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的四位皇后1:孝誠仁皇后 選後爭議 盛大婚禮 嫡子早殤

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生前立了三位皇后,孝誠仁皇后(仁孝皇后)、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雍正皇帝登基後,將自己的母親德妃烏雅氏追封為孝恭仁皇后。這樣景陵內就有四位皇后,其中孝誠仁皇后與康熙皇帝合葬,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孝恭仁皇后祔葬。

康熙皇帝的四位皇后1:孝誠仁皇后 選後爭議 盛大婚禮 嫡子早殤

孝誠仁皇后

孝誠仁皇后是赫舍里氏,滿洲正黃旗。她爺爺就是索尼,這個我們在電視劇《康熙王朝》裡都是看過的。索尼的兒子是索額圖,這個也是電視劇裡面交代的,就給我們造成個錯覺:孝誠仁皇后是不是索額圖的女兒啊?其實不是的,孝誠仁皇后是索尼的長子噶布喇的次女,索額圖是索尼的三兒子,也就是皇后的三叔。皇后還有一個妹妹也嫁給了康熙皇帝,就是平妃,地位一直不高,康熙三十年生皇子胤禨,早夭,康熙三十五年去世,追封為平妃。

康熙皇帝的四位皇后1:孝誠仁皇后 選後爭議 盛大婚禮 嫡子早殤

皇后祖父索尼

清朝初期,太宗和世祖的皇后都從蒙古科爾沁部選的皇后,但是康熙皇帝登基後,輔政四大臣的力量對比發生變化,瓜爾佳氏的鰲拜勢力膨脹,對皇權形成威脅。為了拉攏赫舍里氏,太皇太后決定立赫舍里氏為皇后,鰲拜的女兒並沒有入選後宮,但是同鰲拜一黨的遏必隆的女兒鈕祜祿氏卻入選了後宮,也是一種權衡吧。

鰲拜因女兒沒有入選十分生氣,屢次上書反對赫舍里氏立後,還說赫舍里氏是“滿洲下人之女”,不適宜立為皇后,但是太皇太后完全沒理他這個茬,就是立了赫舍裡。

康熙皇帝的四位皇后1:孝誠仁皇后 選後爭議 盛大婚禮 嫡子早殤

鰲拜

在康熙四年七月初七(不知道欽天監怎麼選了這麼個不是很吉利的日子,日後孝誠仁皇后難產崩逝,是不是這個也算個預兆呢?),皇帝下旨,由內務府大臣帶著皇帝的三位姑姑和鰲拜、遏必隆、蘇克沙哈的三位大臣的大福晉以及宮裡的太監、侍衛帶著聘禮到索尼家送聘禮(聘禮和彩禮不一樣,聘禮算是訂婚的禮物,一般不是很厚重,彩禮東西比較多)。這次聘禮是按照滿洲舊俗,送的是十匹帶全套鞍轡的駿馬、十副盔甲,一百匹錦緞,二百匹各色布匹。索尼、噶布喇率領家中男子,索尼大福晉率家中女子分別站立家中庭院兩邊,跪迎聘禮,行了三跪九叩大禮。

康熙皇帝的四位皇后1:孝誠仁皇后 選後爭議 盛大婚禮 嫡子早殤

皇帝大婚圖

孝誠仁皇后是康熙四年九月和皇帝大婚的,年僅12歲的赫舍裡在晦暗不清的朝局中嫁進了皇宮。

九月初七,皇帝派宗親祭告了天地,太廟、社稷,之後皇帝又派內務府大臣到索尼府上行了大徵禮,就是正式送彩禮,這次彩禮送的比較多,比聘禮多很多了,有黃金兩萬兩(按《大清會典》原本應該是黃金二百兩)、白銀一萬兩、金茶罐一個、銀茶罐兩個、銀箱一對、一千匹錦緞、二十付馬鞍、及四十匹駿馬。給皇后的禮物金銀茶罐,銀箱、銀盆等是禮物,之後都會由內官收拾裝箱,跟著皇后再一次回到皇宮,成為皇后的私人用品。綢緞布匹也會裝箱收回,鞍馬等物皇后也用不著,都收歸武備院使用。

康熙皇帝的四位皇后1:孝誠仁皇后 選後爭議 盛大婚禮 嫡子早殤

平民的彩禮

大家想這樣皇上家豈不是一毛不拔就娶了皇后了?其實不是,因為大徵禮是皇帝送給皇后的禮物,而皇后最後嫁到宮裡,成為愛新覺羅家的媳婦,東西自然要帶回皇宮去。而皇帝還要另外賜給皇后父母一些財物,但是不能叫禮物。皇帝和皇后在地位上是平等的關係,可以相互贈送禮物,對於岳父岳母確是君臣關係,只能是賜物,不能叫禮物。按照祖宗定法,皇帝會賜給皇后父母:黃金百兩、金茶筒一具、銀五千兩、銀茶筒一具、銀盆一具、緞五百匹、布千匹、馬六匹鞍轡具、甲冑一副、弓一張、矢一菔、朝服各二襲、衣各二稱皆冬一夏一、貂裘各一領、上等玲瓏帶一束。另外還會給自己的小舅子---皇后的弟弟,緞四十匹、布百匹、馬二匹鞍轡二副。還要賜從人銀四百兩。

康熙皇帝的四位皇后1:孝誠仁皇后 選後爭議 盛大婚禮 嫡子早殤

乾清宮

九月初八,皇宮舉行了盛大的迎娶儀式,皇宮的婚禮儀式格外繁瑣,時辰都是有嚴格規定的。

說是九月初七送彩禮,九月初八舉行婚禮,其實兩天的程序幾乎都是連著的,皇后在九月初七就要打扮好,初七晚上都不能吃東西、喝水,不能睡覺了。皇帝初七送完彩禮後,就去太和殿----裡面存放著新做好的皇后的金冊和金印,皇帝將金冊、金印交給內務府大臣,剛從索尼府回來的內務府大臣還要再去一趟迎娶皇后。九月初八子時初,要先在皇后家正堂舉行冊封儀式,三刻十分登上鳳輦(明黃色,不是一般人家的紅色)出發,當然皇帝大婚是絕對不可能有婚鬧的,也不可能有伴娘堵著門要紅包,也不敢藏皇后的鞋。一切的一切必須嚴格按照時辰來,皇后的鳳輦由朝中十一位最有地位的大臣的福晉騎馬護送陪伴(前四後七),兩邊還有大內侍衛和太監保護。子正一刻至東長安街,醜初二刻十分至東長安牌樓,寅初二刻五分至乾清門,寅正三刻五分至乾清宮簷下。

康熙皇帝的四位皇后1:孝誠仁皇后 選後爭議 盛大婚禮 嫡子早殤

馬鞍

到了乾清宮就是到了婆家,皇后在這裡下鳳輦,將手中的蘋果和如意給迎接的福晉,福晉遞給皇后一個寶瓶,寶瓶內盛有珍珠二顆、寶石二塊、金錢二個、銀錢二個、金‘如意’二個、銀‘如意’二個、金錁二個、銀錁二個、金八寶二個、銀八寶二個、金銀米,這個瓶子皇后要一直抱著進坤寧宮的。

皇后由輦前四大福晉攙扶,進入乾清宮,內務府營造司早在乾清宮大殿裡擺了火盆子,皇后要跨過火盆祛除邪氣才能進宮,出了乾清宮,過了交泰殿才能到達洞房坤寧宮。武備院已經將一副馬鞍放在了坤寧宮的門檻上,馬鞍下面還放上兩個蘋果,取雙雙平安的意思。皇后跨過馬鞍之後,就要在此等待皇帝。因為皇帝大婚之前已經舉行過儀式告祭天地、祖宗、社稷了,所以皇帝結婚不用再拜天地了。皇后在坤寧宮等待皇帝實行坐帳禮和合巹禮。這個和漢族婚姻習俗不是很一樣。因為皇后是昨天洗的臉,今天子時就出門子了,加上穿著厚重的禮服,在轎子裡悶著,早就出了一身汗,總不能讓皇帝對著這樣的皇后結婚吧。

康熙皇帝的四位皇后1:孝誠仁皇后 選後爭議 盛大婚禮 嫡子早殤

鳳輦

所以皇后要在坤寧宮重洗洗臉,擦吧擦吧。把在孃家上鳳輦時穿的龍鳳和合袍換下來,換上朝袍朝褂,把辮子打開梳成兩把頭,再畫一個美美的妝,就可以安心等待皇上了。

皇帝在這個過程中也不能閒著,十二歲的康熙皇帝在交接了皇后印信之後,就要連夜去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宮中行禮。到了寅時還要去太和殿招待皇后孃家送親的男性親屬及幫忙忙活婚事的諸王百官。爾皇太后就帶領著外命婦到太皇太后宮裡款待皇后的母親及女性親屬。

一直忙活到酉時,皇帝回到坤寧宮和皇后舉行坐帳禮,皇上皇后同御龍鳳喜床上,向正南方天喜方位,皇上和皇后要同食皇后孃家準備的子孫餑餑,這個是沿用了少數民族的習俗。坐帳禮畢後,內務府女官抬進小餐桌,在龍鳳喜床邊上的地上鋪上被貨褥子,皇帝皇后要進行合巹禮,帝后喝合巹酒,吃合巹宴,同時坤寧宮房簷下還有結髮的大內侍衛夫婦用滿語唱交祝歌。這個情節在陳道明演《末代皇帝》裡就還原過。

康熙皇帝的四位皇后1:孝誠仁皇后 選後爭議 盛大婚禮 嫡子早殤

房簷下唱滿語祝歌的侍衛夫婦

皇帝和皇后的結合,拉攏了赫舍里氏家族,雖然皇后的爺爺索尼在皇后大婚兩年後就去世,但是皇后的三叔索額圖在皇帝與鰲拜的鬥爭中出了大力,取得勝利之後,索額圖也受到了康熙皇帝的信任和重用。

康熙皇帝結婚的時候只有12歲,拿現在來說也只是個初一的年紀,也談不上洞房不洞房了,但是情竇初開的情感是最讓人難忘的,這也是康熙皇帝雖然有四位皇后,但是都無法替代孝誠仁皇后的原因。

康熙八年,也就是皇帝16歲上,皇帝和皇后有了第一個孩子承祜,可能由於帝后年紀都太小,所生的嫡長子未能長到四歲就夭折了(承祜之前,容妃馬佳氏生了第一個兒子承瑞,也在兩歲夭折了),康熙十二年皇后又懷上了龍子,可惜在第二年五月初三生皇二子胤礽(惠妃納拉氏生了皇長子胤褆)時難產去世。

康熙皇帝對於孝誠仁皇后情深義重,數十次去皇后梓宮的安放地--鞏華城探望,並違背祖制公開冊立皇后所生皇二子胤礽為太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