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建築質感與傳統園林的碰撞融合設計

項目基地在寧波城南,東錢湖度假區穀子湖北岸,基地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南臨環湖道路,場地的資源條件得天獨厚。而新完成的交通系統使這裡離市中心車程縮短到了20分鐘,這使整個居住社區縮小了和都市生活的距離。

現代建築質感與傳統園林的碰撞融合設計

現代建築質感與傳統園林的碰撞融合設計

寧波“山水城林”的融合是城市的基礎地理特徵,超過西湖面積的東錢湖水域遼闊,和寧波市域內的江河一起構築起寧波特有的水網體系,而環湖區的山脈河道村莊水鄉構建起具有當地文化特色的景區。同時白石仙坪山提供的高差使未來的建築和場地擁有良好的視野,湖山的空間層次構成了極佳的自然人文風景。

現代建築質感與傳統園林的碰撞融合設計

基地周邊植物的種類相當豐富,常綠溫帶林木和落葉植物交相輝映,加上掩映在原始地形中的數棵桂花樹,豐富的四季林地景觀時刻提醒我們這裡是城市和自然的邊界。整個基地的高差也加強了林木和湖區景觀的互動。建築師從一開始踏勘場地就意識到建築規劃和環境存在兩個層次的互動:首先是訪客從湖面的幾個方向接近基地,這一過程中不同的視點轉換觀察到的建築體量關係變化;其次是接近3000平米的建築如何以合適的體型與背景山體、前景湖岸融合。

現代建築質感與傳統園林的碰撞融合設計

邊界與融合,整體規劃策略

由於地塊條件相對地產開發較特殊,在長達數月的方案論證後,萬科管理團隊對這個項目周邊的社區定位從旅遊度假功能轉變為高端城市居所定位(TOP系列住區);因此項目作為居住區配套功能的定位也從旅遊服務改為體驗型商業及會所。新的目標下,業主要求對地塊做出相應的整體概念設計,同時突出建築結合景觀的一體化特色體驗。

現代建築質感與傳統園林的碰撞融合設計

現代建築質感與傳統園林的碰撞融合設計

白石仙坪和穀子湖共同形成了用地狹長而不規則的形狀,大住區位於地塊西側較為平坦的場地,我們認為“邊界”是這塊用地最顯著的特徵。特定的場所在建築(住區)、山林、湖泊三者在有限的空間碰撞中產生。考慮到環湖路是進入基地的唯一道路,我們希望用建築的手段加強這個邊界的表現力,構思了三道清水混凝土的牆體將建築平面輪廓和沿湖立面輪廓清晰地展示了出來,同時延長的“牆”形成了整個進入場地乃至住區戲劇化的第一層景觀元素。

現代建築質感與傳統園林的碰撞融合設計

現代建築質感與傳統園林的碰撞融合設計

“邊界”的意義還在於融合場地各種元素,同時“邊界” 本身亦是對環境反饋作用後生成的場所。從功能上,場所提供的線性空間串接了“社區公共入口—訪客接待—商業內街—會所”這一重要的體驗流程。最後的決定是用單一體塊組合的基本建築語言,去適應功能、流線、風格等一系列複雜的需求,並通過角度、方向、材質的控制,積極與山體、與湖面產生對話。我們希望“牆”內外形成不同的感受,和沿湖一側對比,山景一側形成較為疏離的空間來呼應繁密林地構成的山景,這一處理最後實現的體驗效果是理想的,來社區中心訪客的行進過程從外部到內部均形成了不同的視覺焦點和體驗。

現代建築質感與傳統園林的碰撞融合設計

現代建築質感與傳統園林的碰撞融合設計

現代建築質感與傳統園林的碰撞融合設計

空間尺度與動線

抵達建築的本身也是一個體驗建築和湖山交互的過程;驅車從東錢湖南側進入基地是最舒服的路線,也最能完整體驗未來居住社區和環境的互動。向北遠眺便能看到湖邊輕盈的會所,接下來一路上便是豐富的湖山景色和多年形成的四季山體植被;行車至山前,建築群才配合著一側湖光徐徐展開。

現代建築質感與傳統園林的碰撞融合設計

現代建築質感與傳統園林的碰撞融合設計

“牆”的空間勢能在於從自然感到都市感的導向。西側公共入口設置了兩組院落,第一重偏於城市廣場概念,強調開放性和商業特徵;在一側連續的工業玻璃牆體引導進入二重院落,尺度的收縮體現出社區的管理的轉換。對面的接待大廳體量在這裡將軸線進行90°扭轉,“邊界”產生的場所在這裡展開,與其他商業體量一起形成線性的組團空間,每個商業單體的尺寸定為9m * 14m,兩兩組合,之間通過平臺形成空間限定,一端的會所一層為同樣尺寸的商業單體,參與整體序列;二層14m * 32m的較大體量,作為整組建築的高潮,也承載著展示區會所部分的主體功能。會所的朝向主面超東錢湖偏轉展開形成最佳視線管控效果。從規劃空間角度,“牆”建立起的領域感,使整組建築體量融合舒展;沿湖界面形成豐富跳躍的圖案關係,整體輪廓突出了二層的會所的可識別性。另一方面,對於“邊界”的空間化和功能化,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現代建築質感與傳統園林的碰撞融合設計

現代建築質感與傳統園林的碰撞融合設計

現代建築質感與傳統園林的碰撞融合設計

離開接待大廳,規劃設置了引導訪客的沿山步道,穿梭於自然林木之中,這個設計一是考慮場地高程的現狀,從入口高程沿等高線緩緩抬升,比較容易到達會所二層的標高,從而會所體量上下功能可以分離;二是希望整個社區中心組團形成一個動線迴路,適當的轉換視角高度可以在進入會所前觀察到坡地建築體量豐富錯落的屋頂,本身也是很有趣讓人愉悅的體驗;到了接駁會所二層的空中玻璃連橋處是俯瞰整個建築群落的最好視點。規劃從高差入手的幾組空間轉換,使訪客不停地在自然和都市之間轉換,豐富了場景體驗。

現代建築質感與傳統園林的碰撞融合設計

整體的空間概念同樣確定了社區中心作為住區開發示範區的動線:由遠及近竹林甬道的領域感建立→沿湖弧形牆的引導→進入主入口後的商業廣場→更進一步的接待前場→接待後場的上山步道→連橋進入二層會所→會所體驗洽談→樓梯回到一層商業街→導向實體樣板房參觀。

現代建築質感與傳統園林的碰撞融合設計

現代建築質感與傳統園林的碰撞融合設計

現代建築質感與傳統園林相結合

海派商業文明使寧波人眼界廣闊,而紮實的製造傳統令當地工匠技藝細緻。考慮到住區品質的形象,業主希望能把細緻的工藝和材料表現融入到整個建築語言和景觀環境中。會所的玻璃表皮採用1500X4500米的整塊通高無框玻璃肋支撐幕牆,定製的彩釉玻璃通過豎向線條在立面不同朝向的疏密變化管控對外的視線,同時形成外觀上的旗艦感受。玻璃上下線腳收邊的控制材料構造分離的原則,確保立面不出現不同材料現場膠結的做法。屋頂結合中庭位置設置了一段坡屋頂,我們希望室內空間中植入一個空間層級,與環境產生呼應,站在住宅區陽臺上眺望社區中心,屋頂肌理得到完整延續。

現代建築質感與傳統園林的碰撞融合設計

現代建築質感與傳統園林的碰撞融合設計

建築群體的高度幾乎在6米內,所以坡屋面的形式和材料需要能仔細的控制,最後採用直立鎖釦的鈦鋅板在質感和構圖上能較好融合環境。日式雨鏈的運用要求我們對建築和景觀構造做出相應節點連接處理,最後獲得不錯的現代化傳統情境效果;金屬百葉的形制為帶弧線訂製的T型截面,使建築在不同的角度能呈現細緻的光影變化;木色的簷下金屬吊頂做了三次不等分收分,目的是削弱鋼結構屋頂厚度,增加建築輕盈感。不管是細部,還是整體建築群體的空間組合上偏日本式庭園的尺度,除去情景打造的因素,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切入點,也是可以將現代建築的質感和相對傳統的園林景觀進行結合的表現手法。

現代建築質感與傳統園林的碰撞融合設計

現代建築質感與傳統園林的碰撞融合設計

圖紙信息如下

現代建築質感與傳統園林的碰撞融合設計

總平面圖

現代建築質感與傳統園林的碰撞融合設計

現代建築質感與傳統園林的碰撞融合設計

立面圖

現代建築質感與傳統園林的碰撞融合設計

會所幕牆立面細部(頂部)

現代建築質感與傳統園林的碰撞融合設計

會所幕牆立面細部(底部)

現代建築質感與傳統園林的碰撞融合設計

頗度頂構造打樣

現代建築質感與傳統園林的碰撞融合設計

現代建築質感與傳統園林的碰撞融合設計

模型

現代建築質感與傳統園林的碰撞融合設計

手繪草圖

現代建築質感與傳統園林的碰撞融合設計

手繪草圖

現代建築質感與傳統園林的碰撞融合設計

手繪草圖

現代建築質感與傳統園林的碰撞融合設計

手繪草圖

現代建築質感與傳統園林的碰撞融合設計

手繪草圖

現代建築質感與傳統園林的碰撞融合設計

手繪草圖

現代建築質感與傳統園林的碰撞融合設計

分析圖

現代建築質感與傳統園林的碰撞融合設計

分析圖

現代建築質感與傳統園林的碰撞融合設計

分析圖

項目信息

項目規模:2000㎡

設計單位:水石設計

工作內容:建築規劃設計

設計團隊:沈禾、楊紀華、馬新領、朱梁斌、吳橄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