效陪伴時間”

美國育兒VS中國育兒,誰更略勝一籌?

而在國內,且不說一到下班時間就打雞血的“領導們”。在北上廣這種一線城市,時間成本太高,即使按時上下班,很多人也面臨著“早上出門孩子還沒醒,晚上回家孩子已經睡了”的現狀。連見到孩子睜眼睛的時間都沒有,又何談“有效陪伴”呢?

2關於爸爸帶娃

經常會看到一些視頻集錦,是關於國外爸爸帶娃的,有些是搞笑的,有些是酷炫的。而這些視頻底下的評論一般都很整齊,全是中國媽媽對中國爸爸的“怒其不爭”。所以,美國的爸爸帶娃嗎?

美國育兒VS中國育兒,誰更略勝一籌?

雖然樣本數很少,無法代表所有人,但大致的情況是:真的帶娃!很多全職媽媽的家庭,老公也會在下班之後接管娃,讓媽媽得以休息。

究其原因:第一,美國人很重視家庭生活,這和上一條所述的將工作和生活區分開是一脈相承的。不僅重視,也很享受。想象一下,如果帶娃可以引發內心的快樂,那自然也不會抗拒。

美國育兒VS中國育兒,誰更略勝一籌?

第二,美國人很獨立。全世界應該只有中國的父母會在孩子成年之後,依舊關注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這種過於親密的親子關係造成的結果就是很多人不會生活,這裡的生活指的是“能不能照顧自己的生活起居,能不能從麻煩的生活中體會到樂趣”。

這一點到了有孩子之後就會變得十分突顯,因為孩子是需要被照顧的,也是很麻煩的。如果你沒有養成“真實生活”的習慣和意識,就會覺得為什麼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媽媽還能靠著母性荷爾蒙撐一下,爸爸自然就溜之大吉了。

美國育兒VS中國育兒,誰更略勝一籌?

3關於焦慮

中國現在關於二胎很多人表示生不起,養不起,壓力太大,你們會不會有這種壓力,會不會引發焦慮?

美國人的想法是,既然你決定了要生孩子,養孩子,就意味著你做好了準備。對於即將面臨的困難,只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一步一步慢慢往前走。典型的美國式“直腸子”

美國育兒VS中國育兒,誰更略勝一籌?

中國人喜歡深思熟慮,孩子還沒懷上,就開始考慮“要是孩子特別難帶怎麼辦啊,孩子該上什麼幼兒園啊,沒有學區房怎麼辦啊。。”

“未雨綢繆,提前規劃”不是壞事,甚至是應該做的,但一旦過了頭,一旦它變成了心理陰影,無法激勵你甚至阻礙你前進,那就是應該被拋棄的。

美國育兒VS中國育兒,誰更略勝一籌?

所以,中美育兒差異大嗎?我認為父母的本質都是天下大同的,差異主要在於方法,在於環境。那到底是中國育兒理念更甚一籌還是美國呢,這也不得不引發我們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