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紀大爆發」之謎何解?中國科學家提出新視角

中新網北京7月4日電 地球動物的“寒武紀大爆發”之謎是什麼?這一直是各國科學家關注的話題。對此,《自然通訊》3日在線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為此提供了新的視角。

“寒武纪大爆发”之谜何解?中国科学家提出新视角

圖為埃迪卡拉紀-寒武紀過渡時期(5.51-5.15億年)海洋碳、氮同位素綜合曲線與重大生物事件關係圖 中國地質科學院供圖

7月3日,《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朱祥坤研究員課題組、南京大學凌洪飛教授課題組與國內外其他單位的合作研究論文“埃迪卡拉紀—寒武紀轉折期海洋氧化-還原狀態與動物演化的耦合關係(Coupling ofocean redox and animal evolution during the Ediacaran-Cambrian transition)”。

據介紹,這一新的研究成果為解答地球動物的“寒武紀大爆發”之謎提供了新的視角,是地球生命與環境協同演化領域的一項重大研究進展。

埃迪卡拉紀晚期-寒武紀早期是後生動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的關鍵時期,幾乎現代所有的動物門類在一個較短的時期內快速出現,海洋生態系統也接近現代水平,被稱為“寒武紀大爆發”。這一快速生物演化事件是自達爾文1859年《物種起源》發表以來一直未解的生物進化論之謎。

上述研究成果以氮同位素為主要研究手段,發現距今約5.51-5.15億年前的埃迪卡拉紀—寒武紀轉折期海洋氧化-還原狀態呈現階段性波動變化,時間上與早期後生動物的階段性輻射和滅絕事件高度吻合。

論文作者提出埃迪卡拉紀以來海洋氮儲庫的增加,為浮游真核藻類的繁盛提供物質條件,生物鏈與生態系統的變革最終導致海洋環境的進一步氧化,為後生動物的起源和快速演化奠定了基礎。同時,受氮等營養元素供給過剩的影響,該時期大陸架邊緣盆地發生多次大規模海水缺氧事件,導致該時期生物發生多次滅絕事件。

據悉,該項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地質科學院科研基金、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國家留學基金、中德和中英合作項目等的聯合資助,論文的第一作者為王丹博士,2015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現為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在站博士後。(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