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斗有兩大「絕活」碾壓GPS 商用北斗指日可待

在整個衛星導航系統中,評價導航系統的主要指標主要有四項:

軍用價值。導航系統最主要的目的是服務於軍事(美國GPS、我國北斗、俄羅斯格洛納斯均隸屬於軍方)。

民用價值。民用是可以賺錢的,因此賺錢和商業化能力也是個極其重要的指標。

實用性。全球性的一定比區域的好,1釐米精度的肯定比1米的好,能1分鐘定位的肯定比1小時的好,獨立的肯定比依賴其他衛星系統的好。

穩定性。幾個系統處於競爭狀態,所以需要保持現有狀態穩定,頻繁發射衛星補充(畢竟都是幾十個大衛星的衛星星座),而且由於競爭和需求必須更新換代。

按照這四個指標來看,美國的GPS導航系統仍然獨佔鰲頭——GPS是已經發展了30多年的成熟系統,早就實現了全球覆蓋,衛星補充穩定,長期維持在32顆,並已經更新到第三代。

中國北斗有兩大“絕活”碾壓GPS 商用北斗指日可待

GPS系統星座動態圖

最重要的是,GPS幾乎壟斷了全世界民用導航市場,其商業價值遠遠超過軍方投資。後來者很難與其爭鋒。

我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緊隨其後。

中國北斗有兩大“絕活”碾壓GPS 商用北斗指日可待

我國北斗星座

北斗有兩大“絕活”:

一是最複雜的星座系統。

不同於世界其他任何一個系統,北斗是唯一一個使用了地球靜止軌道(36000公里高)、地球傾斜同步軌道(36000公里高)和中軌軌道(20000+公里高)的衛星導航系統。GPS、格洛納斯、伽利略都是僅使用中軌軌道。

北斗使用了更加高軌的靜止和傾斜同步軌道,衛星軌道運轉週期為24小時,其信號會長期覆蓋指定區域,且衛星之間形成的數據通信鏈路也能校正誤差、進一步提高精度。

我國重點覆蓋的區域是亞太地區及“一帶一路”地區,系統建成後,這些地區均將獲得優於GPS系統的精準定位。

二是短報文系統。

其他所有定位系統只接收太空信號,不與通信衛星進行任何交流。而北斗的接收機可以和衛星進行交流,最典型的應用是可以發佈140個字的短報文,就像現在人們平時用的“短信”,既能夠定位,又能顯示發佈者的位置。

在海洋、沙漠和野外等沒有網絡的地方,安裝北斗系統終端的用可以定位自己的位置,並能夠向外界發佈文字信息。該技術將被用於緊急救援、野外作業、海上作業系統。

中國北斗有兩大“絕活”碾壓GPS 商用北斗指日可待

更重要的是,北斗的短報文功能可以實現雙向通信,提供的指揮端機可進行一點對多點的廣播傳輸,為各種平臺應用提供了極大便利,在國防、民生和應急救援等領域具有很強的應用價值。

特別是在災區,在通訊、電力中斷或移動通信無法覆蓋北斗終端的情況下,可以使用短報文進行通信。

2008年汶川地震時,進入重災區的救援部隊利用120字的短報文突破通信盲點、與外界取得聯繫,及時向指揮部彙報了災情。

而且,這個功能不但實用,而且成本很低,目前我國民用短報文大概幾毛錢一條。

由上可知,無論是軍用還是民用,北斗對我國意義重大,稱其為“國之重器”絲毫不為過。在技術上,它完全可以與新一代GPS媲美,之前有媒體報道過某博士破解了北斗信息,完全是謠言,因為“破解”的是民碼,而民碼本來就是要公開的(全世界各個系統都是如此)。

只是相比GPS,在商業化方面,北斗暫時很難從每年千億美元級別的GPS市場那裡“分一杯羹”。而且,北斗系統尚未完全建成,競爭力較為有限。

不過,2020年前後,北斗三期完全建成,巨大的國內市場和“一帶一路”國家的需求足以支撐北斗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系統。在未來,北斗還有很大上升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