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感丨學習《梁家河》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心得

读感丨学习《梁家河》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

學習《梁家河》習近平的七年

知青歲月心得

劉立新

通過認真學習《梁家河》習近平同志的七年知青歲月訪談錄,深深體會到這是一次真實反映習近平總書記青年歲月紮根基層服務群眾的專題實錄,以特有的視角記述習總書記履行一名優秀共產黨員職責,克己奉公,勤政為民的那段經歷,用真實的歷史細節講述了習總書記當年“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歷練故事,是一卷黨的好乾部的成長史,更是一部始終為民的奮鬥史。人民群眾評價他:近平是靠自己踏踏實實幹出來的。歲月如歌,在老百姓的記憶中深深鐫刻著他永不變更的初心;我們全體黨員幹部更應以習總書記的成長史為鏡,努力投入到積極為人民服務的行動當中去。

正如習總書記所講:1969年1月,他15歲從北京到陝北的延川縣文安驛公社梁家河大隊插隊落戶,直至1975年10月,七年上山下鄉的艱苦生活對他的鍛鍊很大,最大的收穫有兩點。第一讓我懂得了什麼叫做實際,什麼叫做實事求是,什麼叫群眾,這是讓他獲益終身的東西。二是培養了他的自信心。習總書記總結了他自己的格言“老實做人,紮實做事,不事張揚,只求實際,勿忘人民,敢做奉獻,鞠躬盡瘁,奮發有為”。上山下鄉的經歷使他增進了對基層群眾的感情,學懂了團結群眾。

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公安民警,我更應該以習總書記為榜樣,學習他身上的優秀品質,努力做到善學善思,善知善行,善做善成,拼盡全力把熱愛的工作做到極致,強化擔當精神和擔當意識,負起該負的責任,做好該做的事情。平常多下社區,沉下身子,走街入戶,多聽取群眾的意見,基於群眾基礎,努力為人民服務,紮根基層,走近群眾,才能更好地為決策建言,為民生獻策。其次,我們應該注重實踐,忽視實踐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只有將理念實踐於現實,才能評斷其是否合理及有效,我們目前最缺乏的就是踏踏實實的穩幹精神,經常流於表面,眼高手低是我們常犯的錯誤,浮躁不可取,踏實穩重才是真。再次,要多讀書,習近平同志下鄉時刻不忘讀書是自己獲取知識、增長見識、開拓思維的好辦法,讀書使人睿智,使人冷靜,讓人沉下心思能夠真正投入到群眾當中,解決好群眾的問題。

這是一本生動的教材,這是一個學習的開端,習近平總書記的七年知青歲月,為我們提供了無窮的精神力量,也必將照亮我們共產黨員公安民警未來前行之路。

華陰學習《梁家河》激發脫貧攻堅新動力

在產業扶貧領域,華陰市開展了“百名農業幹部包百村”產業技術扶貧活動,對貧困群眾實行“定點、定向、訂單式”精準技術服務,第二季度舉辦培訓70餘場,產業技術服務1900餘戶,為2431戶確立了適宜脫貧的增收產業。在扶貧扶志方面,籌劃拍攝了系列微電影,目前第一部《厲害了·我的鄉親之邱亞麗》已製作完成並在全市放映,身邊人身邊事一夜之間成了一面旗幟、一個標杆、一種示範,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發揮出了特有的示範引領作用。在政策宣講方面,華陰市以“劇場化”活動宣傳入腦入心。精心創作編排了《致富花開》《搬遷》《脫貧攻堅不能掉隊》等文藝節目,以老腔、迷胡、小品等多種方式在農村和社區開展政策宣傳。截至目前,開展文藝下鄉60餘場次,惠及群眾3.6萬餘人次。極大地增強了貧困群眾脫貧的信心,贏得了群眾一致好評。

讀《梁家河》書·憶梁家河情·賀建黨97年

未央區夏家堡小學黨支部舉行慶“七一”專題活動

在張書記安排“開展建黨97週年活動方案”後,以胡校長溝通“開展學習紀實文學《梁家河》方案”拉開了誦讀《梁家河》的帷幕。首先由胡校長介紹了《梁家河》的創作背景、主要內容以及時代意義,並對本次誦讀活動提出要求。隨後大隊輔導員楊豔妮組織領學,她精心安排,個人讀、集體讀、教研組讀,形式多樣的讀書聲迴盪在整個大廳。張書記與大家分享了《梁家河》封面習近平總書記讚譽梁家河的那段話,語文學、數學組、低教組、綜合組彼此誦讀了四個篇章的節選,聲情並茂的朗讀把在場的教師深深打動,更是掀起了該校教師共讀《梁家河》一書的高潮。郭校長、胡校長、王主任等誦讀《梁家河》的章節,“近平和我們心貼心”“北京娃·村裡娃”一個個生動有趣、充滿方言的故事,將全體傾聽的老師帶入了1969~1975年的梁家河。

通過學習實踐,不僅使老師們深刻領會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延安精神和習總書記紮根基層、心繫群眾、幹在實處、走在前列的精神,更感受到了習近平心憂天下、大公無私、勇於創新的奮鬥精神和為民情懷,使全體教師接受了一場深刻的精神洗禮和思想昇華。

學習《梁家河》心得兩首

作者 劉西榮

當年插隊梁家河,

上山下鄉學耕作。

植根群眾來求索,

方知百姓苦與樂。

人民期盼好生活,

年輕支書記心窩。

白天辛勞忙稼穡,

夜挑油燈品書墨。

七年歲月如詩歌,

實踐磨鍊大收穫。

從此理政有方略,

造福一方開先河。

窯洞鋪開天下事,

胸懷人民和祖國。

不負人民之重託,

富澤人民施實策。

深化開放和改革,

攻堅脫貧謀強國。

華夏盛開幸福花,

小康大道結碩果。

黃土地,小米飯,

植根百娃知苦難。

煤油燈,書做伴,

農桑牧漕都會幹。

村支書,總書記,

心連人民接地氣。

中國夢,付實踐,

民族復興挑重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