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陪伴≠親子陪伴,莫讓無心之過傷寶寶!

在前幾期的視頻中我們都在談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度,其中培養孩子專注度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把握培養專注度的關鍵期,也就是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專注度。小孩的專注度是“陪”不是“培”,又讓我們明白親子陪伴的重要性!

它不僅可以增強你與孩子之間的感情,高質量的親子陪伴同時也可以提高孩子的安全感以及自信;並有利於在互動中獲得良好的交往技能,獲得更有利的社會支持,減少負面情緒等!另外,在提高孩子這些能力的同時,專注度也在潛移默化的提高。

玩具陪伴≠親子陪伴,莫讓無心之過傷寶寶!

但是往往有很多父母誤解了“親子陪伴”的真正含義,不是和孩子待在一起就是陪伴!“陪伴”應該是和孩子一起做有意思的事情!

為什麼給孩子買玩具?

玩具在親子陪伴過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很多家長把玩具當作父母愛心的體現和父母陪伴的替代品,他們認為家裡只有一個孩子,大人都有事,沒人陪他玩。孩子需要陪伴,玩具可以給他一些寄託。

市場中種類繁多的玩具讓家長難以選擇,也帶來許多新問題和各種困惑,如家長如何看待玩具的價值和功能、如何給孩子選購玩具、孩子擁有多少玩具合適、怎麼看待兒童玩電子玩具。家長對兒童玩具和遊戲的認知和態度,不僅會影響他們的購買行為,更重要的是折射出家長的教育觀,直接關係到兒童的發展和成長。

玩具陪伴≠親子陪伴,莫讓無心之過傷寶寶!

我們把玩具的價值歸類為五個方面,分別為身體發展價值、認知價值、情緒發展價值、個性發展價值、社會交往價值等。

調查發現,家長很重視玩具開發智力的玩具認知價值,40%以上的家長最看重的是玩具的益智功能,對玩具認知價值期望較高,而對玩具的其他價值認知不足。

玩具陪伴≠親子陪伴,莫讓無心之過傷寶寶!

兒童家長對玩具價值的認知關注度從強到弱的順序是認知價值→個性發展價值→社會交往價值→身體發展價值→情緒發展價值。家長將購買玩具的動機首要的歸因於玩具在智力開發上的價值。

許多家長還沒有發現,玩具開發兒童智力的同時,在孩子身體協調發展、情感發展、社會性發展和個性發展等各方面所起的不可忽視的作用。玩的教育即“快樂教育”,而只有快樂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起孩子的求知慾、創造欲和自信心,專家認為快樂的方法和氣氛比其他方法更有效。

玩具陪伴≠親子陪伴,莫讓無心之過傷寶寶!

買玩具存在的誤區

但是,很多家長在購買玩具的時候存在很多的誤區~

誤區一、玩具越多越好

很多家長甚至有一種巴不得想把整個玩具店都給寶寶搬回家的感覺,反正只要是家裡沒有的玩具,一定會給孩子買一個,在他們心裡,總是覺得給的多就是最好的愛,其實,玩具真的不是越多越好,太多玩具,反而會讓寶寶更無從下手。

玩具陪伴≠親子陪伴,莫讓無心之過傷寶寶!

試想一下,當一大堆看起來都好玩的玩具放在你面前時,你會不會有種不知道該玩什麼好的感覺呢?其實對於寶寶來說也一樣,玩具越多,寶寶的選擇餘地越大,就會使寶寶的專注力越小。長時間處於這種狀態下的寶寶,對玩具的愛惜程度也是非常低的。

誤區二、太過於重視玩具的早教性

對於早教的概念太過於依賴,就連買個玩具,都要研究下早教功能到底有多少。其實,只要是寶寶玩的玩具,哪怕只是最簡單的小玩具,對於寶寶來說,也會具有一定的早教功能。因為寶寶在玩的時候,其實就在不斷的學習。如果把所有買的玩具都一定要和早教連起來的話,那麼從小寶寶就會對這些玩具產生一定的排斥感了。

誤區三、買適合年齡段大一點的玩具,這樣以後也能玩

有好多會精打細算的媽媽肯定會這樣想,但是,其實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方法。因為不同年齡段的寶寶,都適合不同的玩具,而給寶寶玩那些適合自己年齡段的玩具的時候,相當於也是在不斷的增強寶寶在該年齡段的各種能力。

玩具陪伴≠親子陪伴,莫讓無心之過傷寶寶!

如果一味的只是想讓玩具能夠玩得時間多一點而買不適合寶寶年齡段的玩具的話,只會讓寶寶對於該玩具的興趣大大下降,而且,幾次玩下來都玩不好,會讓寶寶產生強烈的挫敗心理,這對於寶寶的心理發育也是非常不利的

如何挑選玩具?

那家長應該如何給孩子挑選玩具呢?

一、根據孩子的年齡;

二、有益的和娛樂性強的配合。有些父母以為電子遊戲機幾百元一個,送給孩子算是很高級的玩具,看不起木頭積木以及簡單的玩具。殊不知前者培養“賭博心理”作用很強,而後者可以讓他動動腦筋,促發他的創造性呢!

玩具陪伴≠親子陪伴,莫讓無心之過傷寶寶!

三、玩具不要買得太多太濫。這容易給孩子造成“得來容易”,因而不加愛惜的壞習慣,不妨間中用“獎勵”他學業進步作為配合~

四、答應給孩子買玩具一定要守信諾,答應了就一定要買,五、孩子上街吵著買玩具,不能有求必應。如果他玩具夠多了,要說服他,那些玩具還未“玩完”,再買便是浪費了。但請切記:必須考慮他的要求是否合理,他為什麼想擁有那個新玩具,以及他的玩具是否已能滿足他這段年齡的需要。

玩具陪伴≠親子陪伴,莫讓無心之過傷寶寶!

一種玩具的設計、製造,也是對現實社會生活中某些方面的反映,也具有展示未來世界的功用。但是爸爸媽媽要切記,玩具只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玩具陪伴並不是親子陪伴,我們要通過玩具這個媒介,與孩子有更好的互動,在這個基礎上培養孩子的各項綜合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