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鬆綁科研經費使用?需警惕科研蛋糕被瓜分竊取!

6月29日,中科院公佈了進一步落實“放管服”改革,建立綠色通道的具體措施。鄧麥村說,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今年的兩院院士大會上要求對科技管理“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要尊重科研規律,開闢綠色通道,培育創新生態。“中科院黨組對此做了部署,提出將進一步落實‘放管改’改革,為科學家開闢綠色通道,加快解決束縛科研人員手腳的許多管理問題。”

消息一出,眾多科學家互相報喜,以往“打醬油的錢不能買醋”、“不是在去報銷的路上,就是在報銷“等種種科研經費管理的問題如今有望解決!

簡化科研報銷手續,節省科學家寶貴精力與時間,確實是一項惠及廣大科研工作者的好政策,目前政策還未落地,是否會成為公文旅行我們不得而知,但要注意的是,政權下放的同時,是否會引起某些科研經費漏洞,讓學術不端的人謀取利益?

中科院鬆綁科研經費使用?需警惕科研蛋糕被瓜分竊取!

近年來,科研經費遭到非法套取、挪用、侵佔的報道屢見不鮮,涉及人員、領域相當廣泛,中國科協的一項調查顯示,科研資金用於項目本身僅佔約四成,利用科研項目套取經費的現象似乎已經成為學術界“公開的秘密”。

表現形式非常多樣化:

中科院鬆綁科研經費使用?需警惕科研蛋糕被瓜分竊取!

(1) 虛報冒領侵吞科研經費。

項目負責人往往沒有實際購買設備、出差或者開會,卻虛報設備費、差旅費和會議費,後通過合法或者非法手段取得相關名目的發票或假髮票到單位報銷。

【案例】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計算機地球化學學科組組長段振豪2002年至2011年7月間以報銷科研經費為由,使用虛假的票據報銷差旅費等共計124萬餘元。其主要是找虛假票據以各種名義從科研經費中報銷。報銷名目包括差旅費、複印裝訂費、勞務費、租車費以及網站開發費等。為他們提供票據的人包括段振豪的親友、學生、熟人、同事等。經證實,這些研究內容基本上都是在實驗室完成的,崔某本人根本沒有因科研出過差。

中科院鬆綁科研經費使用?需警惕科研蛋糕被瓜分竊取!

(2) 編制虛假預算。

首先將關聯公司列為課題外協單位,再通過授意關聯公司開具虛假髮票、編造虛假合同、編制虛假賬目等手段,套取專項科研經費,或變現非法佔為己有。

【案例】2012年6月28日,浙江大學教授陳英旭,利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苕溪課題”總負責人的職務便利,採用編制虛假預算、虛假髮票衝賬,編制虛假賬目等手段,將國撥科研經費900餘萬元衝賬套取,為己所控,其行為已構成貪汙罪,判處其有期徒刑10年,並處沒收財產20萬元。

中科院鬆綁科研經費使用?需警惕科研蛋糕被瓜分竊取!

(3) 偷樑換柱,經費全部用於個人吃喝花

手裡握著課題的人在課題進行期間的吃喝拉撒睡都通過科研經費報銷。本來用於某類型的開支被通過某種方式挪作他用,比如以購買辦公傢俱的名義購買自用傢俱,甚至借科研項目調研的名義,帶著親戚朋友去各地旅遊、度假,然後堂而皇之將發票拿回課題組報銷。

由於科研經費流程複雜,違規操作科研經費的手段也往往具有複合性,很多科研腐敗案件不僅使用一種手段,而是多種手段交叉並用。

那麼目前該如何杜絕這類現象?

中科院鬆綁科研經費使用?需警惕科研蛋糕被瓜分竊取!

提升科研經費管理靈活性

預算執行過程中,由於主、客觀條件的變化,有必要對預算進行調整,建立規範的預算調整機制很重要。其次,建立結餘經費獎勵和科研成果轉化資助機制。對精打細算的項目負責人,直接把結餘經費獎勵給他們,提高其科研積極性。

中科院鬆綁科研經費使用?需警惕科研蛋糕被瓜分竊取!

加強經費監督執行力度

明確財務、審計和紀檢三方監管部門各自的職責,落實明確化、常態化的經費監督機制。

中科院鬆綁科研經費使用?需警惕科研蛋糕被瓜分竊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鑑他國好政策

美國科研經費的分配、使用和監督機制較為成熟,在經費的使用上,美國設有一種科研經費“附加管理費”,由大學和政府機構直接協商,不受科研人員控制。申請的總經費就是科研經費+管理經費,而管理經費可以由學校用來支付實驗室的日常開銷(水電紙等),甚至是後勤人員的工資,非常人性化。

中科院出臺的“放管服“政策是真真正正為專心作科研的學者放寬手腳的好舉措,千萬不能讓某些科研害蟲鑽了空子,“空拿錢不幹事”,要建立起相關的法律機制,讓寶貴科研經費用在刀刃上,不單純依靠學術規範和學術自律,杜絕科研腐敗,淨化科研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