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大字典XJ002-車師古道:雪盡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古道大字典XJ002-車師古道:雪盡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編號

XJ002

車師古道

車師古道跨越天山南北,是一條有兩千多年曆史的古道,西域早期重要的交通幹線,也是我國氣候垂直帶和植被垂直帶最有代表性的一條路線。全長200公里,敦煌藏經洞中發現的《西州圖經》殘卷對其路線有敘述。

古道大字典

地理位置

古道大字典XJ002-車師古道:雪盡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人文歷史

古道大字典XJ002-車師古道:雪盡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指由今新疆吉木薩爾縣泉子街鄉大龍口南越天山至吐魯番市魯克沁的通道,又稱金嶺古道。自漢唐以來,車師古道是連接絲路中道與北道的捷徑,將車師後國與前國溝通,故稱車師古道,唐代稱"他地道"。車師古道(他地道)的歷史至少可追溯至漢代,是吐魯番乃至新疆歷史最悠久的古道之一。

《西州圖經》記載:他地道,右道出交河縣界,至西北向柳谷,通庭州四百五十里,足水草,唯通人馬。類似的記載還見於《新唐書·地理志》西州交河縣條:"自縣北八十里有龍泉館,又北入谷百三十里,經柳谷,度金沙嶺,百六十里經石會漢戌,至北庭度護城。

這段記載與他地道所記相似,實際指同一條道路。宋代王延德從高昌北越金嶺至北庭,就走的這條路。 這是西州(今吐魯番)北通庭州(今吉木薩爾)的重要通道。他地道(車師古道)大致走向為:由吐魯番火車站(大河沿)北行至亞爾鄉牧場(五星牧場),翻越瓊達坂,經泉子街而達吉木薩爾。車師古道東接絲路東段至長安,西接碎葉路至中亞,北接回鶻路至蒙古高原,南接西州路至柳中,為絲路交通往來的咽喉要塞。大龍溝又稱濟木薩溝,今稱長山渠,由此南行至天山山口,東漢時稱疏勒山,今稱卡子灣,為 通往吐魯番的第一道山口。自此步步攀高,要過六座橋,抵達頂峰冰達坂。自山口至頭道橋,山路平寬,山流飛逝,林碧崖青,穿過二道橋,山崖邊有數丈深的金洞子。三道橋東嶺稱金溝,還留有前人碾金的大石碾,故又稱金沙嶺。橋左右草灘上有石砌牆基多處,為舊客店遺址。山路由此越走越險,道寬約1米,長4 0多米,從石縫裡通過,被稱為"石門子",亦即四道橋。五道橋前有僅存斷牆殘壁的十餘間屋,俗稱上店。六道橋也稱天橋,是六座橋中最高、最險的一座橋,坡陡光滑,橋離水面 20多米,兩旁怪石交錯,地形險惡。自山口至六道橋21公里多,再前行4公里多即為海拔4000多米、終年積雪的達坂嶺。達坂西坡有一石砌堡壘,殘高4米,直徑10多米,石層立有梅花樁,似是柵欄,疑為古代的觀測站或烽燧。自達坂南行至石窯子溝後,又在兩絕壁間穿行,頭頂一線天,稱"下石門子"。繼續下山至石屋,前行30多公里是三岔口前的塔爾朗溝。溝中有座古城,附近還有墓葬群,佔地1畝多。這裡是通往吐魯番的必經之路。

野狼谷景區

古道大字典XJ002-車師古道:雪盡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據瞭解,野狼谷於2012年從烏市雅山遷移至車師古道景區內,佔地面積860平米,經過三年的籌建,現已建成圈舍50餘間設有兩處狼日常活動場地,專業飼養人員4人,設有專人看護餵養。這裡飼養的狼有80多隻,品種有西伯利亞黑狼,蒙古狼,草原狼,戈壁狼,沙漠狼,還有狼和哈士奇培育出來的新品狼種,狼和黑背培育出的新品種等共有八個品種狼。在車師古道野狼谷賓館樓上眺望,可以看到吉木薩爾縣全城。

達坂古堡

古道大字典XJ002-車師古道:雪盡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海拔3200多米的瓊達坂,地勢開闊,岩石裸露,冰雪終年不化。達坂西坡屹立著一座年代不詳的古堡,古堡面積100多平方米,壁立的石牆,殘高4米多,有呈梅花狀的木樁,構成環狀柵欄。站在古堡遺址上,北望山下,晴日可清晰看到泉子街,向南則正對石窯子溝谷口,由此推測,該古堡多半是用於軍事要地,用來衛護古道的暢通。

特色

黑加侖

古道大字典XJ002-車師古道:雪盡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